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视角下的新班级建设r——以银河教室初建为例

来源 :华夏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班级建设需要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共同体视角为班级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新班级银河教室的建设为例,探究共同体视角下的班级建设路径,即共同的目标、规则、经历和及时反思.
其他文献
专门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职前专业教育缺乏、教育对象复杂的难题.校本教研开发校内资源,充分运用教师智慧,可以破解专门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难题.专门学校加强校本培训全覆盖、激活学科教研组功能、创新班级管教执勤团队,可以促进专门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导入即引导、进入的意思.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对课堂导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英语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英语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导入当作一门教学艺术,研究好、运用好.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通过活动前明确目标和任务、活动中教授观察方法、活动后积极评价,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发展绘画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发挥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劳而少功”的习作教学现状让习作成为语文教学的“阿喀琉斯之踵”.“三维一体”的范式探索是将习作一体化,即建立“导(指导)—改(评改)—赏(赏析)”一体化的立体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三个维度,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达到课程标准倡导的“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的终极目标.
利用Pad辅助中学语文课堂有诸多优势:Pad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生涩难懂的古诗文和其他阅读材料,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利用Pad还能更方便地实行分层教学,个性化地为学生推送学习材料、布置作业等,定制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案;同时,Pad还能以及时反馈的功能提高课堂参与度,尽可能地保证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思考和讨论;最后,Pad还有很多新鲜独特的功能,能为课堂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个体劳动素养的发展,其核心旨趣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价值体现和自我完善.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青少年即将肩负明天的强国重任,不难发现部分现代年轻人出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精神不振的现象,其劳动观念扭曲、成为行为偏常的巨婴.我们通过向学生、家长、教师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研究分析当前我校学生劳动现状.经过研讨,我们认为要让每位孩子走到劳动的C位(中心位置),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学校要积极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资源,多维度实施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进而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一年级是起始阶段,所有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读题的习惯与能力.数学学科的审题就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阅读、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并试图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培养审题技巧可以增强他们读题的意识,指导他们掌握读题的方法、技巧.笔者从“注重读题方式,激发读题欲望”“抓住读题关键,指导读题方法”“利用家校合作,提供读题机会”三方面进行探索,探究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方法.
古典诗词的赏析,唯有触发自我的生命体验,还原瞬间的情绪因由,才能把呆板解剖变成欣赏、共情.教师需要具有沉潜文本深度的耐力,以及探幽寻脉的眼力.本文解读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抓住一个关键词——宁静.并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由表及里,由实入虚,层层推进,于巨大的宁静中看天人对应;于透明的宁静中看内外同化;于超然的宁静中看宇宙情怀.引导学生寻觅诗歌的暗流——意脉,并欣赏其气象阔大又逻辑谨严的艺术魅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学生需要掌握大量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是其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身心能够产生影响的事物数不胜数.因此,高中班主任要明白从事这份职业的责任,重视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落实,从而用行动去让自身的思想融入互联网的环境当中,以有效策略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践行.本文从高中班主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依托互联网手段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策略与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使教育3.0时代提前到来,使线上教学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技能.如何做好线上辅导工作,增强辅导实效是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实践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本文从实际教学实践的深刻体验出发,阐述线上辅导模式调整过程及成效,以期实现变疫情危机为教育时机、变线上辅导为师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契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