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采取灌输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强制中获得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本该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课变成了一门枯燥的得分机器课。针对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国家在新课改目标中提出要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进度,自主管理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从而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自己领悟所学知识点,教师不要自问自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来,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独立见解。这无形中就会让学生具有了责任感,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研究相对应的专题,也对这类知识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在这一点上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高中语文课就做得很好,比如说在讲解苏轼的名著《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她们就没有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模式,而是给每一个学生都分配了讲解任务:让李同学负责讲解关于苏轼的生平介绍和写作背景这类的文学常识:让张同学负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赵同学负责讲解文章的结构段落层次;让吴同学负责出一套试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使大家可以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学习时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质疑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是很多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们可以针对这一点来创设人人有见解和质疑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精神。在讲解《完璧归赵》时的课堂创设就是一个经典范例,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迁显然是认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方式是机智的,勇敢的,老师在上课时也在传达着这一观点,但通过鼓励学生课堂讨论,使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同学认为蔺相如的做法太过冒险,如果秦王发怒的话不仅不能完璧归赵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有的同学认为秦王没有欺骗蔺相如的意思,而蔺相如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却是在欺骗秦王;也有的同学认为秦王是真心想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的,反倒是赵王不想真心交换等等。这些观点在同学们嘴里表达出来是要比老师在课堂上呆板的灌输更要有实际作用的,而通过这样不间断的启发、讨论和质疑,可以使得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时候人们就讲究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相互结合,才能把真正有用的知识学到手,才能真正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需要做好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三个角色,在为学生自主思考做保驾护航的同时,要与学生一同开展积极地认知活动,推动学生做积极主动的思考,并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突破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界限,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开阔视野,丰富见闻,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喜欢语文。
在这一点也有过很经典的课堂创设:为了提高大家掌握成语的能力,学校定期开设成语接龙游戏,夺冠的奖励,垫底的受惩罚。为了拿到奖励不受到惩罚,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成语,牢记成语,并逐渐学会了合理地运用成语。在游戏时学校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和及格生分成三类,优秀生答对了加一分,中等生答对了加两分,而及格生答对了可以加到三分。这样的设定激励了及格生的学习兴趣,每次游戏时及格生都能踊跃参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连在没有游戏的时候同学们也能进行成语的学习巩固,在无形之中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动力和引导思考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我国新课改的成功乃至成为人才资源强国这一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创设情境,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自己领悟所学知识点,教师不要自问自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来,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独立见解。这无形中就会让学生具有了责任感,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研究相对应的专题,也对这类知识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在这一点上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高中语文课就做得很好,比如说在讲解苏轼的名著《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她们就没有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模式,而是给每一个学生都分配了讲解任务:让李同学负责讲解关于苏轼的生平介绍和写作背景这类的文学常识:让张同学负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赵同学负责讲解文章的结构段落层次;让吴同学负责出一套试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使大家可以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学习时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质疑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是很多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们可以针对这一点来创设人人有见解和质疑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精神。在讲解《完璧归赵》时的课堂创设就是一个经典范例,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迁显然是认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方式是机智的,勇敢的,老师在上课时也在传达着这一观点,但通过鼓励学生课堂讨论,使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同学认为蔺相如的做法太过冒险,如果秦王发怒的话不仅不能完璧归赵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有的同学认为秦王没有欺骗蔺相如的意思,而蔺相如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却是在欺骗秦王;也有的同学认为秦王是真心想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的,反倒是赵王不想真心交换等等。这些观点在同学们嘴里表达出来是要比老师在课堂上呆板的灌输更要有实际作用的,而通过这样不间断的启发、讨论和质疑,可以使得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时候人们就讲究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相互结合,才能把真正有用的知识学到手,才能真正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需要做好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三个角色,在为学生自主思考做保驾护航的同时,要与学生一同开展积极地认知活动,推动学生做积极主动的思考,并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突破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界限,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开阔视野,丰富见闻,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喜欢语文。
在这一点也有过很经典的课堂创设:为了提高大家掌握成语的能力,学校定期开设成语接龙游戏,夺冠的奖励,垫底的受惩罚。为了拿到奖励不受到惩罚,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成语,牢记成语,并逐渐学会了合理地运用成语。在游戏时学校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和及格生分成三类,优秀生答对了加一分,中等生答对了加两分,而及格生答对了可以加到三分。这样的设定激励了及格生的学习兴趣,每次游戏时及格生都能踊跃参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连在没有游戏的时候同学们也能进行成语的学习巩固,在无形之中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动力和引导思考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我国新课改的成功乃至成为人才资源强国这一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