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视觉文化的教育取向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视觉文化教育通过人类接受信息量最大的自觉工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功能、审美功能的渗透,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受教者进行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从而塑造个体精神。
  [关键词]视觉文化 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65-01
  
  一、文化与教育
  人类从来就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经验文化模式交互作用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文化与教育的复杂而饶有兴味的关联。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维方式;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教育又与哲学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代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学问,而先前的教育大师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朱熹又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我们从其中可以体味到文化与教育的久远而深邃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作用表现在教育是文化的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在推动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整合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
  二、视觉与教育
  人类可以通过视觉获得各式各样的信息与知识。文字符号虽然是靠眼睛获得的,但由于它的识别与理解需要大脑思维及对语言符号系统的熟悉,否则就如同文盲,而图像图形却有其独特的优势。图形图像同样传递着各种信息,而且能传递文本难以表达的信息,图像可以说是一种流行于全球,而又无须翻译的语言。这种视觉语言具有让人容易理解接受并及时传递信息的优势,可以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界限,正是这种符号语言的特殊优势,往往被一些教育者忽视。有幸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越铺越宽,许多教育者意识到了图形图像这一功能强大的教育手段,并有意识地提高应用水平和层次,并结合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势更加生动形象,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视觉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一般说来,与视觉有关的文化即为视觉文化,视觉与人的生命和本能活动紧密相关,文化与人类自身素质不可分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又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当前对视觉文化研究和评论的不乏其人。但从其描述中很难让人对视觉文化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界。有人把以图像、画面为媒介的文化称之为视觉文化,有人认为视觉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代名词。众说当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在这里,笔者仍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博土生导师张舒予教授对视觉文化的看法: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信息为主要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或可以被视觉所直觉并能够激起观者想象和思想感情涟漪的文化,是最贴近自然又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文化,是关于美的文化。虽然这一定义有些抽象和宽泛,但它可以对视觉文化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描述和研究领域,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四、视觉文化中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探讨“素质教育”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素质教育”为什么是教育界的难题。面对何为“素质教育”的问题已是论争已久、众说纷纭。据统计,当前教育理论界至少已出现15个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但大部分研究者对“素质教育”这个问题的定义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各自的研究领域来为此界定。我们可以把 “素质教育”看做是一种教育思潮的进步。教育是以培养人参与社会活动为目的,“素质教育”实施可以培养人进入社会后更有效的活动。所以“素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幼年就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为国人所接受的一种主流教育模式和主张,逐步从理论化向操作性转化,将会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 运动。
  要解答这个难题,首先得了解“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从教育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为何而教,从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出其产生的背景。“素质教育”是由教育工作者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各项弊端提出的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的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这个观念发挥了巨大的教育成效,使得“素质教育”最终成为现实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教育“标杆”。在我国这个社会的转型时期,教育价值观念的差异,不仅是人们的认识问题,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各种教育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尤为明显。②
  五、校园文化中的个体精神
  现代“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兴的符合国际形势的教育价值观念,它是对以往的应试教育价值观念的一种整合,符合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按照人们过去的思维方式,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者往往接受一种“填鸭式”教育,千篇一律地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思维,培养成为成熟的个体后才能进入社会开始未来的人生。这种观点和做法禁锢了人的思想和创造思维,很值得推敲。现在大家认为,人从一个“自然实体”经过“社会化”,最终走向“精神存在”才是真正的人生。
  对于校园视觉文化教育而言,教育的真谛并非仅仅适应和满足培养社会各级人才的需要,而是在于形成个体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做人。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可贵价值,不应仅局限于人的自然素质的培养与开发,而要超越给定的自然素质,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塑造民族精神,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体精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进步,使每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具备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
  注释:
  ①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的隐形价值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5.
  ②张鹏.校园视觉文化中的隐形价值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8-60.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对于学校的稳定、人才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远远赶不上高职院校的建设规模;必须从认识上和行动上抓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辅导员 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01-02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各种领域,为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计算机是档案管理重
摘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创新及其发展的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未来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指出企业文化是靠社会和企业逐步塑造起来的,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199-02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
在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而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日,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初三总复习这个关键阶段?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做他们的知心朋友;(2)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3)
摘要和谐的高校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则是人的和谐,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师生的主人翁精神。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校园 主人翁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05-02    “和谐”是一种状态和气氛,反映了一种规则与秩序,同
股权的财产性决定了股权继承的可行性,但股东资格却具有典型的人身权属性,不能像财产权一样由继承人继承。为了维护有限公司和继承人的利益,股权的继承人可以通过履行一定的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入日常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
摘 要:运动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比较“灵动”的运动环境就显得极为迫切。为了达到最终的运动教学目的,在进行“灵动”环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幼儿园的实际办学情况;幼儿活动的空间和场地等。只有进行全方面的考虑,最终才能帮助幼儿实现更加健康且快乐的成長,本文也将对此展开浅析。  关键词:幼儿园“灵动”运动环境;创设;展开浅析  一、 引
摘要《公司法》没有根据公司实践需求规定上市公司的CEO制度是一大遗憾。虽然经理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享有业务执行权和对外代表权,但不享有决策权,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EO。现在《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CEO制度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公司法律和法规需要从任职资格、选任范围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规定上市公司CEO制度。  关键词CEO 经理 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兼容性,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比,指出在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中所蕴含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