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因创造而快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现学生的创造潜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设立生动有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音乐 创造 快乐
  
  音乐教育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现学生的创造潜质。教师就是创造型人才的直接培养者,音乐教师则让学生在愉悦的乐声中快乐地创造着,在自由的编创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发展生动活泼的个性。为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设定生动有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创造音响,尝试快乐
  
  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有关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的要求——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练习内容,创编《风雨雷电》以自然界经常出现的“风、雨、雷、电”为主题,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及日常用具创造性的表现出他们的声音。首先,我让学生看图进行想象,激发编创热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什么东西来表现“风、雨、雷、电”的音响?怎样表现?(包括用人声)。学生讨论后得出:用人声、沙锤、装有沙子的矿泉水瓶,抖动纸、摇扇子等来模仿风声、雨声,用鼓、镲、纸盒、水桶等来模仿雷声。然后,分组即兴创作表演音乐小品《风雨雷电》,每组设一人指挥,这一学习过程虽然是“预设”的,但学习结果却是“生成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会用乐器或音源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产生灵感,发挥创造性,并在参与创造性的过程中尝试到创造的快乐,为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作画面,感受快乐
  
  在教学中,笔者常让学生结合音乐内容来创设画面,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二年级《秋天多美丽》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想象“秋天”是什么样的,说一说或画一画“秋天”的景色。蜡笔在孩子们手中尽情地画着,顿时,五彩斑斓的“秋”在画纸上展现出来,“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谷香,粉色的石榴,橘红的柿子……”一切尽在孩子的眼中,孩子们在用心灵感受秋天的美。
  
  三、创作歌词,体验快乐
  
  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即兴创编歌词的能力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我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进行续编歌词,如学唱歌曲《打花巴掌》时,让学生创编五月至十月的歌词,同学们兴趣很高,纷纷举起小手要求编唱,新的歌词编创出来,学生们唱着自己编创的歌词,边唱边做拍手的游戏,在巩固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着创造的快乐。
  
  四、创编游戏,获得快乐
  
  儿时的游戏是童年快乐的源泉。小孩子活泼,生性好动,喜欢做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在一年级教学中,聆听完《猜冬猜》后,安排了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活动。学生自由结合,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游戏之中,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按音乐节拍自由地玩,孩子们有时用脚做“石头、剪子、布”,有时用手做“剪子、包袱、锤”,随着音乐不同的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即兴动作,一个个天真的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一活动,不但让学生玩的开心,获得快乐,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及乐感的培养。
  
  五、创编故事,增添快乐
  
  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参与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创编故事,不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二年级在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时,我让学生根据书中插图编讲《小青蛙》的故事。我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提问“小青蛙在做什么?天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青蛙是怎样做的?最后,小青蛙又到哪里去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后,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为欣赏乐曲作好铺垫,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同时,为孩子们增添了快乐。
  
  六、创造表演,体现快乐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密不可分的,也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创作表演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的旋律和美感。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艺术表演能力的舞台,在学唱歌曲《小燕子》时,我让学生想象、模仿小燕子是怎样飞翔的,学生们自己设计各种“飞”的姿势,“捕捉小虫”的动作。学生相互搭成各种“景”,如“树”“房子”等创设情景进行表演。又如,在学习《小青蛙找家》一课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扮演小青蛙,他们随着音乐唱着、跳着、“呱呱”地叫着,就连平时胆小不爱动的同学也跟着跳起来,动作模仿的惟妙惟肖,犹如一个个鲜灵活现的小青蛙,充分体现了内心中的快乐。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七、创编节奏,享受快乐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编写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韵律美,感受生命的律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如“五年级第三单元、聆听《黄鹤的故事》后,让学生创编《黄鹤之舞》的节奏短句,要求学生根据“悠闲的黄鹤”及“欢快的黄鹤”不同的情绪来进行创编,想象“悠闲的黄鹤”活动时的情景用3/4节拍创编节奏型。想象“欢快的黄鹤”跳舞的情景。用2/4节拍创编。再想象创编出“忧伤的黄鹤”悲伤的情景,用2/4节拍创编节奏型。创编出的节奏分别是“悠闲的黄鹤”3/4×-××-×××××――“欢乐的黄鹤”2/4XX XX X X XX XX X- “忧伤的黄鹤”2/4 X
其他文献
儿童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幻画作为科学艺术星空中璀璨新星,越来越赢得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儿童科幻画艺术形式创新能力科幻画是科学幻想的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绘画的手段,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具体讲就是我们在理解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
[摘要]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夯实基础、启蒙培养的作用。笔者认为,此階段的教学过程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用心培养。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是包括老师、家长在内的三方共同协力的结果。在数学教育培养上,老师作为培养的主力军,所采取的方向性和方法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启蒙转变的关键时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了孩子日后理科思维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普及化、均衡化、优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运用,能让教师注重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让特殊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特殊学生学生成长导师制教育改革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普及化、均衡化、优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在学生成长过程
[摘要]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的是王维。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篇,继承了谢灵运的工巧细致,谢眺的清新流畅,和陶潜的浑成自然,以独特的风貌将古代山水诗创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王维首次自觉地以巧构形似之言去创造完整的艺术意境,他利用各种艺术手法将笔下的景物向逼真写实迈进了一大步,从而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盛唐之音。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巧构形似 淡墨写意    唐代以前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
[摘要] 要改变后进生,笔者认为,老师要从心底里允许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并正确对待;要从每一个学生的本体出发,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对每一个后进生永不放弃。  [关键词] 后进生 自信 不放弃    每当提到“后进生”三个字,我听到的多是叹息:“唉!这孩子看上去挺聪明的,怎么就是学不好呢?”是不是后进生与“先进生”相比,思维和接受能力存在问题呢?我曾在后进生中做
摘要: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传统音乐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运用了音乐教育学为传统音乐传承提供的方法和教育心理学对小学生心理的分析,结合当今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和学生心理发展及审美特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再次重新诠释了“参与-感知”、“参与-体验”、“参与-创作”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以传统音乐民歌中船渔号子为例,设计了一节教学案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用实例对理论
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调控,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数学活动有效参与主动发展什么是真正的老师?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说:真正的教师能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带给学生心灵的力量。那是一种让孩子眼睛闪亮、嘴角微笑的东西,教师每天上课是走入学生内心、擦拭学生心灵尘埃的机会。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有效调控,让学生有效参
摘要: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的是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 案例分析  一、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
[摘要] 童话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童话究竟该怎么教,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本文以《美丽的小路》为例,阐述在童话教学中应尽力把握童话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感受童话美妙、神奇的同时又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童话 朗读 表演 说话    童话——一种具有丰富想象,带有浓厚幻想的虚构格式,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吸引了三岁小孩,也打动了六旬老人,并让人们从中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情感
一个农民在树林里挖了个陷坑,用枯树枝把坑盖起来,心想:也许会有什么野兽掉到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