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马 宏(1961—),女,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口语、幼儿文学。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 221004)
摘 要: 口语修辞包含语音修饰、辞格运用、态势语运用三方面,幼儿教师口语中注重语音调适、辞格运用、情态渲染,可以增强语言表现力,提升口语魅力。
关键词: 幼儿教师口语;口语修辞;口语魅力
口语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要使口语表达生动感人、富有魅力,就离不开修辞手段的运用。
修辞,是指对语言的修饰和美化,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也就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所做的言语设计,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各种辞格的运用。陈望道先生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口语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有声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口头语言的语音、情态等语言要素在言语交际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口语修辞也应从语音调适、辞格运用、情态渲染三方面着力。
一、语音调适,使说话声音悦耳动听
口语传递信息是以语音为载体,诉诸人的听觉的。语音稍纵即逝,不易再现,听觉感知无法反复,这就要求说话人结合汉语语音特点,调控好说话的声音,让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言语内容。幼儿听觉还正在发展,对说话人语音的要求更高。
1 选词用句讲究音韵和谐
1)词汇选择。幼儿教师说话应以口语词汇为主,为了引领幼儿语言发展,有时也可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书面语汇。词语选择首先要考虑幼儿接受水平,应避免生涩、歧义。其次,用词还要考虑幼儿的听觉感受,要让他们听起来舒服,富有美感。在口语中应注意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的配合使用,使语句音节匀称和谐、错落有致。
2)句式运用。口语的句式灵活,短句和省略句使用较多。幼儿的言语感知能力较差,注意力、记忆力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口语语句结构不能复杂,应该以单句为主,少用被动句、倒装句和长句。多用押韵的语句,可以增加口语的节奏感,使幼儿在如同音乐般的韵律中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进而激发学习模仿的愿望。
2 语气语调注意生动多变
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听话的时候对说话的内容的关注远没有对说话的形式反应敏感,因而,教师和幼儿交流时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语气语调,既要清楚恰当,又要富于变化,应该灵活运用重音、停连、速度、节奏技巧等语言表达技巧,以声传情,使口语抑扬顿挫、张弛有致,紧紧吸引幼儿注意力。
3 音质音色力求甜美柔和
幼儿教师是一个充满爱的职业。教师说话的声音要轻柔、甜美,充满女性的温柔,这样才能消除幼儿离开母亲的紧张情绪,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恋。幼儿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声音,通过发音位置的前后变化,气息与共鸣的控制调整,使自己的音域宽广、音质甜美、音色丰富、音量适中,口语更富美感。
二、运用辞格,使说话内容鲜明生动
针对幼儿注意力时间短暂、理解能力较差、以形象思维为主等心理特点,幼儿教师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幼儿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突出特征,强化印象,使讲述的内容形象活泼、鲜明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特别是比喻和拟人,切合了幼儿思维直观性、泛灵化的心理需求,是教师口语幼儿化的基本手段,应该多加运用。
三、情态渲染,使口语表达富有感染力
伴随着口语的眼神、表情、身姿等具有传递情意信息、辅助表达的功能,被称作态势语或第二语言,也是口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幼儿感觉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言语听觉敏锐度与成人有差距,更需要语音之外的辅助手段,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言语信息。幼儿教师要善于用眼神和孩子交流,借助生动丰富的表情传递情意,以手势、体态助说话,全面调动幼儿的感官,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通过鼓励的目光、竖起的拇指、蹲下的身姿、温柔的抚摸,跟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使幼儿心情舒畅,如沐春风,自然愉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语言信息。应当注意的是,言为心声,情感的表达应该发自内心,态势语运用要自然适当,绝不能成为游离于表达内容之外的虚假做作的表演。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三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汪缚天 .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 221004)
摘 要: 口语修辞包含语音修饰、辞格运用、态势语运用三方面,幼儿教师口语中注重语音调适、辞格运用、情态渲染,可以增强语言表现力,提升口语魅力。
关键词: 幼儿教师口语;口语修辞;口语魅力
口语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要使口语表达生动感人、富有魅力,就离不开修辞手段的运用。
修辞,是指对语言的修饰和美化,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也就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所做的言语设计,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各种辞格的运用。陈望道先生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口语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有声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口头语言的语音、情态等语言要素在言语交际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口语修辞也应从语音调适、辞格运用、情态渲染三方面着力。
一、语音调适,使说话声音悦耳动听
口语传递信息是以语音为载体,诉诸人的听觉的。语音稍纵即逝,不易再现,听觉感知无法反复,这就要求说话人结合汉语语音特点,调控好说话的声音,让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言语内容。幼儿听觉还正在发展,对说话人语音的要求更高。
1 选词用句讲究音韵和谐
1)词汇选择。幼儿教师说话应以口语词汇为主,为了引领幼儿语言发展,有时也可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书面语汇。词语选择首先要考虑幼儿接受水平,应避免生涩、歧义。其次,用词还要考虑幼儿的听觉感受,要让他们听起来舒服,富有美感。在口语中应注意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的配合使用,使语句音节匀称和谐、错落有致。
2)句式运用。口语的句式灵活,短句和省略句使用较多。幼儿的言语感知能力较差,注意力、记忆力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口语语句结构不能复杂,应该以单句为主,少用被动句、倒装句和长句。多用押韵的语句,可以增加口语的节奏感,使幼儿在如同音乐般的韵律中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进而激发学习模仿的愿望。
2 语气语调注意生动多变
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听话的时候对说话的内容的关注远没有对说话的形式反应敏感,因而,教师和幼儿交流时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语气语调,既要清楚恰当,又要富于变化,应该灵活运用重音、停连、速度、节奏技巧等语言表达技巧,以声传情,使口语抑扬顿挫、张弛有致,紧紧吸引幼儿注意力。
3 音质音色力求甜美柔和
幼儿教师是一个充满爱的职业。教师说话的声音要轻柔、甜美,充满女性的温柔,这样才能消除幼儿离开母亲的紧张情绪,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恋。幼儿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声音,通过发音位置的前后变化,气息与共鸣的控制调整,使自己的音域宽广、音质甜美、音色丰富、音量适中,口语更富美感。
二、运用辞格,使说话内容鲜明生动
针对幼儿注意力时间短暂、理解能力较差、以形象思维为主等心理特点,幼儿教师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幼儿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突出特征,强化印象,使讲述的内容形象活泼、鲜明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特别是比喻和拟人,切合了幼儿思维直观性、泛灵化的心理需求,是教师口语幼儿化的基本手段,应该多加运用。
三、情态渲染,使口语表达富有感染力
伴随着口语的眼神、表情、身姿等具有传递情意信息、辅助表达的功能,被称作态势语或第二语言,也是口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幼儿感觉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言语听觉敏锐度与成人有差距,更需要语音之外的辅助手段,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言语信息。幼儿教师要善于用眼神和孩子交流,借助生动丰富的表情传递情意,以手势、体态助说话,全面调动幼儿的感官,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通过鼓励的目光、竖起的拇指、蹲下的身姿、温柔的抚摸,跟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使幼儿心情舒畅,如沐春风,自然愉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语言信息。应当注意的是,言为心声,情感的表达应该发自内心,态势语运用要自然适当,绝不能成为游离于表达内容之外的虚假做作的表演。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三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汪缚天 .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