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格斯×中国草原红牛杂交一代效果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ng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红安格斯×中国草原红牛一代(安草F1)育肥效果,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18月龄草原红牛(对照组)和安草F1(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6月龄屠宰,分别测评24、30、36月龄的育肥性能和36月龄时的屠宰指标及牛肉品质.结果显示:试验组24、30、36月龄体重、胸围、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利用红安格斯牛杂交中国草原红牛,有利于提升生产性能、改善牛肉嫩度.
其他文献
为明确秸秆深翻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深翻与旋耕土壤浸提液处理后禾谷丝核菌生长指标的变化,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深翻对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旋耕相比,除望都试验基地5.0、2.5 g/mL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处理外,其他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均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表现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在3.84%~28.19%.1.25、0.625、0.3125 g/mL望都试验基地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处理后菌核数量降幅为16.18%~ 33.62%;其他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对菌核数量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
光照尤其是光质对马铃薯微繁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马铃薯微繁过程中不可或缺且人工可控的关键环境因子之一.基于组织培养的脱毒种薯生产是当前马铃薯原原种获取的主要途径,因此关于光谱对马铃薯微繁调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有关光谱对于马铃薯微繁调控的研究,分析与探讨其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总结前人研究经验,找到更切合研究需要与生产需要的研究方向,为今后马铃薯微繁补光的光谱选择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基肥)对苹果产量的影响,开展苹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设置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基肥)20%、40%、60%和100%处理,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的苹果产量、投入产出情况以及不同处理的化肥偏生产力(PFP).结果 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基肥)能够提高苹果产量,提高商品果率,有机肥替代40%化肥(基肥)和有机肥替代60%化肥(基肥)均能够显著提高苹果产量.综合分析,有机肥替代40%化肥(基肥)的667 m2平均纯收入最高,且化肥用量减少19.5%,提高了化肥偏生产力,能够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为明确玉米秸秆腐解产物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影响,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涂布平板法分别测定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DNS法测定腐解液对该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采用Hoffman法测定多聚半乳糖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0 d、7 d和14 d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低促高抑的作用,浓度高于0.062 5 g·DW/mL腐解液处理均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并导致减产.本研究选取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生产和消费,有代表性的2个辣椒品种“农家辣妹子”(高辣度)和“特大甜椒王”(低辣度)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辣度辣椒品种在低、中、高浓度钠盐胁迫下株高、茎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中浓度钠盐胁迫可以提高高辣度“农家辣妹子”的株高和茎粗生长、POD活性和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对低辣度“特大甜椒王”则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
近年在贵州主要油茶产区发现一种叶枯病病害,为找到叶枯病病原菌,对油茶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最终鉴定得到叶枯病病原菌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ken,yana).对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pH值为6~8.为了进一步评价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咪鲜胺、氟菌·戊唑醇5种室内杀菌剂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速率以及孢子萌发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咪鲜胺对菌丝生长毒力的EC50为0.2 μg/mL,对孢子萌发毒力的EC50为0.
研究300、400、500、600、700倍稀释液10%大蒜素微乳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作用,室内药效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倍数稀释液10%大蒜素微乳剂处理对西瓜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80%、76.00%、61.03%、51.63%、14.97%;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其抑制率分别为81.81%、64.02%、59.10%、51.14%、1.82%;盆栽接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17%、75.72%、61.68%、43.53%、4.56%.由
以草莓品种“红颜”和“章姬”匍匐茎茎尖为材料,研究外植体诱导、试管苗增殖与生根培养过程中外源激素种类与浓度配比及试管苗驯化移栽条件,为高原低气压地区设施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初代培养中,随6-BA浓度增加,草莓茎尖不定芽萌发率先升后降,MS+6-BA1.5处理表现最好;与只添加6-BA相比,增加一定量的NAA能显著提高草莓不定芽萌发率,MS+6-BA1.0+NAA0.2组合优势最强,“红颜”和“章姬”不定芽萌发率分别达62%和75%.和初代培养相比,继代与增殖培养中,需要较低浓度配比的
裂果是石榴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作为果实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果实开裂会影响其外观及品质,导致果实商品价值降低,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制约了石榴产业经济效益的发挥.从品种、树龄、立地条件、气象因子、栽培管理等方面对石榴裂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