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本解读,提高教学核心能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安市教研室宋明镜老师曾说过:“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他说“无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复习应考的过程中,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始终对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解读文本的能力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基石。如何解读文本呢?在我看来,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我解读与专家解读相结合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使很多语文老师不敢离开教参解读课文,不敢离开答案讲解试卷,生怕犯错。其实大可不必,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多多阅读,多多尝试,多多练习,解读文本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首先,要把自己所教内容吃透,认真研读教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教一篇新课文时,我总是自己先朗读一遍,把自己觉得读有所感的地方画下来;第二遍再细细研读,理清文章脉络;第三遍再将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多角度地赏析;第四遍再将全文通读一遍,寻找还未理解透彻之处。很多时候阅读遇到阻塞,往往阅读不止四遍,总之,要读到自己没有问题,在脑中对文章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止。
  其次,要认真研读教科书,很多老师都认为看着教参上课都是没有自己思想的老师,随着教龄的增加,对所教教材如数家珍,教参反而会束缚自己思想。殊不知,古人早就说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参中对课文的解读都是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如果完全摒弃他们的思想,反而可能会使我们的思想变得狭隘起来,因此,在自己认真研读完教材之后,我总会认真研读教参,认真比对自己与教参理解的异同,从而品出课文的味道来。
  第三,光光读好一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凡是能选进教材的文章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等价值。因此,我们要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同时期其他作者的背景及作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文本在当时社会、当事人的作用和意义上来衡量文本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二、注意教材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1.注意一篇课文在一套教材中的地位
  一套教材的编写,编者的着眼点肯定是对学生一个学段的整体发展,教师解读文本时视野不应只关注于一篇课文,而应关注到整册教材的编写顺序。江苏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震提到教材三年安排的变化,他分年级阐述了各个年级教材编排的侧重点,目的是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计划地逐步提升。由此可见,教材编排关注到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初一到初三逐渐增加长度,加强理性色彩,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意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的地位
  如上所述,一个单元的课文编排也是有其规律可言的,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五篇课文依次是:《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陋室铭》。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目标就应该是让学生学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学会如何阅读议论文。
  因此,我在教这个单元时,循序渐进地渗透议论文的阅读方法:《纪念白求恩》论点鲜明,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并且学习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的手法;《敬业与乐业》检测学生查找论点的能力,同时增加论证方法的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补充论证的写法;《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主要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寻找中心论点、分论点,体会作者所用论证方法的效果,并且学习作者所用事实论据涵盖古今中外、名人与普通人,使论证更全面、更具说服力的写法。
  3.注意一个教学重点在一篇课文的地位
  相信每个老师都曾对学生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不同的读者对课文解读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果我们把我们所知的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反而会使整堂课无所侧重,学生脑海中也是一团乱麻。因此,教师要学会取舍,给教学安排一个教学重点,使教学有序、有重点,其余的要学会留白,把对文本再解读的权利留给学生,给他们空间。
  三、解读作者、自我与学生相结合
  一篇课文,我们解读得再深刻,脱离文本作者的解读都不算是成功的。王富仁教授提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通过文本语言传达出这种情感。
  同样,一篇课文,我们解读得再深刻,脱离学生现有水平太远的解读也是无效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智范认为每个孩子在阅读时都有“期待视野”,教师“要琢磨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角度去思去想,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只有当我们的解读贴近学生时,学生在课堂上才更容易与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容易收获到能让他成长的能力或情感。
  总之,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远的历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其成功教学的奠基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多思考,常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功底、文化底蕴与教育智慧。只有这樣,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226363)
其他文献
小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本文以九龙坡小微工业为对象,简要介绍了九龙坡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特征,并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
“大师阅读”的语文课堂指的是选取文学界和评论界普遍给予好评的经典文学著作,让学生加以阅读,并对该作品进行整体性研究,形成系统认知的语文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合理建构“大师阅读”的语文课堂,则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读写活动,让学生在优质化文学作品的引导下积极展开阅读,进而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由点及面,多元整合  学者胡崇海在研究如何推广“大师阅读”时提出,借助大师阅读能改变学生碎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去形成或培养一个人的品性和习惯,一定要在他尚未定型、柔弱的时候去形成。”  初一学生刚进人中学,正是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更是关键期。否则,一旦坏习惯养成了,极其有害。比如:上课铃响之后才开始找课本,影响听课;写字因为求速度而“龙飞凤舞”,不能保质保量;读课文一扫而过,不求甚解;写作文不仔细构思,想哪写哪,且不修改等等,这些都是坏习惯,非改不可,但已经形
微写作最开始是发源于网络,也就是利用微博这样一个平台进行写作,主要是写一些关于微型的文学作品。伴随其发展,试图将其引入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微写作成为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
语文写作不仅能够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还有利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能够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本文笔者主要探讨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要想初中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书写习惯,必须要注重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初中生热爱写作,乐于写作,才会积极地投入到作文写作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是每位学生应当具有的重要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扩宽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要不断地改进。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全程主导着课堂,使学生被动地进行
一谈到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就禁不住摇头,一个字“难”。再谈到作文讲评,更是“难”上加“难”。一直以来,不少语文老师把作文训练和作文讲评作为讲授课文的缓冲地带;或者过于重视学生作文的训练,却忽视了讲评课;有的即便是上作文讲评课,也仅仅是把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稍作点拨,推荐一两篇范文。其实,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此,我们应给予深刻的思考。  一、精心批改,为讲评“护航”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们已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阅读教学相对小学语文阶段教学而言更容易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不少教师缺乏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形势不容乐观。那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该采取何种阅读教学策略呢?  就笔者而言,首先,教师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并形成“大语文”教学观,为学生们制订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们高效阅读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语文、阅读语
2011年以来,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以往逐级上、单机处理成为现在的调查对象直报国家,省、市、县各级同级机构多用户同时在线处理。这一重大变革皆源自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