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下雨的树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日子杨村热闹得出奇,大老远就能看见长长的车队排在村口,缓慢地进入村里。村民们也都放弃了田里的庄稼,在马路边支起花花绿绿的帐篷,卖各种小吃。这个既没矿又无美景的小村庄,近来全因为一棵会下雨的树,而引来众多的游客。
  首先发现树会下雨的,是村里一座丞相墓的守墓人,名叫陈海盛。神树就长在坟墓上,从土丘顶长出来,遮住了整个丞相墓。陈海盛的家就在附近,围着坟墓有一大片他家的柑橘树。
  一天早上,他手里提着一壶茶,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嘴里叼着熏得油光的老烟嘴,顶着一个草帽,开始了他的锄草工作。等到太阳快到头顶,老陈便到丞相墓那棵大树下乘凉。吧嗒几下,一阵白烟飘起,他的目光也陷入了沉思。
  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在城里打工,打算在城里买房,不回乡下居住。陈家历代都守着这个墓,如今到他这代,怕是要断了。老陈自言自语地对着墓说:“我儿子不愿意留在这里当农民,你要是想有人守着你,就把里面埋的金银珠宝拿出来吧。”说完便倚着树睡着了。迷迷糊糊的,他看见树上站着一个穿着古代官服的人冲他撒尿,一下子惊醒过来!
  “得亏是个梦!”老陈把头顶的帽子摘下来扇风,却突然觉得黏黏的。他吓得猛地站起来,抬头向四周看去,晴空万里,不像是下过雨啊!老陈看着树顶,边看边往外退,发现确实有许多水珠滴下来。他扛起锄头,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走。到家后,把门一锁,躺在摇椅上一言不发。媳妇喊了他两句也不应,随便骂了他两句就准备晚饭去了。
  老陈点燃一支烟,表面沉静,内心却波涛暗涌。到了傍晚时分,他提了一袋香烛纸钱出门,媳妇问他也只答道:“一会儿就回!”
  第二天一大早,老陈就打电话让儿子和儿媳妇回家,做了一大桌好吃的。一大家人围着桌子吃得津津有味,心里却嘀咕着今天是不是什么重要日子,忘记了?二两小酒下肚,老陈终于发话了:“我们家要发财了!”看着众人疑惑的表情,他说出了一晚上精心准备的说道儿,“我们守的丞相爷终于显灵了,它头上的那棵树,居然下雨了……”他把昨天的经历说了出来,大家都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读过书的儿子说什么也不相信,饭还没吃完就带着大家来到树下看看真假。
  儿子眼看着一颗颗小水珠滴下来,而周围又没有下雨。“如果是迎风坡下雨,那不可能每天风都这样吹,局部小气候不可能小到一棵树吧?”儿子试图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
  “管他那么多呢!我看就是丞相爷显灵,看我们家太穷,救济一下我们。”老陈打断儿子的猜测,“你們听我说,明天把周围的柑橘树砍了,用网子圈起来,对外就说丞相墓的大树下神雨了,喝了治百病,学生喝了头脑聪明,考状元!”
  一传十,十传百,来接神雨喝的人越来越多。老陈一家人就在围栏中的一个小门口守着。刚开始同村的人来都是免费,后来神雨的名声大噪,城里的人都开着汽车来了,他们便开始收门票,从五元钱一张涨到二十元钱一张。村子里其他人也看到了商机,摆起了食品摊子,卖饮料、炸土豆等。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人群的热闹与财富的幸福之中。
  过了一段时间,村里突然来了记者,还带来了气象专家。老陈热情地向记者和专家讲述大树下雨的神奇事情,气象专家到大树下四处张望,还带着仪器测量,忙活了一下午后,专家们也是一头雾水,不能用科学原理来解释这个现象。随后,电视台《古今奇谈》栏目专门为此做了一期节目。这一播出,省城的更多人都慕名而来,游客量不逊于那些著名的景点。
  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杨村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娶不到媳妇的光棍居然有人主动找上门,在城里打工的子女也陆陆续续回家……好事一个个接踵而来,让其他村子羡慕不已。
  老陈的儿子拿着卖门票的钱,决定在村里办个小厂,不再外出打工了。这算是完成了老陈的愿望,可他在村里走着,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看着荒废的庄稼地,邻里之间为招揽客人大打出手,孩子们也不好好上学……他思考再三,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
  第二天上午,消防队来了,直接开车到了神树下面。一位消防员当着大家的面爬上树,取下了几根枝条,向大家解释道:“其实神树根本不会下雨,那些水珠都是树枝上虫子的分泌物。”这句话可真是晴天霹雳!消息迅速传开,一开始大家都还不相信,直到两天后一位昆虫学家来了,认出了这种细小的虫子叫“朴巢沫蝉”,它们靠吃树枝为生,吃饱后就会排出大量的分泌物。由于虫子数量庞大,让人觉得下雨一般。
  神雨最终是虫子的分泌物,据说当天村里的卫生所挤满了人,都说自己的肚子不舒服。奇迹被打破,人群渐渐从杨村散去,村民也从美梦中醒来,该种地的种地,该上班的上班。
  至于消防员为什么会来,当然是老陈通知的。原来,他那天晚上用香烛去祭拜的时候,就发现有虫子被火烤下来。他便大胆地上树仔细一看,就知道了缘由,于是就有了这出闹剧。
其他文献
克里斯坦在纽约经营一家酒吧,由于地点偏僻,生意一直不怎么好。他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让生意火起来,为此他很苦恼。这年秋天,克里斯坦乘飞机到爱尔兰散心,走出科克机场时,他看见一个爱尔兰人站在一张桌子旁,桌上摆着大小不一的人类头骨。  “天啊,你在干什么?”克里斯坦惊奇地问。  “我在卖头骨。”爱尔兰人答道。  “你都有什么头骨?”克里斯坦问。  “哦,我有爱尔兰历史上所有名人的头骨。”爱尔兰人说。  “
期刊
这是一次非常悲催的经历。  这一天,我和朋友到峨眉山风景区玩,半路上看见几只猴子。虽然路牌上写着告示:别向猴子喂食,但我喜欢恶作剧,故意掏出口袋里的花生抛向猴子。很快,闻风而来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面前就齐聚了三四十只。  花生和其他食品都喂完了,猴子依然不准我们离开。看着越聚越多的猴子,我们都不禁有些慌乱。这时朋友突然想起,据说翻出口袋给猴子看,证明没有食品了,猴子就会放行。于是纷纷翻口袋,我也翻
期刊
县城的三人病房,通常狭小,总给人一种紧迫感。而满屋清白色,纯净得常常让人局促不安。  罗老汉的床前和病房门口聚拢着一群孙男娣女和亲戚朋友,个个面带忧愁,眼中含泪。  儿子紧紧托着罗老汉的手,轻飘飘如同托着一截枯干的树枝。他极力控制着眼泪,低声问:爹,您看看,大伙儿都来了。还想看谁,您还想说啥?  罗老汉的嘴角抽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只张开一毫缝隙却无法发出声音。他吃力地抬起另一只手,指了指对面冷色的
期刊
刚开学,中心小学一年级七班的任课老师就集体找校长诉苦,原因是班里学生的名字实在“任性”。什么尚海尹号、卜希金、陈于落雁……顶顶要命的是有个学生的名儿硬是让人叫不出口:他爸姓谢,他妈姓黄,两口子给孩子取名为“谢黄尚”!  可想而知,老师们只要一叫“谢黄尚”,就引发哄堂大笑。遇上调皮的学生跟着喊:“谢皇上……”再接一句“恩典”,弄得老师们十分尴尬。  校长一听也跟着头大,学校没权利让人家改名吧。他只好
期刊
阳春三月,天气暖和,地里没活儿,家里也没活儿,正是乡下最好的一段时光,唯一的缺点,就是村里的人太少,找不到人玩。  吃完早饭,杨光荣就拉着邻居李德水到村口大槐树下下棋,两人都是臭棋篓子,别人下棋看三步,他们只能看一步,也不会用计,上来就厮杀,三五分钟就是一盘,各有胜负,胜不骄败不馁,享受过程。  半上午的时候,来了一辆黑色小轿车,远远地就停了,下来两个人,穿得都很讲究,西装革履的。  李德水说:都
期刊
春节前夕,原本充满节日喜庆气氛的大街小巷,却显得异常冷清。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横行,在人们心中投下了一丝阴霾。林娟从医院下班天已经黑了,刚走到小区大门口时,一股西北风突然刮了起来,瞬间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林娟打了个哆嗦,她娇小的身子紧紧蜷缩在宽长的羽绒服中。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医院发来的通知。她报名参加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申请已被批准,四个小时后,医院将派车来接她,子夜专机飞往武漢。关上手机以后,林娟
期刊
陆星喜欢唱歌,读山村小学时的“六一”文艺会演,被评为“小明星歌手”。  家有小明星,父母替儿子高兴。  被评为“小明星歌手”后,陆星求父亲给他买了只随身听,从此做着明星梦。当他到山外读高中的时候,整夜捂在被窝里听明星演唱会,白天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成绩下降得一塌糊涂。他对父亲说,书读不下去了,想当明星。  父亲愣了下竟然回答:“好啊,想当明星有出息,爹支持你!”  娘急了,抹把眼泪对陆星说:“明星能
期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南一带土匪刀客多如牛毛,恣意横行。那光景,真是夜夜闻枪响、村村有哭声,闹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土匪刀客惯用的伎俩是“拉票子、叫场子、飞叶子”。西峡口的大财主王子久,竟然在一天之内“三子登门”,大祸临头!——早上他儿子出门收账被土匪“拉票子”绑走,土匪索要赎金五百银元;晚上就有绑票的土匪在墙外野蛮地“叫场子”:“老子就是刘宝斌,限三天、拿花边(银元),过期爷们拉火鞭(烧房)!”
期刊
崇山峻岭之中,一条羊肠古道,远远传来嗒嗒的马蹄声。声音由远及近,一匹千里白驹带着滚滚烟尘疾驰而过。马上之人,风尘仆仆,不断扬鞭赶路。此乃小李飞刀第五代传人凌寒。今天早晨他突然收到一封急信,信中说,恩师病重,危在旦夕。凌寒含泪看完,随即翻身上马,赶往师门。  心急,马蹄更疾。突然,马失前蹄,长嘶一声,直往下栽。不好,有陷马坑!凌寒急提一口真气,跃离马背。不料,一张巨网骤然撒下,将凌寒裹住,吊至半空。
期刊
故城民间有句顺口溜:刘白菜,韩家汤,没尝到嘴心里慌。这刘白菜,就是我爷爷刘满仓。我爷爷不种白菜,他是开饭馆的,最拿手的就是做各种白菜菜。就这白菜,他能做出三十六道菜来。  日本人投降那会儿,故城来了一位接收专员,不知道从哪儿听到了我爷爷的名声,就把他叫进府里,当上了内府厨师。从此以后,故城街上的刘家老饭馆就关了板。  这位接收专员后来当了县长。一天晚上,县长忽然叫醒了我爷爷说:“你给我做几道菜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