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等一等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等一等的能力,在心理学上有个更专业的名词,那就是延迟满足,即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等一等的能力呢?
  具备等一等能力的孩子自控力和目标感更强,更愿意为了学习放弃手机、电视等诱惑,学习起来更专注。因为对即时满足的执念不高,对于一时达不到预期的事情,容忍度也更高,情绪也更稳定。聪明的父母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培养。
  适当尝试快速响应但延迟处理的反应模式
  如果平时家人在带孩子的时候,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一有什么需求就蜂拥过去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获得一个自我意识:我的意志就是世界的中心,大家都得围着我转。一旦这样的自我意识开始确立,延迟满足的能力培养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反过来,如果孩子平时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很危急,父母有意地放慢节奏,第一时间给孩子回应,以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但有意识地让孩子等一会儿再得到具体的满足,孩子就会慢慢习惯等待。
  比如,妈妈在厨房里做事时,孩子在客厅里喊:“妈妈,来陪我搭积木!”这个时候,厨房里的妈妈应该马上做出回应:“乖宝贝,妈妈听到了,你等一下,妈妈洗好手就过来!”话这样说着,妈妈却不要急着过去,而是有意识地磨蹭一会儿,磨蹭的同时也可以一边跟孩子讲话一边准备过去:“妈妈快好了,你搭的什么积木呀?”“需要妈妈帮你做些什么呢?”等等,“磨蹭”的时间也可以每次逐步延长。
  当孩子慢慢习惯这样的等待之后,他就会慢慢意识到:爸爸妈妈很爱我,他们能看到我的需求,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生活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观念一旦确立,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就会慢慢弱化,延迟满足就有了心理基础。
  方法具体、结果直观,让孩子体验到等待的良好后果
  学前期的孩子,思维尚处在比较直观的阶段,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仅仅讲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孩子对延迟满足的良好结果有个具体形象的理解。
  比如,要想让孩子养成对巧克力的延迟满足能力,与其一下子告诉孩子,如果今天不吃明天可以吃两个,不如把两块巧克力拿到孩子面前,郑重地告诉孩子:如果今天不吃,当明天钟表上的指针转到10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时,这两块巧克力就都是你的了。让孩子既能直观地理解需要等待的时间,又能看得到坚持后的好处。在设立这样一个小目标后,父母还可以多陪孩子做些有助于转移其注意力的活动,比如带他出去玩,在家里做各种亲子游戏,帮助孩子有效抵制巧克力的诱惑。
  一旦孩子能够达成等待的目标,父母就要立刻兑现诺言,以便让孩子体验到等待带来的成就感。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总是被他行为的结果所强化。当孩子发现等待的确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时,重复这种行为的概率自然也就大了许多。
  运用二级反馈及时强化孩子的延迟满足行为
  二级反馈是相对于“零级反馈”和“一级反馈”而言的。所谓“零级反馈”,就是没反馈,对于孩子的好行为视而不见,孩子延续这种行为的动力自然就会少很多。所谓“一级反馈”,指的是对好行为只有表扬、鼓励甚至奖励,但没有告诉孩子这件事的意义,这样的反馈处理,很容易让孩子的动机外化,比如,为了一颗棒棒糖而背一首唐诗,为了看半小时电视而练钢琴等,一旦外部激励消失,孩子就很容易停止原来的好行为。
  “二级反馈”则不然,它在表扬鼓励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适当给这种行为命名或赋予其意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好在哪里,从而得到更多的内部报偿,获得继续这种行為的内在动力。
  比如,两个孩子一起玩玩具时发生了争抢,父母鼓励他们想个能玩到一起的办法,他们想出办法后,父母及时地对他们说:“孩子们,知道吗?你们这种行为就叫分享,分享的行为让你们玩得多开心啊!”孩子从父母的反馈里,不仅可以看到自己行为的价值,还可以体验到这种行为的报偿,以后他们重复这种行为的内在动力自然就更大。
  在延迟满足能力培养中运用二级反馈时,父母不妨这样做:当孩子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出延迟满足的行为,父母就惊喜地对孩子说:“妈妈真高兴,你又多了一个好行为,妈妈相信,这个行为如果成为习惯,你就能管好自己了。加油,妈妈为你骄傲。”
  特别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让孩子等待的时间,最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一开始只让孩子等待10分钟就能得到好处,以后再慢慢延长时间,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经过努力就可以做到,能不断地建立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自信。
其他文献
从1995年江苏丰县试点算起,大学生村官政策至此已施行15年。  星星之火已大有燎原之势。然而,这火能不能烧得更旺、烧得更久,正在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大学生实际上只是出于就业考虑才选择了“村官”这条路。而国家制度政策的立意,则更希望通过该政策为我国广大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寄希望以此给力我国新农村建设。      20万大学生当村官  1995年,江苏省丰县推出了一
听从老伴到外面去散散心的劝说,在那梅花盛开的季节,从主任位置上退居二线的老林,带着幽幽的失落和无奈的心态,踏上了平生第一次出国之旅。  在国内南方气温还只是1度的时候,新、马、泰已是30多度。这主要是他们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四季都是艳阳高照、骄阳似火的春、夏季节,没有秋冬季节。所以那里的人们,皮肤都让阳光晒得黑不溜秋的。乃至晚上相遇,一不小心都会撞个满怀。  老林他们以为来到外国,住宾馆应该是
如果用“贫乏”一词来形容上一代的育儿资源情况的话,轮到我们这一代父母上岗的时候,用“丰富”来形容毫不为过。甚至都可以说不仅是丰富,而是过度了,铺天盖地的育儿资源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但有时也让我们困惑。  上一代父母养孩子的年代,养娃经验来自于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左邻右舍,养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有饭吃,有衣穿,而对孩子的人生指导大多是通过父母自己的“身教”,即努力生活和认真工作的态度,为孩子做良好的
有媒体近日报道,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还可能对其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在这个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感觉胸疼,自然会想到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可能会把你假想成重症患者,让你进行彻底的检查才肯下诊断结论。实际上,你或许仅仅因为抑郁而胸疼,但你的心脏却为此承担了毫无必要的检查。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没有任何心脏病发作迹象的人而言,他们没有必要接受心血管扫
这个时代讲究高效,但养育又是个“慢工”。这二者之间并非毫无关联。其实,我们让工作高效,是为了让陪伴慢下来;而慢下来的陪伴,也许正是孩子成长的高效助推器。  易彦在IT圈里一度很出名,很多人都知道这位在猎场上重金难求、专门研究成像技术的女博士后,曾从一家著名企业高管职位上退居全职妈妈行列,彻底回归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关建时刻,陪孩子一起成长  儿子2岁之前,易彦没有像大多数中国家庭那样,
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可是今年以来,关于免费午餐的新闻在中国慈善界掀起了阵阵热潮。  2月26日,“天涯社区2010年度记者”邓飞在颁奖晚会上,认识了在贵州黔西县山区支教的女教师小玉,“当她讲述着,因学生没有午餐,端着饭盒的她,无法面对学生羡慕的眼神,而不得不快步回宿舍吃饭的情景时,很多网友都为之动容”。第二天,邓飞发出微博:“我们要去贵州帮助小朋友吃饱饭”。本刊于7月4日在“看社会”
想要培养孩子的执行功能,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执行功能?它有哪些维度的内容?如何培养宝宝的执行功能?只有了解了这3个方面的内容,你才知道执行功能是怎么回事,并能够从现在开始,用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小细节,让孩子为人生这个庞大的“工作项目”做好第一步完美的“工作计划”吧!  执行功能是什么?  尽管目前执行功能还没有准确清晰的定义,但研究者普遍认为,执行功能犹如控制大脑的中枢,无论工作、学习或是
家庭中的感恩教育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零散性和随意性,所以父母特别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细节体现自己的感恩之心,给孩子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  本期我们专门邀请到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老师分享感恩的内涵,并从家庭的具体生活场景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从孝文化开始谈感恩  谈及感恩,我们首先容易想到的就是父母之恩,呼吁孩子也先从感恩父母开始做
住房既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标志。为让“居者有其屋”,中央政府规劃了一张蓝图:未来5年,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1600万套,使保障房覆盖率达20%。  2011年成为当之无愧的保障房年。以南京为例,2010年开工建设的四大保障房项目今年将陆续有实质性进展,未来若全部转化为有效房源供给,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必定与现实更近一步。 
“滴!1007号话务员为您服务,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这是每个拨打“12320”热线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就是这条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曾为多少市民架起了健康的桥梁,点燃了健康的希望。  为了能更加真实地感受这份温暖的所在,《民生周刊》记者前往“12320”服务中心,见识了一下电话那头忙碌而充实的“小集体”。    初相见 久相识  在2007年,记者就接触过“12320”这个刚刚成立没多久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