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提高复习课针对性,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有效加强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等;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三生物复习课;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它使人们的思维从整齐、繁复的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在表达上注重各项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思维可视化、形象化。能使学习者处于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中,使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
《2010年高考福建省生物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明确指出“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高考重视的是知识的整体性、全面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总复习一开始,就要明确主干知识包含的概念和命题,以及考试大纲要求的认知层次,把相关的知识以点连线,以线成面,最终构建起生物学的整体思维,因此,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中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案例
笔者近期开了一节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观摩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把“思维导图”这种放射性的思维模式运用到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使大家眼前一亮,获益匪浅,这节课不仅对理解<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理念带来很大启示,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课堂复习效率以深深的启迪。
这是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复习课。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①关注社会热点,展示“H1N1流感”的新闻链接,提出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设疑促思,引入课题,直奔复习的主题;②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并提出的问题。③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教师在黑板的中心用红色粉笔写上“遗传物质”,周围留出空白。让学生从中心的“遗传物质”开始,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④对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点层层剥茧,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合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以习题为载体,开展合作学习;⑤设计实验探究课前提出的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二)教学后反思
1、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法能够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本节课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对本节主干知识的建构,从“横一纵”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把相关的知识以点连线,以线成面,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最终构建起生物学的整体思维,从而真正掌握复习内容。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信息整理的过程,需要提炼关键词,查找核心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突出主干知识,将复习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在完成了每节的思维导图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复习进度进一步增添新的信息,进而扩展到每章至每个专题,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实现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2、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法能够提高复习课针对性,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本节课至始至终以“遗传物质”的思维导图为中心,从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绘制好自己脑中的思维导图,到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最后根据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点层层剥茧,提出问题,进行归类,展开教学。课前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关键词联系起来,找到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针对自身的知识缺漏有针对地学习,极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会促成教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复习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所暴露的知识缺陷进行合理的调整,教学过程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3、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法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等知识经验不同,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也各不相同,通过学生的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合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提问时选择适当的对象,照顾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4、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加强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先自行绘制,再互相交流,最后师生合作完善思维导图。同学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到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使小组成员之间互为学习的资源,由于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散,当一个问题解决后就会不断地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开放性、动态性和持续性,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既不是视而不见,采取回避的态度,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开展教学,也不是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逐一回答,而是将问题进行归类,并组合出层层递进的问题申,以习题为载体,开展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三生物复习课;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它使人们的思维从整齐、繁复的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在表达上注重各项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思维可视化、形象化。能使学习者处于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中,使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
《2010年高考福建省生物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明确指出“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高考重视的是知识的整体性、全面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总复习一开始,就要明确主干知识包含的概念和命题,以及考试大纲要求的认知层次,把相关的知识以点连线,以线成面,最终构建起生物学的整体思维,因此,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中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案例
笔者近期开了一节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观摩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把“思维导图”这种放射性的思维模式运用到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使大家眼前一亮,获益匪浅,这节课不仅对理解<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理念带来很大启示,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课堂复习效率以深深的启迪。
这是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复习课。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①关注社会热点,展示“H1N1流感”的新闻链接,提出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设疑促思,引入课题,直奔复习的主题;②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并提出的问题。③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教师在黑板的中心用红色粉笔写上“遗传物质”,周围留出空白。让学生从中心的“遗传物质”开始,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④对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点层层剥茧,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合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以习题为载体,开展合作学习;⑤设计实验探究课前提出的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二)教学后反思
1、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法能够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本节课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对本节主干知识的建构,从“横一纵”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把相关的知识以点连线,以线成面,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最终构建起生物学的整体思维,从而真正掌握复习内容。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信息整理的过程,需要提炼关键词,查找核心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突出主干知识,将复习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在完成了每节的思维导图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复习进度进一步增添新的信息,进而扩展到每章至每个专题,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实现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2、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法能够提高复习课针对性,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本节课至始至终以“遗传物质”的思维导图为中心,从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绘制好自己脑中的思维导图,到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最后根据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点层层剥茧,提出问题,进行归类,展开教学。课前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关键词联系起来,找到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针对自身的知识缺漏有针对地学习,极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会促成教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复习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所暴露的知识缺陷进行合理的调整,教学过程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3、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法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等知识经验不同,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也各不相同,通过学生的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合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提问时选择适当的对象,照顾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4、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加强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先自行绘制,再互相交流,最后师生合作完善思维导图。同学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到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使小组成员之间互为学习的资源,由于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散,当一个问题解决后就会不断地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开放性、动态性和持续性,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既不是视而不见,采取回避的态度,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开展教学,也不是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逐一回答,而是将问题进行归类,并组合出层层递进的问题申,以习题为载体,开展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