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22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和华侨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国际研究):软实力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华侨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学者与会,围绕中外软实力资源及其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启示等问题进行研讨。
其他文献
2010年5月21日,《美国研究》编辑部召开京津地区编辑委员会会议。本刊学术顾问资中筠、王缉思、陈宝森,所外编委何顺果、金灿荣、李剑鸣、梅仁毅、张宇燕、吴白乙、徐辉,以及全体所内编委出席会议,美国所党委书记孙海泉、副所长刘尊列席会议。与会者就《美国研究》的编辑工作、选题策划及当前美国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2010年4月23-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及厦门大学等48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110篇论文。与会者围绕美国史诸多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具体如下:
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马歇尔调停期间,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令。这项为调停而设计的政策,并没有产生马歇尔预期的影响。不过,它部分地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军火供应的严重短缺。针对军火禁运给国民党军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围绕着禁令的解除,美国国务院与军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在国际冷战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务院最终同意解除对华军火禁运。
本文评述了美国与东亚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及东盟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东亚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大国的关系。作者认为,中美关系肯定是未来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关系。中国的崛起促使创立东亚地区机制成为必要。多边合作是解决和克服双边低效的最直接的战略,因此,创立东亚共同体的想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美国学界和政界对中国崛起的几种看法。第一种是少数人的观点,但在保守派里非常普遍。他们认为,中国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威胁;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形成安全挑战,但首先应被看作是美国的一个战略和经济机遇,同时需要对其采取“两面下注”战略。本文认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观点,指导着布什政府的全面对华政策。第三种观点认为,崛起的中国是美国应对21世纪挑战的潜在伙伴,中美两国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处理全球化带来的矛盾。本文认为,全球化创造了一个新的战略环境,可能阻止中美之间出现战略竞争。中美两国需要趁目前关系全
中国、美国和印度之间的三边关系近来比较引人注目。冷战期间三方中的两方经常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方,中印在经历短期的友好以后,也曾相互开战,之后美国因素逐步变得重要。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和印度都在积极与美国发展关系,同时中印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当前在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和全球化的推动下,过去那种对抗和遏制的模式将不会再现,三个国家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尽管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依然重要,但在现实中其作用正在降低。
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借助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形势,夺取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大幅缩小了在参议院中与民主党席位的差距。共和党取胜的竞选方法包括:成功地将全国性议题与地方情况相结合,推出高素质的候选人,以及合理地使用竞选经费,集中力量制造角逐选区。此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加剧了两党政治立场的极端化,增强了共和党的政治影响力,加大了奥巴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国内政策上的难度,并将由于选民态度的变化、国会及其委员会的构成和领导人的变动,而对美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2012年的总统大选产生一定的影响。
2008年是大选年,美国选民怀着极高的期望,选举非洲裔民主党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作美国总统。时间飞驰,两年过去了。美国国内对奥巴马不再是一片欢呼,而是指责连连。不安、失望和愤怒的选民在2010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给了民主党一次“鞭打”(shellacking),使民主党在众议院丢失了63个席位。奥巴马政府执政两年来究竟做了些什么,使其遭到这么严重的失败呢?
引人注目的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已落下帷幕。在国内经济尚未走出危机和国外各种挑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这次选举结果将对奥巴马政府未来两年的内政外交产生影响,今后两年的美国对华政策也将受到影响。
2010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期选举后美国内外政策走势”研讨会。来自美国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和美大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