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泸州基督教社会服务看教会公共关系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教会自1983年恢复礼拜以来,在开展社会事工、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这是与其正确处理与政府管理部门、所在社区和捐助者的关系分不开的。基于泸州基督教会的实践,参照国外教会公共关系理论,笔者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会公共关系”概念。
其他文献
2006年10月10日至12日,全国社科媒体发展研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举行,这次会议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和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91人,其中外地代表来自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广东、新疆、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参会代表有新闻与传播研究、传媒研究、社科期刊、杂志社、新闻网站、社科网站的负责人,也有栏目责任编辑、业务编辑骨干,以及从事社科媒体发展研究的专业人员。
道教一方面高倡"道反于俗",认为道教之"道"作为一种神圣的信仰追求,应与世俗的生活理想有所区别。另一方面,道教本身就是在世俗化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宗教,其重视"此岸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与现实社会中占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以及大众文化和光同尘的一面,尤其在文化昌盛、宗教兴隆的大唐盛世,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以唐代道教诗歌为例,对道教行走于"道"、"俗"之间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揭示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伦理美学追求。
"妙本-道美"是唐玄宗道教美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范畴。"妙本-道美"就是道教最高信仰的美学观念化。在唐玄宗看来,事物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与"无"都是可以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诗体,中古汉译佛经偈颂的诗学价值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描述。佛经偈颂本皆由歌唱而造就。萧子良的呗赞活动在佛偈歌唱性经由印度向中土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标志了中国佛教音乐发展的新纪元,也标志了佛教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影响的真正开始。中古译偈的体式选择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土诗歌文化的影响,这决定了中古译偈所赋有的诗学价值和诗歌史意义。译偈的程式特征,部分表现在汉武帝时代郊庙歌辞的改制及张衡《四愁诗》、陆机《百年歌》的创作中,而在中古僧侣的文学活动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伴随佛教进一步本土化,
在佛玄融通上,延寿立足于佛学立场,用佛学的观点分别对"三玄"(《周易》、《老子》、《庄子》)进行了融释,从"体"、"用"、"体用"三个层面会通了"三玄"与佛学关系。在佛玄判别上,延寿以佛学为标尺对"三玄"作出总的料简,从"体用"关系层面,破斥《老子》的自然因生观、《庄子》的无因生观和《周易》的因生观,评判的焦点集中在"宇宙生成论"上。
在内丹学中,乾为性,坤为命。内丹修炼从炼精化气得"大药",再由"大药"炼就"金丹",中间必须经"乾坤相交"。本文发掘和梳理了丹经中的相关线索,认为"乾坤相交"即是性命相交,在内景中表象为"日月合明"。它是"复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乾坤交后经"炼气化神",可回复先天的生命形式(复命)。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成书于我国东汉中期的《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和平思想:反对使用武力,贵人重生;追求人、社会、自然和谐,实现天下太平;人无贵贱,主张社会公平等。社会太平以天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太平为出发点和依据,这是一种取法自然的和平观。
佛教至南朝梁武帝时达到鼎盛,时风所及,梁代皇侃《论语义疏》深受影响,解经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大量选择佛语词解经,二是仿照译经文法自造个人特色的语句。从中可看出佛教文化对皇著的影响是非常独特的。
文字出版是基督教在华三大传教方式之一,历来受到重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经济禁运、冻结财产等各种政治经济压力的加大,中国基督教文字出版机构参加了以割断与帝国主义联系为首要任务的“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经过一系列整治、合并,中国教会摆脱了外国传教士的控制和影响,开始了完全由中国人自治、自养的文字事业。
边疆服务虽然带有基督教本色化的色彩,但也吸引了外籍传教士的关注。在边疆服务运动中,外籍传教士尽其所能支持边部事业,不但实际担任了传教工作,还担任了部分行政工作,极大地促进边疆服务事业的发展。美国的长老会、英国浸礼会先后派遣人员到边部工区进行开展传教服务,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执行干事高瑞士曾对边部工作予以指导。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于1932年委派赴华工作的葛维汉博士担任了华西大学博物馆的馆长,主持四川及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的多项田野工作,颇有建树。一些外籍传教士回国后,在各种场合宣传边疆服务,使边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