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活着》中的死亡意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ay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余华在人们都不敢直谈死亡的时,勇于大篇幅的描写死亡,在陈列了一系列的死亡之后,没有赋予死亡太多的悲观色彩,反而在死亡中看到了对于生命脆弱和对于死亡的思考。这些生活的苦难对于富贵的性格影响也是很大的,让富贵不仅在生活中逐渐的成长,也在生活中学着豁达,表现了余华对于“活着”的独到的见解和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死亡;苦难;豁达;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盖丽会(1993.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一、死亡的意义
  1、余华的生存逻辑
  在《活着》中,可以看到,当每次富贵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大的死亡和痛苦在等待着他,这让读者感到压抑的时候,更为他的生活如此痛苦不堪感到一种绝望,但是余华的目的是不是让读者深陷绝望,也不是仅仅让读者看到生活中的消极面,而是在让人学会面对死亡,在绝望中感受活着的意义。富贵在面对生活中的不断的苦难,他不能改变生活给与他的任何一个磨难,但他也没有消极的应对,他用尽力气去展示自己的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一次次的调整对于生活的期望并且努力地活着,他的生存逻辑是简单朴素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他的这种生存法则同时也是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存法则。虽然质朴但是又是那么的有道理。
  战争让他懂得了珍惜和责任。就像富贵说的“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挺踏实的,家里人都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这责任使他活的沉甸甸的,但是又是充实的,这样看来,人的生活中绝大一部分的意义就在于“活着”,而死亡正好可以作为“活着”的另一面使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富贵就是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逐渐的成长的,他在生活如此对待他时,也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只是因为见到了太多的死亡,而知道活着是多么的美好,还有活着不仅仅只是吃饭、睡觉这些日常的琐事,在经历了太多的死亡之后,更深刻的意识到,活着也是有责任的,对于像富贵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自己的责任不是什么保家卫国,仅仅只是自己这个家中的家庭成员的幸福。
  2、历经生死后的得与失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乎的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名和利,多少人追逐着他们舍不得放开,只有在经历了生死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正像富贵的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这就是所谓的名利关,哲学上说,生就是真实存在的,是可感的。而死就是生的对立面,也就是虚的,也就是“无”,如果人们能够把生与死之间的转化看透,那么所谓的名利关也就能够看开了。就像龙二和春生,他们一直追求名利,最终还是害死他们的就是名和利。只有看淡名与利,生活就会变得开阔、轻松。“活着”也就有了它的意义。他们追求的是功与名,贪图享受,在生命的最后还是无法明白生命的意义,还在陷在其中不能自拔。虽然说,富贵的想法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恰恰是这份的不争不抢,是他在特殊的年代中得以保存生命。富贵在一系列的死亡中一直在强调“保命”最要紧,这就是富贵处事之道。
  二、死亡的哲学
  1、死亡对于生的诠释
  活着,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才是最根本的意义。有生必有死,在面对了很多次的死亡之后,富贵看透了生死,对于生命怀有敬畏之情。为活着而活着,才是最真的本质。在最亲近的人都在自己之前一个个离去,在这种悲痛中,富贵用他的乐观精神来继续的活着,也许对于富贵来说,他并没有什么生存的哲学,并不能和“我”讲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有耐心的把自己的一生经历完整的讲述出来,但是正是这样的用平淡的语言的完整叙述,正体现了富贵对于生活的最深的感受。生活对于他来说可能是悲惨的,可是在他的叙述中却没有什么抱怨,有的只是对于生活的感激。面对了太多的死亡,使富贵从轻狂少年变得更加的深沉,乐观。作者通过富贵苦难的一生酝酿出一种高昂乐观的精神内核,让生命在苦难的深渊中展现出它的韧性。余华用他的温情来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表达了人在困难面前的求生的欲望,他的创作可以使我们在悄无声息中到达生活的彼岸和生命的核心。
  2、在“活着”中感恩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学会在淡然。“死亡”不是给我们痛苦的,只有面对死亡并懂得死亡的真正意义,才会理解活着的對于我们的价值,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心怀感激的生活。如果只是一味的逃避和惧怕死亡,那我们就不会真正的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苦与难。只有经历了死亡的洗礼,心灵才会变得更加的沉静和安详。所以死亡不应该是人们谈论的一个避讳点,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面前勇敢地面对那些直击我们心灵的痛苦,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更加的坚强。也许“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们应该让生活在“活着”中变得更加的有意义,不仅仅是只是为了生存。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海南:海南出版社,1988。
  [2]郜元宝.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J].文学评论,1994,(03)。
  [3]郜元宝.余华:面对苦难[J].新民晚报,1997年1月27日第20版"(02)。
  [4]靳凤林.死,而后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5]段德智.死亡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其他文献
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BAHT)代表了中国核技术应用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在经济全球化及产业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用核技术的发展,提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湖南省档案馆作为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党史资源和档案
期刊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得以飞速成长。从1993年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历经1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截止到2005年6月,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达到3.45亿,其中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藏族历年来的文学作品很多都能反映出其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藏族的文学作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其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将会对藏族作品中的人文性做出深入的探讨,包括其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应用,期望鞥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借鉴建议。  关键词;藏族文学作品;语言特色;修辞手法  作者简介:德乐(1
2018年,长沙市各级档案部门以“档案发声”开展宣传,实现了让档案“走出去”“活起来”的目的,以档案见证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长沙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
期刊
江南春又一次发力了。   这一次,分众传媒斥 2 亿多美元巨资,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及互动营销服务提供商—— 有“互联网分众”之誉的好耶广告揽入怀中,全面进军网络广告营销市场。有消息说,江南春正在与多家网络公司洽谈并购事宜,欲以好耶为旗舰,强势横跨户外电视和互联网两大新媒体平台。   以并购方式“跑步”进入互联网,迈向多元化发展阶段,将给分众带来什么?江南春需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这种多元化有什么
1949年上半年我高中毕业,正值十分彷徨的时候,常德解放了.我跟随革命浪潮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学习工作了27年,五次进军校、党校学习深造,是党和军
期刊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谁还记得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自己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知不知道自己父辈、祖辈的故事?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份家庭档案,那么无
期刊
我的童年,是比较悲惨的.9岁的时候,我母亲就过世了.11岁的时候,我家遭到土匪洗劫,我的父亲、两个叔叔,还有一个堂哥,都被杀掉了.我一心想报仇,但报仇没有武艺怎么行呢?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