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键词】小学生;应对困难;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56-03 【作者简介】苏志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江苏苏州,21512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遇到困难时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消极情绪,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应对困难;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生活作为居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旅游景区的角度分析,文化能够深深根植于园区建设之中,通过“文化建园”达到园区景致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建园”的基本含义,根据合肥包公园的现状和历史沿革,以其未来的改造和发展为例,探索“文化建园”理论在包公园建设中的实践路径和指导作用,同时阐述了合肥包公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探讨包公文化在公
【摘要】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古典生活与审美方式及思想传统的不同。“韵”和“律”这一对概念将中西古典音乐美学上的差异表达得很清晰。作为中西古典音乐代表性乐器的古琴和钢琴则分别呈现了“琴韵”与“琴律”两种不同的美感形态。 【关键词】古典音乐;韵;律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识码】A 中西方古典音乐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形式上的大相径庭,而根植于中西方古典生活与审美方
【摘要】当今,在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创作中一直存在“保留传统”和“创作革新”的困扰。作曲家、剧作家以及灯光舞美设计师在创作新剧目时都以一种探索的脚步进行艺术变革。如何使中华民族伟大、丰富的传统地方戏曲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河南省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新编的大型历史剧—豫剧《灞陵桥》的成功上演,无疑让笔者和观众对中国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本文以《灞陵桥》为
【摘要】本文借用音乐分析,立足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对视唱中常出现的旋律形态进行归纳,总结不同旋律形态的功能与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旋律形态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此外,还用实例说明在旋律听记过程中通过听觉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调式变音,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听记方式,以期更好地还原音乐基本要素且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视唱练耳;旋律外形;表情特征;调式外音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贾樟柯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导演,他始终把镜头推向身边普通百姓甚至边缘人群的生存现状,坚持底层叙事,弥补了缺失。 【关键词】贾樟柯;民俗意象;边缘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民工导演”贾樟柯——自觉底层代言者 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的山西汾阳,1993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小山回家》至2015年最新作品《山河故人》,贾樟
【摘要】托斯蒂是意大利19世纪,唯一不受歌剧形式干扰,而潜心创作其他音乐形式作品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室内歌曲的创作(早期创作的部分神圣歌曲除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界的确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当然,这也证明了托斯蒂的才华和天赋。托斯蒂并不是一位開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当时,托斯蒂及本人却并
【摘要】抓拍是摄影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生动、准确地抓拍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美好瞬间,是摄影记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当前摄影活动的日益普及,抓拍方法正在被广大摄影者所注重。在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形象地表现时代的风云,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这是摄影艺术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新闻摄影;瞬间;抓拍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往往是摄影
【摘要】探讨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有利于博物馆公共教育水平的提升,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南通博物苑公共教育项目的探索为例,提出了提升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博物馆界有一句话:“如果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它的灵魂。”[1]可见教育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藏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而武术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武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核心的武术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研究,正确认识武术及武术精神的特点,理解武术精神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民族内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精神。 【关键词】武术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
【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人物。国人们想起他时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他皱着眉头的模样,抑或是身穿长袍、胡子充满威严地耸立着,然而鲁迅的许多面卻往往为人忽略。日本汉学家、社会学家竹内好在其著作《近代的超克》中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去了解中国文化,去探索鲁迅,他用“去打破”这三个字形容鲁迅一生。诚然,鲁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打破一些东西的一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用自己的笔杆子为我们展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