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方,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报告文学班)学员、第32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编辑班)学员、宁夏文学院签约作家。先后在 《北京文学》 《中国作家》 《飞天》 《山花》 《安徽文学》 《山西文学》 《青年作家》 等全国上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 《小说选刊》 《散文选刊》 《小小说选刊》 《读者》 《微型小说选刊》 等转载或入选文学年选。
  作为办刊人,关注、了解、掌握行业动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尤其身处数字化时代的当下,纸质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文学期刊的生存环境更是岌岌可危。大刊、名刊都每况愈下,地级市的文学刊物更是可有可无,随时都有休刊、停刊的可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才开始关注《椰城》的。首先,《椰城》和《六盘山》级别相当,都负有培养本土作者、繁荣当地文学创作的职责,但同时又有面向全国,吸纳优秀作品,以提高刊物质量,供本土作者学习、借鉴的良好愿望。其次,《六盘山》是宁夏南部山区的文学期刊,宁夏地处内陆,固原又是山区,经济欠发达,在外界唯一有点影响的,可能也就是文学了吧。而《椰城》在海口,海南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六盘山》如果和北方省区的地级市期刊相比较,情况都差不多,没有多少可比性,意义不大。但如果和《椰城》两相对照,则会出现有意思的结果。
  几年来,我感觉《椰城》起码在三个方面是值得《六盘
  山》学习和借鉴的。
  《椰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地级市的文学刊物,发现、培养、推出本土作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本土有大量的有潜质的写作者,没有了这一条,则培养本土作者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六盘山》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创刊三十多年来,培养出了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二届石舒清、第四届郭文斌、第七届马金莲)。《椰城》因为每位作者未标注地域,所以对培养本土作者这一条,我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却是一目了然的。每期推出的重点作者、重点作品,均来自天南地北,不拘于海南一省。要做到这一点,非得要有大襟怀、大境界不可。
  《椰城》的青春和先锋性。当编辑的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用成熟的作者、熟悉的作者的稿件会比较放心、比较顺手、比较省事。但编辑或采用新人、陌生人的稿件,则比较费时、费事,有时候还会刊发抄袭稿从而招致麻烦。但这几年间,《椰城》推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文学新人,有些还是在读的大学生,在刊物的重要位置,封二封三刊登照片和简介,倾力推介。不惜版面,重磅推出,其诗其文,青春靓丽,朝气扑面,没有故作高深,没有艰涩晦暗,没有老气横秋。这样的办刊风格,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椰城》的主动出击和影响力。在当下,一本地级市的文学刊物,要想办出影响力,要想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作者群,按部就班地收稿、编稿、发稿、出刊,恐怕是很难做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椰城》之所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它主动出击、联系作者和同行、举办“椰城杂志中国行”系列活动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企业搭台,《椰城》唱戏也好,还是借助当地文联、编辑部的力量也罢,都是《椰城》联系和团结自己的作者,扩大对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当然,作为普通作者,和一本刊物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和某一个编辑的关系。除了对《椰城》刊物的生存发展持续关注之外,我和《椰城》的故事更多的是和编辑杨黎的交集。已经记不起是哪年了,《椰城》发起了一个有關“知青”主题的征文。因为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恰好有一个女知青的故事。这位知青来自北京,有知识,有文化,所以她成为了我小学阶段的老师。因为父亲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有权力让她当老师或不当老师,也有权力让她回北京或不回北京。后来这位女知青回了北京,而且没过多久就因绝症而去世了,她的父母曾给父亲写来几封信,感谢父亲对他们女儿无私的照顾和帮助,使她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写这篇文章,我几乎没有构思,就按照实际情况写出来,通过邮箱发送了。后来,这篇《梦里依稀老师泪》的文章在《椰城》刊发了出来,我也和杨黎加上了微信,成了朋友。2018年,《椰城》举办“大特区,新征程”征文活动,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差点 “孔雀东南飞”,去了热火朝天的海南,却因故未能成行,从那时起,到现在,也没有去过海南。但是对于海南,对于它的发展,却从未收回关注的目光,且有许多人、事都和海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写了《此身未曾到海南》,在《椰城》2018年第5期上刊出。2019年第4期刊发了我的小小说《黄昏放牛》(外二篇),很快就被《小小说选刊》同年第16期选载。
  我想说的是,在大多数作者看来,我和杨黎都是文学期刊的编辑,是同行;但又都是作者,在各自的刊物上发表对方的作品,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吗?事实并非如此。外人不知道的是,同为编辑,各为其“主”,这个“主”,就是我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呕心沥血所办的刊物。一方面,谁做编辑,都想让自家的刊物越办越好,质量越来越高,读者越来越认可。白纸黑字,作品一经发表,即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精神食粮,所有的读者都是鉴赏家、评论家和评判者,只要是有事业心、责任心的编辑,岂可马虎大意,公权私用,把刊物当作私利交易的场所?另一方面,作为写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刊发作品的刊物负责,不过硬的作品绝不会给朋友,让朋友为难,让自己蒙羞。
  要说故事,也没有什么故事。但对一份刊物是有感情的,对有责任、有担当的编辑同样是有感情的。我和杨黎曾设想,《椰城》和《六盘山》可以搞一次联谊,或者座谈会,就两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作者培养、办刊经验等进行交流和磋商。但因为我自2019年驻村扶贫以后,和原单位完全脱钩,不再承担办刊工作,这个事情就搁浅了。好在现在通讯发达,又有微信,可以随时交流和探讨。
  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一方临海,一方靠山。山水相依,山海情长。总有一天,山海相逢。
其他文献
群母  迎面相逢  她穿着白衬衫  身材矮小,眼角向下耷拉  但眼神安定,略带一丝忧愁  仿佛我的某件事仍悬在她的心上  我们缓慢地擦肩而过  有那么一瞬,她用母亲的视角  看了我一眼  拐过墙角  在另一条街上,远远地  又看见形神像我母亲的母亲  在菜市场、在公园和街头  我看见许多像我母亲的母亲  竟一时愕然,感觉世上走着我的群母,一如经典所示:她们、他们和它们,都是曾经的我的母亲  心,包
三十而立,《椰城》创刊30周年了!  《椰城》是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月刊,专门发表纯粹文学体裁作品,《椰城》是只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的期刊。  在中国,文学期刊多达两百家(公开发行)以上,而省会城市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期刊,如昆明的《滇池》、沈阳的《芒种》、哈尔滨的《小说林》、广州的《广州文艺》、武汉的《芳草》、南京的《青春》、成都的《青年作家》等。  在中國的特定观念里,文学期
作者简介:曹银桥,笔名拾月,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当阳人,现居海南海口。作品散见于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星星》 诗刊、 《延河》 《回族文学》 《椰城》 等报刊。  和《椰城》的第一次相遇,是因为一次文学沙龙活动。  朗诵艺术家思凡老师把我拉进沙龙筹备微信群的时候,我的预感告诉我,这是我离文学世界大门最近的距离。  于是参加沙龙的那一天,我特地早早起床,穿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西装,梳着一丝
作者简介:周荣,男,70后,江苏泰兴人。转业军人,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说起来,认识《椰城》有些误打误撞,却满是美好的回忆!  2018年,我萌生了加入作家协会的念头,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便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海口市作家协会的办公电话,厚着脸皮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作协秘书长,也是《椰城》文学杂志的办公室主任周丽虹。  电话里我自报家门,表达了想了解加入作协的有关流程,周秘书长比较热情
作者简介:陈云飞,汉族,出生年月1970年9月10日,籍贯海南东方市,现供职于海南省五指山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第一次与《椰城》的邂逅,是1991年,我刚到通什市(现五指山市)读大学的第二年。有一天傍晚跟同学到街上去散步,在路边的一间报刊亭里看报纸时,无意间在货架上发现了一本《椰城》。这一次的不期而遇,让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我知道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海南,能够有自己编辑出版的杂志并不是很多
作者简介:韩芍夷,女,海南文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椰城》杂志社副编审。现供职于海南智略四史研究院。出版小说集《城市无梦》 《目光里的对峙》 《倾听咖啡屋》,长篇小说 《驿动的年轮》 《伤祭》 等。此外,还在 《文艺报》 《中国国家地理》 《海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近百篇。曾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文学双年奖作品一等奖等。  我是1988年7月从工厂调到海口市文联的,当时是编辑市文联
作者简介:邱名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协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理事,琼海市作协副主席等。曾在 《天涯》 《椰城》 《红豆》 《诗刊》 《散文诗世界》 《散文诗》 《绿风》 《诗歌月刊》 《星星》 《诗潮》 《诗选刊》 《山东文学》 《鸭绿江》 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  我有过太多的希望和幻想,精简以后就只剩下天真与浪漫。那时的痛,在别人眼里有点离谱,抑或可笑。想
作者简介:曾万紫,女,中国作协会员,海南作协理事,海口作协副主席。祖籍文昌,生长在海口,现任教于海口四中。曾经出版长篇小说 《守望妇》 《红雨轩》,长篇励志书籍 《前途是设计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和散文随笔集 《芳龄》 《海南女人》 等专著十多部。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海口,她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因位于海南最长的河流南渡江入海口而得名。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
作者简介:李星青、女,黎族,1993年出生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期少数民族班学员,海南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 《中国校园文学》 《椰城》 等杂志。  对于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第一次发表文章不亚于范进中举,至今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在《椰城》的心情。  那时候我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带著厚重的眼镜,日记本写满了不着边际的文学,每天做着不切实际的文
作者简介:康立春,内蒙古海拉尔人,曾在 《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 《十月》 《花城》 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多篇(首)。  我的文学写作生涯,可以说起步比较早。我十六岁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也是国内公认的文艺复兴时期。我们这一茬文学青年经常聚在一起,把闲暇时间搞得十分热闹,又是成立诗社,又是成立文学社,定期出着油印的社团文学期刊和小报。我们的身影出现在草原小城海拉尔的各个地方,大家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