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列宁的最后构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源头活水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最后的三封书信和五篇文章,是一个特殊的文本群,蕴含着他关于落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特殊道路的最后构想,中心是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系统改革思想。其中,《日记摘录》提出了根本改变俄国文化落后状况的"文化革命"纲领;《论合作社》则在经济上提出走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后,要通过合作制这座桥梁把千百万小农引上社会主义建设大道上来,可以说提出了不同于后来苏联模式的合作社会主义的"列宁模式";最后构想的重心,是三封书信加上两篇文章《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提出了与新经济政策道路成龙配套的政治制度、党和国家制度的改革构想,中心是把加强党的领导与人民监督制度相结合,为反对官僚腐败筑起新的长城。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源头活水;而从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到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制度创新轨迹中,我们更可喜地发现,列宁最后构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潮头。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界围绕如何界定印度教徒身份、印度教徒身份是古已有之还是殖民知识体系的现代建构等问题的争论不断.尝试在长时段历史视野下,探讨对Hindu身份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这包括殖民前的印度波斯语史书、梵语和地方语言的历史书写以及殖民史学、民族主义史学,以及印度独立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达利特史学.印度在殖民前已经形成了将族群身份与历史挂钩的书写模式以及一种由上层知识精英界定的"印度教徒"身份.殖民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进一步确立了"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以印度教
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伴随着大航海及全球贸易的拓展,欧洲迎来了现代地图学的黄金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出自以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为活动中心的尼德兰制图学派.在此期间,欧洲制图学家不但出版了第一幅以"中国"命名的地图,也不断扩充对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地图学表现.但地图学的发展、地图书籍的流行,并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积累的产物.在全球资本主义网络形成的年代,地图既是工具更是商品.尼德兰制图学派的兴盛,与印刷业在低地国家的繁荣、书籍市场的勃兴、制图学家的职业化,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活动息息相关.
阿罗频多看待人类社会的精神进程,是用了"历史—心理学"的眼光,此即精神哲学的应有之义.吾人判断历史,乃以古往今来的社会事件为对象,其客观依据是"事理",其主观依据是"情理",徐梵澄先生则说之为"思心"(mind)与"情心"(heart).二者合之,静态地说是"结构",动态地说是"功能",动静一如可曰"辩证的直觉与具体解悟"(牟宗三).在阿氏的语境中,知觉性之高境涵摄知觉性之中、低境,故情、理双彰只可在"高上心思"也即"情心"中寻.阿氏认为,人(类),这一憧憬最高者,
自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资助学术期刊以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依托北京大学丰厚的学术资源,致力于学术创新,刊发反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2021年度,本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推出了一批凸显主体性、富于时代性、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评比中,本刊被评定为"优秀"等级.
期刊
金安平1960年生,北京市人.先后获哲学学士(1982)、法学硕士(1988)、法学博士(1998)学位.1988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政府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第九届"十佳教师".研究领域为政党政治、中国政治、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史.主要著作有《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知识分子与政党政治》(2000)、《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端与拓展》(2019),主编《中国政治学年鉴》(2003)等.
期刊
2019年1月1日,北京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重大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及其沿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历史学系承担,意在沿着"海上丝路与郑和下西洋"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探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历史、文化与宗教,建立起系统扎实的基础研究体系,突破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学术界所把持、具有典型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及殖民/帝国主义色彩的历史解释模式,构建中国的世界历史学派.
2021年5月18日,北京大学"纪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出席会议.文科各学部、各院系和相关研究机构负责人,文科部分学术刊物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副校长王博主持会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贡华南:《北宋生活世界与饮酒精神的多重变奏》指出大宋开国近百年时间里,天下学校废顿,儒释道的创造力萎靡,饮酒担当起为众生提供生存理由与动力的重任.太祖开始,皇帝每日带头宴饮.国家为宴饮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于是百官乐此不疲,士大夫积极参与,整个大宋掀起了狂热的饮酒之风.酒榷制度、引导饮酒消费政令等措施推动了大宋的社会经济繁荣.长期宴饮也推进了对酒的理论思考,饮酒人之常情、人生不饮何为、酒味多于泪等深沉的哲思标志着大宋酒精神的深度,《酒经》等大量理论性著作的出现则表明对酒已经达
期刊
2020年12月5日,北京论坛(2020)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开幕.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并在《人民日报》、"中国网"等多平台全网直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的云端会议.
期刊
2021年7月17—18日,第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届大会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历史意义.大会以"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为主题,下设13个分论坛和4个高端对话专场,共有六十多位国际学者和二百多位中国学者参加大会.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姜辉,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