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而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目标。然而,随着学生学业年级的升高,学生两级分化特别严重,不少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本文就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
1. 课堂参与度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英语课堂参与度?英语课堂参与度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主要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可概括为教师、环境、学习内容和学生等几个方面。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借助于学习内容,在课堂环境中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意愿,提高课堂参与度呢?
2. 教学启示
2.1分层次教学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我们若按同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在课堂上自暴自弃。那么,我个人认为我们应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两个环节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如在某一单元的学习中,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掌握该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跟句型,而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不仅达到这一要求,还要能够对课文进行复述等。
2.2充分利用多媒体
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异域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师用语言来描绘有时也缺乏形象性。这时电脑多媒体技术就能大展身手了。这次的培训,苏教师的阅读课热身部分给学生们观看了英语方言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就是在高中英语的每个模块当中,都有“Warming-Up”,在这个版块当中,一般都有图画,通过对这些图画的讨论来引出这个单元的主题。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来导入,在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3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记得曾在一次课堂中,有学生举手提出“The doctor advised me to take a rest.” 是不是还可以用“The doctor suggested me to take a rest.”来表达。其他学生听到后哈哈大笑,而举手提问的学生脸涨得通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应首先对他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的态度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一个没有问题提出来的人, 他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大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另外,少批评,多鼓励。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如:Excellent! You’re very clever! Well done!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势必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心灵碰撞的艺术,教师跟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施教,受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教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视自己为班级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相互学习的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创造心理上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紧张、不活跃的学生,热情鼓励他们开口说英语,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5分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除了朗读、背诵和简单机械地进行做习题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课堂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学生学业年级的升高,学生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差生的英语学生热情骤减,甚至由此产生对学习英语的反感。而分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缩小英语两级分化的差距,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层次、学生的性别、公平竞赛、分配角色等因素。
3. 结束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园地,只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市圣都中学)
1. 课堂参与度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英语课堂参与度?英语课堂参与度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主要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可概括为教师、环境、学习内容和学生等几个方面。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借助于学习内容,在课堂环境中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意愿,提高课堂参与度呢?
2. 教学启示
2.1分层次教学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我们若按同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在课堂上自暴自弃。那么,我个人认为我们应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两个环节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如在某一单元的学习中,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掌握该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跟句型,而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不仅达到这一要求,还要能够对课文进行复述等。
2.2充分利用多媒体
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异域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师用语言来描绘有时也缺乏形象性。这时电脑多媒体技术就能大展身手了。这次的培训,苏教师的阅读课热身部分给学生们观看了英语方言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就是在高中英语的每个模块当中,都有“Warming-Up”,在这个版块当中,一般都有图画,通过对这些图画的讨论来引出这个单元的主题。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来导入,在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3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记得曾在一次课堂中,有学生举手提出“The doctor advised me to take a rest.” 是不是还可以用“The doctor suggested me to take a rest.”来表达。其他学生听到后哈哈大笑,而举手提问的学生脸涨得通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应首先对他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的态度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一个没有问题提出来的人, 他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大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另外,少批评,多鼓励。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如:Excellent! You’re very clever! Well done!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势必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心灵碰撞的艺术,教师跟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施教,受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教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视自己为班级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相互学习的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创造心理上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紧张、不活跃的学生,热情鼓励他们开口说英语,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5分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除了朗读、背诵和简单机械地进行做习题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课堂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学生学业年级的升高,学生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差生的英语学生热情骤减,甚至由此产生对学习英语的反感。而分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缩小英语两级分化的差距,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层次、学生的性别、公平竞赛、分配角色等因素。
3. 结束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园地,只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市圣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