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词群的语义范畴——从“带货”一词说起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带货”营销方式的流行,“带货”由最初“携带货物”衍生出新的含义.“货”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最初指“财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词义发生引申,可表示“买、卖、贿赂”等词义,可用于指物和指人.笔者搜集《汉语大词典》(第一版)及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出现的带“货”字的词语,建构“货”词群,分析“货”词群的语义范畴、构词方式,以期对“货”及“货”词群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他文献
文章对“风”的研究主要从“风”的造字理据、词义引申和“风”在艺术作品中发挥的运用价值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对“风”字字形梳理和文献典籍整理,进而总结“风”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对“风”字的认识.
文章旨在对天津方言中七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动词后缀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前面词根的选择性、语法功能以及表达色彩.
字词关系的研究是近来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热点,笔者整理了前辈时贤有关出土文献方面字词关系的研究成果.文章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实践方面根据材料性质的不同分别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展开讨论,并进行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考察,以期对出土文献字词关系的研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文章在历时上考察了总括副词同义并列组合的使用频率,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发现它经历了“悉皆→尽皆→全都”这样一个历时的替换过程.其兴起受汉语词汇双音化驱使,心理机制、语用因素作用.之后文章重点考察同义并列现象的性质,认为,古代汉语中总括副词同义并列组合有的凝固成词,有的只是临时组合.
文章以“无非”为例,在梳理其语义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词汇化过程作初步探索.即“无非”从先秦时作为跨层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没有不是”使用,到明后期词汇化彻底完成.在此过程中,其语义和功能也发生一定变化.
先秦时期,“张”的本义为“拉开的弓”;随着时代的发展,“张”的语义范畴不断地增加、更新、删减,折射出社会的不断前进与更新换代.文章主要通过“张”的历史流变分析以及语义属性的对比分析,找寻“张”作为量词的历史演变特点,探寻量词“张”新的用法,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心理动词具有跨学科特征,使役化表达是语言普遍表达方式的一种.现代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句法和语义上有其独特性,影响汉语学习者的理解与产出.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汉语心理使役化表达,总结现代汉语心理使役化表达特点,以减少汉语学习者心理使役化表达习得偏误.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对词语模“XX狗”和“XX人”的选择有所不同,说明两者存在差异.文章尝试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对比分析“XX狗”“XX人”各成分的含义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心理,从而对两者的区别进行阐释.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上的新型称谓语.“酸菜鱼”类以食物名称为词语原型的新型称谓语应运而生.这类词语与之前风靡一时的“白骨精”“蛋白质”类词语在构词方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类词语的流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繁荣的“食文化”对语言的渗透以及语言的模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兴构式“最N”表达主体充分具备“最”后面的名词所应有的属性、形象或气质等.进入“最N”构式的名词以场所名词和人物名词居多,其语义特征为“除概念意义外,还需具备联想义,且该联想义是名词指示对象的典型属性”.与传统用法相比,新兴构式中的“最”在句法上的搭配构词能力增强,在语义上经历了“较少抽象义→更多抽象义”的变化,在语用上经历了“客观性→较少主观性”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