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边品 边学边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习作讲评课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参与度很低。生生互评这种评价方式则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评价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通过品评作文的题目、开场语、具体事例,学生能充分而深入地展开分享与交流,推动习作活动步步深入。为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互评时关注全体学生,重视评价效果,适时引导点拨。
  【关键词】生生互评 习作教学 讲评
  习作讲评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作文讲评课讲评方式单一,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主体参与度很低。作为被评价者,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教师的评價。让学生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进行习作修改常常成为空白。在一次区级教研活动中,我有幸执教《身边的小能人》习作讲评课,在学生边说边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生生互评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互评方式
  (一)品文题
  我展示了部分学生所拟的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说一说光看题目的话,最想看哪一篇作文,为什么想看。通过点评,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文章题目的重要性。
  (二)品开头
  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带给我惊喜的作文开头,标上题目和作者名字,请作者自豪地朗读,再请听者相机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学生学到了“开门见山”“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将人物外貌和人物的“能”结合起来等多种写法,也知道了开头写得好,就能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这是作文成功很关键的一步。
  (三)品事例
  《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作文写作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通过一两个事例,把小能人的“能”写出来。我依然先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片段。
  师:不少同学把体现小能人“能”的事例写得具体而生动,想不想来欣赏其中的几个优秀片段?有个要求哦,请你用心看,一会儿老师要请你就这个内容做个即兴点评。
  (课件逐一出示具有典型性的片段,并标上题目和作者名字)
  生: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使小能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师:有位作家说过,“在所有的艺术语言中,最要紧的是动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动词的准确运用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精神,所以要想把事情写具体,动作描写可不能少。
  生:胡蝶同学是抓住了黄雨欣的语言来表现她练习舞蹈非常刻苦,对自己要求很高。
  师:真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孩子,你发现了语言描写对突出小能人的过人之处很重要。
  生:彭皓阳将自己与张寒进行对比,衬托出张寒跑步极快。
  师:你有一双慧眼!对比是写人的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为了达到凸显小能人过人之处的目的,可以将他和相关的人进行对比,从而衬托出主人公的“能”。
  生:彭皓阳还写了一个比喻句,将张寒比喻成影子,同样能突出他跑步快。
  师:你是一个运用修辞方法的高手,所以你关注到了文中的比喻句。
  在生生互评中,学生关注了同学写事例时用到的好方法。我及时总结,予以强化: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方面的描写,加上修辞手法、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我们就能把事例写生动,让小能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学到了这些写作好方法,此时已跃跃欲试,当然要让他们练练手啦!我出示了学生写的三个习作片段,引导他们发现这三个片段分别在描写生动、表达流畅和前后内容互相照应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请他们给这几个作者提一些建议。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帮助这三名同学出谋划策。充分而深入的分享与交流,强化了学生的表达与修改能力,使得习作活动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在大家修改和完善事例后,我又进行了习作展示,好几名学生具体生动的描述赢得了同学和听课教师的掌声。
  二、互评要领
  通过《身边的小能人》习作讲评课的教学实践,我对生生互评有了如下感悟。
  (一)做好前期工作
  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习作,并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需要在前期做大量工作。习作讲评课前,教师要阅读所有学生的习作,将习作进行分类,一类是优秀习作(包括立意新颖、选材典型、语言生动形象等),另一类是文章中某个部分写得好的(如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开头、文中有精彩片段等),还有一类就是存在问题的(如中心不明确、偏题、内容空洞等)。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进行讲评课的设计,使讲评课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也能让学生在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二)适当引导点拨
  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品”更出彩。为了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根据课堂生成的反馈信息,及时灵活地给予评价、点拨和引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互评的兴趣,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次,让他们通过精彩的发言进行有思维含量的“品”。
  (三)关注评价效果
  不让学生的“品”流于形式,既要关注“品”的形式,也要关注“品”的效果。“品”,也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除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有学生之间展开的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为保证“品”的效果,教师平时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品”的方法,如看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用词造句是否恰当,文题是否相符,评价要准确、具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等。
  (四)面向全体学生
  “品”的过程中要让更多学生参与。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需要尝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评模式,把更多的学生推到第一线当主角,使其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不让课堂成为少数几个学生的舞台,而其他学生只充当配角、听众。
  在习作讲评课中采用生生互评的方法,其现实意义是巨大的。第一,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资格当老师来评价作文,学生心里有一种自豪感,这对学生的心理是一个“良性刺激”,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第二,学生参与评价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获得又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其效果比教师批改作文要好得多。
  (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小学 210016)
其他文献
我的班主任是陈老师。他跟我们相处的时间嘛,到现在也才二百零八天吧。时间不长,可是我每天都在给他加分减分。  陈老师会演“变形记”。上学期他还是我们眼中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要多斯文有多斯文,这学期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头“金毛狮王”,原因就在于—他留胡子了!留了胡子的陈老师,要多威猛有多威猛。最重要的是那胡子里头还有几根金色的!我跟同学李睿咬耳朵说:“你看,陈老师的胡子是金色的哦!像不像一只金毛狮?”
写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小学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费时费力,得来的结果却是小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有的在写作文时东
【教学理念】  《商量》这一口语交际内容选自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旨在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当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当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当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要与别人商量着解决问题。本课通过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培养学生恰当表达、倾听、应对、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情境性。口语交际活动主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本课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
学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我的耳畔,心里充满了无限感慨:太极洞内那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水滴,竟然可以把顽石滴穿,真是奇迹啊!  爱迪生不怕困难,发明了电灯;齐白石老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勤奋练画,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李时珍翻山越岭,耗尽心血,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主题单元导读课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课型,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组课文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时还涉及学习方法。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导语”看,学习内容和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到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导读课,我认为就是确定一个“点”,拉出一条“线”,组成一个“面”。这组课文的“点”就是田园生活,“线”就是本组课文,包括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导读课
“哥哥,我要看电视!”“哥哥,我要喝水!”“哥哥,我要上厕所!”  咦,是哪一个哥哥如此忙碌?不用问,百分之百是我这个“保姆哥哥”,不管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你每时每刻都可以看见我忙碌的身影。  我的妹妹今年四岁,上幼儿园了,非常调皮,我总是被她整得无比烦心。顺便提一下,我妹妹小名叫月月。为什么叫月月呢?完全是因为家里“众星捧月”啊!  在我做作业时,妹妹动不动就来烦我,开门对我说她要看书。没办法
《一百条裙子》,这是很薄的一本小说,7个章节,算上插图也只有76页。它有着粉红色的封面。故事主要围绕三个小女孩展开:旺达、佩琪、马蒂埃。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特别,旺达几乎没有正面出现,作者是通过马蒂埃对旺达的回忆,通过马蒂埃的心理活动来塑造旺达这个人物形象的。  看到有人推荐对人际交往有困惑的小朋友看这本书,我笑了,像佩琪这样受人欢迎的孩子不是更该看看吗?如果只看书名,会觉得这本书适合女孩子读。
我家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和表妹笨笨。虽然只是四口人,但是大家各有特色,像一个个“鬼大王”。各位看官,别看到“鬼”字就尖叫,我家的“鬼”的事迹并不可怕,且听我介绍介绍—  忙碌鬼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也是家里的大忙人。她不仅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还要管班里的“调皮鬼”(妈妈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她要做饭、洗碗、扫地、收衣服、洗衣服……她把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她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回家备课
【摘 要】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和考查重点。命题人要擅于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教材编排重组,以此考查学生正确书写、基本理解、灵活运用汉字的能力。第一学段试卷围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这一主旨进行命制时应遵循“基础性、趣味性、综合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原则,夯实识字写字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质量,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学力。  【关键词
妈妈的气味,  究竟是什么气味?  早晨是炉灶的烟气味。  中午是饭菜的香气味。  晚上是微弱的浴室的气味。  妈妈的气味,  究竟是什么气味?  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丁香花味。  秋天是温馨的桂花香味。  冬天是向阳处棉被的气味。  妈妈的气味,  究竟是什么气味?  把我拥在膝前时是葛粉汤的气味。  说话时是米汤的气味。  唱起歌来是柠檬的气味。  妈妈的气味,  究竟是什么气味?  与姐姐、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