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黑市汇率分析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n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影响外汇黑市溢价变动的因素在经济分析中,常用来表述外汇黑市价格波动的指标是外汇黑市溢价(Premium in foreign exchange black market),它是一国外汇黑市价与官价的差额对外汇官价的比率。在我国,影响外汇黑市溢价的因素较多,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们将这些因素划分为两组,一组是外汇黑市经济理论中公认的基础变量,另一组是我国政府采取的有关
其他文献
<正>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讲求经济效果,这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银行也是企业组织(尽管在中国是带有宏观性的特殊企业),其经营应是以讲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围绕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扩大资金来源,提高银行盈利而进行。在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我国,在注意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银行业应以尽可能大的利润为目标,一个精明成功的银行家在信贷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中都会信守这样的原则:在考虑社会性的前提下,在充分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灵活掌握流动性,以周密稳健作风,来达到尽可能大的盈利。
<正> 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指1986年至1989年因日本金融当局过度地放松银根,引起前所未有的资金过剩并大量投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致使土地和股票价格成倍上涨,形成资产价值远远脱离实际经济状况的虚假繁荣现象。据统计,1985年至1988年,日本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317.44兆日元(按现行汇率计算,1兆日元约合85亿美元。下同)增加到367.39兆日元,增长15.7%,而同期土地资产从1015.70兆日元增加到1842.38兆日
<正> 利率是调节金融活动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利率弹性是评价利率杠杆作用的主要尺度之一,但对利率弹性强度的确定,目前尚缺乏全面、准确、科学的方法。本文谨就利率弹性强度确定的方法及利率弹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一、利息分割系数不能作为衡量利率弹性强度的准确尺度所谓利息分割系数(α)是表示利息的支出
杨天石,江苏人,1936年2月生。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和中华民国史。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清华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客痤教授、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华书画家》杂志顾问、上海《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编委、《同舟共进》编委。
<正> 美国经济政策中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主要是集中在联邦政府预算的赤字问题上。美国政府长期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它究竟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预算赤字的结果会造成利率上升,这是有理论根据的。因为赤字产生的方式之一,就是由于政府负债,向社会大众和工商企业界出售国库债券。由于市场债券供给增加,在它需要不变的情况
<正> 一、韩国的金融体制韩国的金融体系由韩国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及一些金融公司组成。韩国中央银行通过其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法规对金融体系进行调控和管理。 1.韩国中央银行韩国中央银行为韩国银行。韩国银行成立于1950年,注册资本为15亿朝圆,行址设在汉城。该行在国内有15家分行,在国外有
<正> 西方商业银行最早成立于17世纪末期,迄今为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二战前,西方商业银行按经营业务的范围划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融通短期商业资金的英国型。二是综合性融通资金的德国型。二战后,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日益多样化,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务经营上的广泛应用,更使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范围以及所具有的功能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所谓英国型和德国型的区别已逐渐
8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专题会上强调,金融稳定事关经济全局。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阶段,在中国从中等偏低收入迈向中等偏高收入的节点。6月以来,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中国股市却频频上演着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即使在国家力量一而再再而三重磅救市的情形之下依然如此。
<正> 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是以项目贷款为主要方式,把贷款重点投入电力、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村和农村发展、城市建设及人力资源开发等项目。我国自1980年5月在世行及其附属机构恢复合法席位后,10多年来,引用了100多亿美元“项目贷款”,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也汲取了不少教训。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对引用世行“项目货款”的成功与否关系甚大,在“引用”过程中亟需重观。
<正> 战后的越南,百废待兴,资金极其匮乏。据越南国家计委宣布的重建经济、引进外资的计划,到2000年,须引进外资110亿美元用于发展基础产业。为此,政府自1987年12月颁布了《外国在越南投资法》和其他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经济政策诱人的走向,加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场“对越投资热”于1988年兴起,并且不断地升温。特别是1991年,随着柬埔寨问题政治解决日趋明显,联合国两机构同越南政府在胡志明市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