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2013年的高考,2014年的高考,渐行渐远,却也留下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浙江两年高考的第17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的高考,又将马上来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如何发挥高考题的教学功能,把握复习的备考方向,提高数学解题教学功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什么是数学课程永恒的主题?只有数学思想才能指导数学解题行动. 本文将通过两个题的分析,揭示函数等数学思想将是命题者“明察暗访”的对象. 链接我们的高考复习教学设计,数学思想从后台走向前台,渗透数学思想成为教师在复习中的行动指南,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
一、2013、2014年浙江数学文理科第17题解法及分析
(1)设e1,e2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b=xe1 ye2,x,y∈R,若e1,e2的夹角为■,则■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
解法一:以向量的坐标表示和b公式为突破口,辅以变量化多为少的思想.
设e1=(1,0),e2=(■,■),则b=(x ■y,■y),所以b=■=■(*),于是■ =■,
当x=0时,■ =0,当x≠0时,■ =■=■.
故当■=-■时,■取得最大值为2.
评析:这个解法主要是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然后转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问题,思维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运算量比较大.
解法二:由方程思想,将*式表示成y2 ■xy x2-b2=0(一个方程,两个变量,依靠Δ解决).
评析:这个解法主要是将模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实系数方程有解的问题,用判别式的功能求得最大值问题.由于判别式中出现一个关于x,b的齐二次式,求■的最大值真是恰到好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运算量比较少.
解法三:构造思想,由条件:e1,e2的夹角为■,构造e1·e2.并以消去y为思考基点.同时还要用到向量的三角不等式.由题b·e1=xe1·e1 ye1·e2=x ■y,b·e2=xe1·e2 ye2·e2=■x y. 得■x=b·e1-■b·e2=b(e1-■e2),可以求得e1-■e2=■,所以■x=b·e1-■b·e2≤be1-■e2=■b,得■取得最大值为2.
评析:这个解法主要是利用数量积的运算的意义,将向量方程通过数量积转化二元一次方程, 通过方程的恒等变形和数量积的不等式放缩,得到最大值.理解向量的数量积的本质含义,就可以非常顺利地实现向量与实数间转化.
此外,也有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等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2)如图1,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上的射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仰角的最大值是_________(仰角θ为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
解法一:如图1,过点P作PH⊥BC,垂足为H,连结AH,则∠PAH=θ. ∵AB=15,AC=25,BC=20.设PH=t,
一、2013、2014年浙江数学文理科第17题解法及分析
(1)设e1,e2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b=xe1 ye2,x,y∈R,若e1,e2的夹角为■,则■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
解法一:以向量的坐标表示和b公式为突破口,辅以变量化多为少的思想.
设e1=(1,0),e2=(■,■),则b=(x ■y,■y),所以b=■=■(*),于是■ =■,
当x=0时,■ =0,当x≠0时,■ =■=■.
故当■=-■时,■取得最大值为2.
评析:这个解法主要是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然后转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问题,思维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运算量比较大.
解法二:由方程思想,将*式表示成y2 ■xy x2-b2=0(一个方程,两个变量,依靠Δ解决).
评析:这个解法主要是将模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实系数方程有解的问题,用判别式的功能求得最大值问题.由于判别式中出现一个关于x,b的齐二次式,求■的最大值真是恰到好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运算量比较少.
解法三:构造思想,由条件:e1,e2的夹角为■,构造e1·e2.并以消去y为思考基点.同时还要用到向量的三角不等式.由题b·e1=xe1·e1 ye1·e2=x ■y,b·e2=xe1·e2 ye2·e2=■x y. 得■x=b·e1-■b·e2=b(e1-■e2),可以求得e1-■e2=■,所以■x=b·e1-■b·e2≤be1-■e2=■b,得■取得最大值为2.
评析:这个解法主要是利用数量积的运算的意义,将向量方程通过数量积转化二元一次方程, 通过方程的恒等变形和数量积的不等式放缩,得到最大值.理解向量的数量积的本质含义,就可以非常顺利地实现向量与实数间转化.
此外,也有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等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2)如图1,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上的射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仰角的最大值是_________(仰角θ为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
解法一:如图1,过点P作PH⊥BC,垂足为H,连结AH,则∠PAH=θ. ∵AB=15,AC=25,BC=20.设P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