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其理,为己所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侧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考查。许多语文专家,如王栋生教授曾强烈呼吁,中学必须高度重视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议论文知识,让他们学习规范的议论文写作,研究议论文怎样分析问题、论证问题。
  但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了许多一线语文教师苦恼的问题——要么,讲授理论,学生听起来觉得太抽象;要么,授以套路又陷入机械模式。总之,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语文界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理论越加科学、细化,有专家对议论文进行新的分类,按议论方法的不同分为证明文和阐明文两个类型。在这样的新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指导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笔者认为,中学教材里就有许多篇章,如《劝学》、《师说》等,能为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所借鉴。且不说这些篇目文言文,文脉结构等都是典范佳作,再加上师生在教与学中,对这类文章从文言字词到句式用法,都参透得熟练、到位。这样的文言文篇章作为议论文写作范例来加以借鉴就更加直观、便捷,即使在议论文新的分类形势下,也大可模仿、借鉴。
  《劝学》一文,就是指导学生写作证明文的好样本。按广东教育学院邓辉麟老师在《证明文与阐明文:议论文新的分类及其意义》一文中对议论文新分法的观点,证明文是作者以充分的证据和适当的方法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或谬论以让读者信服的议论文。此类议论文,结构脉络一般较为直观、明晰,大部分学生易于接受,乐于仿效。
  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节选部分,其实就是一篇以“劝勉学习”为目的的证明文。全文的结构脉络相当清晰、富有条理。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紧接着就是要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第二、三两段分别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作用”这两个分论点,即从逻辑上回答了“为什么说‘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其中,第二段运用一组比喻,有力说明了“学习能够改变自我”的分论点,所以“学不可以已”;第三段则同样运用比喻强调了“学习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分论点,因而“学不可以已”。至此,干净利索地证明了自己中心论点的正确性。而文章的第四段则又通过一系列的比喻组例告诉读者“知识的获得要靠积累”、“学习贵在坚持”、“更需要精力专一”,即解决了证明文在结构上的第三部分——“怎么办”的问题。从“是什么(学习是件不能停止的事)——为什么(因为学习很重要,能改变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怎么学(靠积累、得坚持、要专一)”,作为一篇证明文,它的结构很严谨,脉络很清晰。
  在讲读完《劝学》的文言知识后,笔者由此迁移,草拟了一则有关谈学习的材料,作一次“新材料作文”的作文训练。我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这则材料的涵义,也写一篇立意为“学习永不能停止”证明类的议论文,要求学生参照《劝学》一文的结构脉络(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且要求学生在本论部分的每个分论点可以用具体的一个事例论证来取代荀子原文里的比喻组例。事实证明,学生由此模仿写出来的议论文是一次很成功的作文训练!学生们也普遍反映,写议论文有了这样的借鉴,结构更清晰了,觉得证明文的写作仿佛变容易轻松了。
  而依照邓辉麟老师的观点,“阐明文是作者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个人见解以让读者明白的议论文,作者写阐明文,目的是让读者明白自己阐述的见解。”阐明式的议论文,有论题,有论见,是以论题为对象,以论见为主体的。它的论题是全文所要阐述的、所要回答的中心问题;阐明文的论见总是一系列的,这一系列的见解构成了阐明文的主体。因此,此类议论文,体现出写作者更高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更深刻的论见见解。笔者曾参加过两次的高考作文评卷,评卷场里展示的高分优秀样文也恰以此类边阐述边抛出自己论见主张的作文为多。考场里的限时作文,能够围绕材料的论题或核心涵义,落笔如行云流水,结构严合,又能鞭辟入里,适时抛出自己的论见,最终一气呵成,自然能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如何辅导优秀的学生写出此类优秀的阐明文呢?同样的,也能从教材的文言篇章里为学生写作阐明文的结构思路方面找到最直观的样例。
  《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也恰是笔者把它视为“阐明文”的重要理由)。题目“师说”,即“谈论老师”,乃是论题。全文除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缘起,其余三段,都在论述自己的见解。文章先从“古之学者必有师”起笔,涉及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人又必有惑,有惑当然需要向那些身上“有道”的老师学习,而“道”的获得,有“先乎吾”,也有“后乎吾”的,我只“学道”而已。由此,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者以这样的思路告诉我们:“有惑”就要“从师”学道,方能“无惑”。看似旁枝侧出,但仍不离中心论题,又告诉了读者观点。
  第二段首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延续上文思路,分别从正面与反面领起弘扬师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紧接着,作者以三组事实对比,从“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当今”社会上有些人“于子”与“于己”;“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每两种行为与以及结果进行对比,行文中不断有自己的见解抛出,文脉通畅,论述气势强劲。
  第三段,以孔子等圣人无常师之例,又回扣第一段的“吾师道”而不在乎其贵贱、长少,因为本来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至此在结构思路上又强调了要“从师学道”的大观点。
  即使是交代写作缘由的第四段,也是十分明确的以“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和“能行古道”的“道”(从师而问,以“闻道”比自己先的人为师的优良学风)来告诉世人:问题很严重,该弘扬师道了!
  《师说》一文,阐述的思路流畅,结构严谨,每段都有自己的见解出现,可又时刻围绕着论题展开,是对高三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写作训练的好范例。
  文言经典议论文篇章,教学时既经过文言字词的讲解,再加上平时不断诵读,学生对它们早就了然于胸了。以这种文章来作为写作证明文和阐明文的借鉴,其内在思路、结构乃至论证方法和阐述手法,对学生而言都更为成熟与便捷!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泉港区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VC铁基复合材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钢铁材料提高性能的要求,而且解决了如何综合利用钒资源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因而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对钒姿源的综合利用,促
新课程改革时至今日,“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已熟为人知,然而反观高中语文现实课堂仍普遍存在着“教的口若悬河,学的稀里糊涂”的这种“教师占据主位、学生主体缺失”的低效教学现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以生为本”的课堂与现实课堂的距离还有多远,该如何有效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来改变现实课堂的低效问题呢?笔者认为“以生为本”须真正根植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是突出“以生为本”的诵读教学,回归语文味儿  
时装画作为服装设计的基础课程,它有别于纯绘画作品,但是它却与绘画艺术有着相同的追求,要表现一定内容,展示人体着装后的效果、气氛、并具有一定艺术性、工艺技术性的一种特殊形
作文难,但作文又如此重要。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形式的作文教学,它最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于是一代又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披荆斩棘,勇敢探索,寻找作文教学的真谛和奥秘,从叶圣陶到陶行知,从钱梦龙到程红兵,无数语文老师,在默默耕耘,勤奋工作,积累了许许多多作文教学的经验,各自走出了他们自己的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然而,当下不少学生作文仍然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变成了与
在践行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和途径,“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政府已经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战略,其中工业
读了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将激发学生的聪慧置于现代教育的核心,明确指出教育要让孩子学会自由选择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孕育出智慧和创造新的知识。怀特海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在他的书里多次提及心智教育问题,反映了他的心智教育的思想,对当下学生的心智教育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心智  心智包含着“心”、“知”、“智”三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