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指示性”理念运用于生物复习课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复习课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往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导致课堂乏味、低效。而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运用到“DNA分子的结构”复习课中,通过“提取脑海信息,暴露问题;认知冲突,做出诊断;模型对比,总结DNA分子特性;完成评价任务,检测复习效果”四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纠正的过程,实现自主成长。
   关键词:“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生物复习;自主成长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它更强调针对性和提升性,更注重能力和素养的培育,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提取、整合、内化,并且灵活运用。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往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忙碌、学生空闲,教师指示、学生听从,于是生物复习课变得乏味、低效。
  如何让生物复习课有趣又高效呢?笔者有幸听到郑逸农教授给我校教师带来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讲座,他认为“非指示性”理念的核心是把人当人、自主成长,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纠正,从而自主成长。这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让笔者意识到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反客为主。而复习课,更需要运用该教育理念。于是笔者运用“非指示性”理念,开展了“DNA分子的结构”的复习教学探索。
  第一步:提取脑海信息,暴露问题。
  复习课的任务设置不同于新课,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已经有或多或少的掌握。但是由于时间间隔较长,有的学生将相关的概念遗忘了,只记得边边角角;有的学生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还有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仍然是错误的。
  教师如果此时现成地讲授、主动地灌输,就解决不了学生存在的问题,那些错误以后还是会照犯。基于“非指示性”理念,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策略,让学生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再让其他学生评价判断,在此基础上全班总结出正确的概念。
  用课件呈现复习任务:请在学案中画出一个具有3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并简单描述DNA分子结构。
  该任务意在让学生整体回顾DNA分子,然后逐步完善知识网络,从不同角度认识知识点,将知识点内化,深化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
  第二步:认知冲突,做出诊断。
  每人独立完成后,笔者从中选取三个比较典型的错误图进行展示,通过多屏互动软件呈现在屏幕中,如图1~3所示。
  之后笔者请其他学生评价判断,指出一个个存在的问题。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发言。
  生1:第一位同学画的有两处错误,第一个是磷酸二酯键连接错误,应该是脱氧核糖和相邻的磷酸基团相连,第二个错误是碱基对之间应该要画出氢键。
  生2:应该标出具体的碱基,然后可以写出具体的碱基名称。
  生3:第二位同学左边的脱氧核苷酸链是正确的,但是右边的脱氧核苷酸链应该和左边的关系是反向平行。
  生4:第三位同学总体画得还不错,但是最好画出五碳糖中第1号碳原子和第4号碳原子之间的氧原子的位置,这样就容易辨别是不是反向平行了。
  在上述几个学生评价判断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形成共识,并在自主反思和自主纠正后,每人都画出了正确的DNA分子平面结构图,完善了知识框架。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氛围很好,复习效果明显。
  第三步:模型对比,总结DNA分子特性。
  学生对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已经清楚,主干知识脉络基本形成,但细节知识尚未理清。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查看自己修正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然后让他们思考:大家画的DNA分子是否一样?将模型进行对比,并用具体的语句总结DNA分子的特性。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总结个例。
  生1:不一样,大家画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不同的,所以大家画的DNA是不一样的。这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生2:我认为大家画得不一样不是DNA分子的特异性,而是多样性,特异性应该是一种DNA所特有的序列。
  生3:我认为DNA 作为遗传物质,必定具有稳定性。因为它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其中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链接,便构成了它的基本骨架,在外侧。内侧是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以维持它的稳定性。
  全班学生达成共识后,笔者对他们的总结做出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结构图,进行模型对比,并自主总结DNA分子的特性。这样比教师现成灌输、直接讲授,更容易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能培养其科学思维。
  第四步:完成评价任务,检测复习效果。
  复习课堂上需要完成评价任务,以检测复习的效果。生物试题往往不会直白地考查知识点,而是考查知识点的运用和迁移。因此,在复习了DNA分子结构后,笔者便呈现如下试题: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C.能搭建出44种的DNA分子片段。
  D.能搭建出一个含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随机抽点学生回答。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生1:我选B,因为碱基总共有20个,但是连接物只有14个,所以最多能构成14个脱氧核苷酸分子,7个碱基对,故B正确,A和D错误,C选项应该是47种DNA片段分子。
  生2:我认为B是错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1个脱氧核苷酸需要1个,但是徐同学忽略了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需要1个连接物,所以最多能搭建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D是对的。但是我有一个困惑,我认为C也是对的,因为既然一条链的碱基确定了,那么另外一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也就确定了,应该就是44种的DNA分子片段,所以我的答案是C和D。
  生3:这道题目不可能是多选题,我认为选D,因为所给的材料中有的材料是有限的,进行比较之后我发现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物是最少的,只有14个,通过我们刚刚画的模型可知最多可以搭建4个碱基对,但是题干中所给的每一种碱基的数量是有限的,做不到每一个碱基位置上都有4种,所以我认为种类应该是小于44 种的。
  从反馈可知,学生对DNA的分子结构已经很清楚,故能轻松排除兩个选项。但他们的思维严谨性尚有欠缺,部分学生未能识别题干信息中的小陷阱。经过生生互动、小组交流,最终发现了陷阱,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以上是笔者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运用到“DNA分子的结构”复习教学中的基本过程。这堂课氛围很好,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构建的模型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每一个复习环节,笔者都没有现成讲授,也没有主动判断,而是引导学生先自主尝试、独立复习,然后自主判断,之后又自主反思,最后自主纠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走向了自主成长。
其他文献
“深度”一词随着“深度学习”概念的普及,已成为数学教师使用的高频词.“深度”在词典中的释义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②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③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人们在不同情境中对“深度”有不同的理解.
期刊
草稿纸是小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对草稿纸使用现状进行观察,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不善于使用草稿纸.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打草稿的意识、规范学生打草稿的方法、重视学生打草稿的习惯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草稿纸使用习惯的策略.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对草稿纸的使用需求,可以对草稿纸的设计进行微改进,并通过分区安排、加方格纸底色等方式,提升学生使用草稿纸的频率与效率.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元的形式,过程跨度较长,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多次“反思总结课”的实践,教师提炼出四项有效策略:整理资源履历,点燃高阶思维火花;建立树形结构,渗透高阶思维方法;实施操作序列,锻炼高阶思维能力;外化认知过程,丰富高阶思维成果,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反思;高阶思维  思维是人发展的
【摘 要】促进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加快其专业化成长进程是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某区35周岁以下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该教师群体普遍存在学历高但专业程度不高,个性强但成长内驱力不足,有热情但缺乏专业引领等问题。经实践与探索,教研团队总结出以工作室为基地、以项目式学习为引擎(即“一室一式”)的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培养途径。实践表明,“一室一式”培养方式对教
为促进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参与,培智学校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三个维度对课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二元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等途径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循证策略、综合实施策略优化教学,使教学环境结构化、感官环境适配化、同伴示范便利化,让教学环境全过程式地支持学生的生活适应学习.由此形成的“全支持课堂”能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成长.
摘 要:“非指示性”是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把人当人、自主成长”。“非指示性”课堂教学有十大准则,即要求发挥两个作用,体现两个要求,落实两个操作,实现两个目标,树立两个意识,追求两个境界,转换两个方式,杜绝两个现象,塑造两个形象,形成两种管理。它们都是对已有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纠正,可以帮助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也避免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  关键词:“非指示性”教育;课
【摘 要】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正文绘本,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教材内容或活动形式,已成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二语言。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正文绘本当成看图说话、讲故事的素材,绘本教学浅尝辄止。事实上,教师应抓住细节,填补绘本留白;联系生活,融合已有经验;适度拓展,丰厚绘本内涵;丰富形式,增强课堂趣味,力求将正文绘本的教学效度最大化,在其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丰盈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学生的道德成长
【摘 要】“适宜、体验、发现、生长”既是游学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幼儿园游学课程的价值观与内涵。浙江省某幼儿园基于儿童本位,对本土资源中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归类与整理,构建和实施了包含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要素的幼儿园游学课程,旨在传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本位;游学;课程  游学是一种体验式的自发成长经历[1]
秀洲农民画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民间绘画的典型代表,秀洲农民画蕴含着水乡风韵、江南气息和浓浓的田园乡情.研究发现,农民画在创作意图、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都与儿童绘画有着相似之处,是学校拓展性课程的优质资源.学校借助农民画这一资源,经历“定课程亮点、立课程目标、构课程内容、探实施方法、创评价方式”等过程,开发并实施了“农民画大魔方”课程.该课程助推了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了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开拓了课程研发的新样态,为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样例.
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评审以“实践课标理念,培养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为主题,注重教学文本的解读和使用.它对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带来三点启示:一是要基于意义,融入语言,优化思维发展;二是要以出为入,量入为出,优化教学设计;三是要保证时间,把握时机,优化任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