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宁 让学习成为终身事业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高永宁的话题,是从他刚刚在“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获奖开始的。这个年轻的“85后”厨师,看上去斯文严谨,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些许书卷气。在本届大赛上,他制作的养生菜作品名为“瑶池玉液荷鲜菇”。此菜中用到的清汤是现场吊制,吊好的清汤汤清似水、色泽如茶、清鲜味醇,新鲜的荷鲜菇放入清汤后,如同一朵洁白的莲花漂浮在瑶池玉液中。这道菜品超凡出尘的境界征服了评委,再加上他理论考试也获得99分的好成绩,最终突出重围,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特金奖。这样的大奖他还拿过不少,可是谈起他的厨师生涯,却开始得颇有些戏剧性。
  “2002年3月16日,是我第一次进入饭店厨房的日子,那时我还不到17岁。”高永宁坦率地说,刚开始学厨并非兴趣使然,而是缘于老师的误解和自己年轻时的倔强——初中时,他是个标准的“文学青年”,经常向报社投稿,也常有作品发表在刊物上。有一次,学校老师一天之内接到了7封寄给高永宁的信,就武断地认为他是在“早恋”,并让他请家长。这些信到底是谁寄来的?他至今也不清楚,猜想可能是报社的回复,所以据理力争,就是不肯请家长来。这样僵持了几天,少年气盛的他竟然倔强地放弃了中考,走出了学校大门。
  如果不是这段往事,也许今天的烹坛就会少了一名优秀的厨师。命运就是这么神奇,这样的一段堪称灰色的插曲,让当年的“文学青年”懵懵懂懂地走入长庆油田招待所的后厨,拿起了炒勺——因为表哥是长庆油田的厨师,就给他安排了这条出路。表哥对他要求很严格,当中午别人都在午休的时候,高永宁还在一遍遍地练习翻勺和刀工;为了能够尽快的掌握烹饪理论知识,他在短短的几个月就把《中国烹饪大辞典》背得滚瓜烂熟,别人随便问个问题,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且能准确地翻到那一页。“有时会觉得迷茫,做厨师毕竟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也担心将来没前途,但后来想开了,有没有前途还得取决于自己,不付出,哪一行也做不成。”
  到了2004年,他已经掌握了厨房基本的工作要领,领导也开始非常赏识这个勤快、好学的年轻人。他除了本职工作外,晚上还在当地一家大型超市中央厨房做熟食加工,工资也涨了好几倍,工作、生活都走上了正轨。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安于现状,他的内心向往着更壮美的高度。2005年底,由卫生部、劳动部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举办的“公共营养师”培训班首次招生,但银川没有培训点,如果要去临近的西安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就只能放弃工作。高永宁在短暂思考之后,果断地向领导提出辞职,只身来到了西安。
  在西安的一年,他租了一间小房子,因为没有了工资,处处都得省吃俭用。“公共营养学”本来是公共预防专业的学科,让基本没有生物学基础的他学习基础营养学——蛋白质、脂肪比例等这样枯躁乏味的专业知识,多少感到吃力,好在年轻,可以死记硬背,然后慢慢去理解。就这样,他在一年的学习后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国内第一批高级公共营养师。比获得证书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得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史永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周玲教授等多位专家的亲自授课和指导,这让他收获了扎实的营养学知识。学习让他眼界更加开阔,也更加读懂了“学无止境”这句老话。这个年轻人就像是一块海绵,开始不停地吸收着各种养分。
  在工作的同时,他又自费在北京等地学习了谭家菜、药膳、糖艺盘饰设计等技艺;在西安学习正宗的凉皮、葫芦鸡、羊肉泡馍、泡泡油糕、金线油塔等小吃的制作手艺,并撰写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时我也会想,不学也照样能找到工作,受这些罪到底值不值?”这样的内心独白,在他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也曾反复回响。有一次,身在北京上班的他为了学习西安羊肉泡馍的做法,专程回西安向一位当地的师傅学习到晚上11点多,可以吃饭的地方都打烊了。当饥肠辘辘的他疲惫地坐在小卖铺里要了一碗开水泡面时,觉得一阵心酸,这样的想法自然又涌上心头,但很快就被心里的另一个声音覆盖了:“你还年轻,年轻时不学习,不看外面的世界,那才是虚度人生。”高永宁介绍说:“学习有时真不能太功利。比如说金线油塔是陕西一种很有特色的小吃,讲究‘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由于它的制作工艺复杂,如今的年轻厨师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开店的也不愿意卖它,因为它很费工,光蒸就得一个小时,也卖不了高价,可我还是想学会它,并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传承保护陕西传统小吃。”
  金牛座的高永宁却有着处女座的特点:追求完美。他工作的后厨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甚至在应聘时,不干净的后厨他都拒绝进去工作。对于厨艺,他也是精益求精,注重工作时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菜品、每一个盘饰都是反反复复、不停地试做,直到自己满意再去呈现给客人。他经常给厨房兄弟们讲:“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有追求十全十美的心态。”
  学习,学习,再学习。多年来,学习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渗透入他的血液。高永宁说: “工作了这么些年,我的工资也不低,但是真没存下钱,因为钱都被我用来学习和旅游了。”他笑着说:“那些年我就在银川、西安、北京这三个地方不停地搬家。别人搬家都是衣服什么的,我搬家就几身衣服,剩下的全是书。”每到一个地方旅游,他都会到当地的饭馆里品尝最具特色的小吃和菜品,“我经常只点一道当地有名的菜点,然后换一个馆子继续点同样的菜,争取多体会一些不同做法呈现的效果,然后记在心里。”在西安学习和工作期间,他还拜了中国烹饪大师王彬恩为师,更加系统地学习烹饪理论和技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高永宁利用学到的营养、官府菜、药膳等知识,借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历史优势与饮食文化,查阅资料、拜访名师,走进民间挖掘历代官邸技艺与美食,针对现代人体质特点,研发了“古都养生官府菜”,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高永宁的古都养生官府菜意在调理,重在美味,将中医药膳中“四气五味”的原则、现代营养“膳食平衡”的理论与五行学相结合,合理搭配出健康美味的养生佳肴。
  他认为,养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高大上”的食材,最普通和常见的食材,经过悉心加工,一样能够做美味、健康的膳食。“我最近新研发的一款‘燕麦煮苦苦菜’,就是用陕北常见的粗粮、野菜为主料,非常有益于健康。就连菜名都是我反复推敲出来的,‘苦菜’和‘苦苦菜’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的叠音带有浓郁的陕北乡土气息,我就觉得用它比较好。”此刻,昔日“文学青年”的影子似乎又回到了高永宁的身上。在他的世界中,其实从没有停止过对完美的追求。
  2013年,高永宁获得“全国餐饮业最美青工”荣誉称号,这是行业专家对他十多年来勤奋努力的充分肯定,同时他还担任了国家、地方烹饪协会的委员、理事等职务。在日常的工作之余,他还承担着很多社会公益工作,受陕西电视台邀请经常去电视台做养生保健菜肴,每年科技日都随陕西科协去各地为广大群众做健康保健知识咨询。谈及未来的规划,高永宁说:“现在做好我的菜,管理好我的厨房,将来希望能当一名老师,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或者做一名自由的美食撰稿人,与心爱的人一起周游世界,品味欣赏各种植物原料成熟采摘时如同秋霞般的景色,用笔与镜头记录下各地的饮食习俗与美食美景,与更多烹饪、美食爱好者分享学习、交流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为传播美食文化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其他文献
介绍了沿海地区机插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包括精选种子、培肥底土、降低播量、适龄移栽等内容,以期为沿海地区机插秧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采访和会馆周志永董事长时,他开门见山地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1999年,郑州第一家燕翅鲍馆子开业,随即引领了近十年的燕翅鲍消费旋风。以至于一个拥有近亿人口大省河南,其省会城市除了燕翅鲍以外,没有一家以河南本土文化为旗帜的高端餐厅。一次,吴仪副总理来到郑州,河南人为了体现当地特色,只能拿出一大碗烩面来招待她。而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周志永听到一位市领导大声说:“河南哪有菜?河南就有发面馍
摘要 以安庆市城郊型畜牧业为例,分析了城郊型畜牧业的发展基本现状与特点,以及城郊型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安庆市城郊型畜牧业的发展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和注重科技。  关键词 城郊型畜牧业;基本现状;特点;安庆市    城郊型畜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城郊型畜牧业大有可为。    1城郊型畜牧业发展基本现状与特点  1.1城郊型畜牧业发展基本现状  2004年安庆
概述了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地理分布与危害、寄主与传播途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组的变异、检测、鉴定及抗性基因等内容,以期减少芜菁花叶病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