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强化降解湖底有机碎屑的初步研究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he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巢湖湖底有机碎屑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有机碎屑中总有机碳的测定,研究了利用好氧强化降解湖底有机碎屑.研究了有机碎屑的可生化性及好氧强化降解湖底有机碎屑的效果,并讨论了有机碎屑的浓度及曝气量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处理的有机碎屑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在反应30h左右,降解达到了平衡,总去除率达到了50.69%,降解速率常数K25为0.19h^-1.有机碎屑的浓度以及曝气量对降解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强化好氧法与传统的对底泥处理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快、更好的效果,为预防及治理水体黑臭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微囊藻( Micro-cystis)干粉后排泄氮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对营养盐浓度、
栅格新安江模型是在概念性新安江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以栅格为计算单元,结合地形地貌和下垫面特性构建出来的水文模型.在于桥水库流域上游的水平口流域应用栅格新安江模型,研究
为探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季节性冰盖污染物分布规律,于2013-2014年冰封期,钻取乌梁素海湖泊冰盖冰芯试样,观测冰厚并对冰芯晶体结构、气泡含量、污染物浓度(总氮、总磷和COD(Cr))
赣江硝态氮(NO3--N)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赣江NO3--N来源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浓度和δ15N-NO3-的测定,
根据1960 2000年间长江大通水文站记录的水、沙以及硅、氮、磷等数据,结合1954 2006年间长江流域库容大于108m3的162座水库的库容、上游径流量、总磷等数据,利用Vollenweider
为了将Nash单位线应用在无资料地区,基于DEM研究Nash单位线的参数规律.以皖南山区若干中小流域为试验流域,率定Nash单位线参数;利用Arc GIS 10.1提取的地形地貌因子和地表覆
《湖泊科学》编辑部:国内关于淡水浮游动物的文章中,一般浮游动物包含四大类,即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枝角类和桡足类又合称为浮游甲壳动物.除了这四大类外,浮
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为太湖优势大型底栖动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根据太湖河蚬的自然丰度设置4组密度处理,分别为无河蚬对照组、低密度河蚬组(
太湖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控制太湖污染、改善太湖水质,对发挥太湖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和核算太湖地区农业源污染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