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与Simulink的打捆机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两参数换挡规律,提出适用于打捆机的神经网络换挡控制策略.针对与打捆机匹配的八挡变速箱,设计了神经网络架构,用数据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和评价,引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控制打捆机自动换挡.构建了由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变速箱和行驶阻力模型组成的打捆机传动系统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打捆机整车动力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换挡点选取效果显著,提高了打捆机行驶的动力性,打捆机能严格依据换挡规律换挡.
其他文献
某装配了TCD2015柴油机的车辆在行驶时出现异常停机故障,针对此故障进行排查分析,结果表明:低速时机油压力设计限值偏高是造成此次故障的直接原因.对此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经试验验证,改进措施有效.
按照某船的柴-柴联合动力装置(combined diesel and diesel,CODAD)主推进系统集成项目总体要求开展主推进系统集成设计.针对主推进系统非直线传动、破舱水密和并车控制要求,采用液力耦合器配合单调速器并车控制方案,相较于常见的液压多片式摩擦离合器配合主从调速器并车控制方案,具有并车解列过程平稳、可靠、双机负荷分配均匀等优点.所设计的主推进系统实际应用情况良好.
结合船用中速柴油机开展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试验验证,着重关注还原剂均匀分布、排气均匀度、系统稳定可靠控制及催化剂布置等方面,形成适用于船用环境的SCR系统设计方案.基于6L21/31中速柴油机D2以及E3循环工况开展SCR系统配机试验,结果表明:SCR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NOx减排量和NH3逃逸量均满足Tier Ⅲ法规要求;加装SCR系统对柴油机经济性影响较小,可满足柴油机正常运行需求.
为解决在拖网渔船使用过程中主机的匹配合理性问题,以某30.8m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软件及图谱法对船舶阻力、船机桨匹配情况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船测试数据做对比分析,从经济性和可靠性角度给出匹配建议和主机优化方向.
针对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1100 kW已有的柴油发电机组气囊隔振系统仅对气囊充气进行控制,可能造成隔振装置姿态偏移过大、损坏橡胶接管及金属波纹管等设备的问题,根据气囊充放气控制原理,设计一套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依据隔振装置姿态自动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试验验证表明,所设计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气囊的自动充放气控制,能够保证隔振装置姿态偏移保持在±1 mm以内.
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D19TCI电控共轨柴油机进行噪声试验,采用时间同步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方法对缸压和噪声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干扰信号和趋势性信号的影响.基于柴油机倒拖和不同喷油策略的噪声试验数据得到柴油机燃烧噪声及燃烧噪声传递函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台柴油机上,缸内压力与各个方向表面辐射燃烧噪声之间存在一定的传递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传递函数预测燃烧噪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道路绿化景观作为支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的空间气候环境、美化城市道路景观、调整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从合理规划布局、运用信息化辅助手段、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完善附属性设计方案、凸显特色等方面开展景观设计,以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优化进程.
以无为某城区为例,通过分析当地气象、水文自然条件和建筑类型,结合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灵活运用“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合理布局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生物滞留网格、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构建雨水下渗、蓄滞、传输系统,并建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重现期取3年,对改造前研究区域和增加4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改造后研究区域的雨量控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LID设施削减了雨洪峰值,减小了径流量,城区内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蓄滞、吸纳雨水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造后研究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比
跨河桥梁工程受到位置的限制,很多工序需要在水中进行,施工难度非常大,这对水中承台钢围堰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探讨水中承台钢围堰施工技术,立足塘汉公路联络线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水中承台钢围堰施工的要点和现场施工方法,并通过施工监测数值的分析,论述了施工效果.通过分析结果可知,水中承台钢围堰施工是跨河桥梁工程的主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跨河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效率、质量,值得施工单位高度重视.
为保证连续梁转体施工质量,结合古城特大桥跨京九铁路连续梁实际情况,从转体设备的组成与布置入手,借助称重试验确定不平衡力矩,转体过程中控制好纵向倾斜配重,及通过转盘上液压系统数据实时对比分析,对牵引两点钢绞线位移实现同步控制等措施,可有效确保稳定性及转体安全,实现古城特大桥跨京九铁路连续梁一次性成功转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