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是当前小学阶段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可以营造出全新的教育生态。小学音乐教师也需要秉持核心素养培育的原则,分析当前合作教学中合作效率低,教师组织效能没有发挥出来的原因,寻求改善之道。因此,要关注小组讨论流程,小组演唱流程,小组乐器演奏流程,小组游戏流程的优化,继而确保核心素养与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融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合作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小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使用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交互性,继而创设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音乐学习氛围。但是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难以发挥出小组合作教学的效能。在新形势下,教师就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准,实现小学音乐合作教学模式的转变。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鉴赏音乐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为此,文章先论述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再论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有效策略。
一、 核心素养培育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要求
核心素养培育是旗帜,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策略,是引导教育朝着有效性方向发展的驱动力量。也就是说,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的主题,在相互倾听的过程中,进入对应的音乐情境中去,继而使得音乐体验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而这对于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而言,是重要的路径;再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可以使小学生成为音乐学习,音乐技能提升的行为主体,而不再是被动学习者,从而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好奇心,带着音乐探索的心理,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继而使得自主音乐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这将引导学生探究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框架中,学生会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来进行分析,
一起去分析问题,一起去解决问题,由此实现合作素质和能力的锻炼。相比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音乐教育模式,学生更加喜欢以小组的方式去探究学习,这样可使得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升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教师有效分析教学过程,在备课教学环节中落实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基于素质培养的小组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音乐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着对应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对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不同情感的交互,进入到思想碰撞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形成新的体验。对于发表观点的学生而言,其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小组在交互完毕之后进行总结,归纳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比如,在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茉莉花》学习过程中,教师就注重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首先设置了小组合作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去查询歌曲《茉莉花》的相关资料,然后假设自己是主持人,现在需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茉莉花》。一开始大家可以各自去寻找对应的資料,自己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抒己见,然后思考每个说法中存在哪些不足,继而实现多个版本的融合,最后生成一个大家都乐于接受的版本。如下为某小组的总结结果:《茉莉花》是中国的民歌,在全国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版本,风格也各不相同,比如江苏的比较委婉,河北的比较豪放。当然还有的小组还提及到2004雅典奥运会闭幕会上,中国作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国接过奥运圣火时,中国小女孩就站在大红灯笼式的舞台上演唱《茉莉花》。最后大家可以对各个小组的总结成果进行打分,然后选出最为理想的表述,对表述内容进行鉴赏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去。
(二)优化基于能力提升的小组演唱环节
小组演唱也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一般情况是在分组的情况下来进行同一首歌曲的演唱,可以是齐声唱,可以是轮流唱,可以是分声唱,如果有才艺的组员,还可以使用乐器来进行伴奏,由此形成一个整体,展示出整体演绎的效果。很明显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级阶段,进入到演绎实践的环节,可以展现出小组的整体协作性,有时候甚至可以进行内部编排设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达到更深的状态,与此同时,学生的探究素质,想象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以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课程《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学习为例,教师就高度重视小组演唱过程的引导。在充分熟悉歌曲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给对应的歌曲进行配制身体打击乐。有的学生会以主歌旋律特点为基础来进行编排和设计,有的学生以副歌旋律特色为依据来进行设计。对于主歌而言,其中有很多简单节奏型的伴奏,但是在歌曲高潮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副歌,融入复杂节奏型的打击乐,歌曲的高潮可以营造出更加理想的氛围。在小组合作进行演绎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实际作品的整体性,可以给予小组成员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对应的动作,彼此之间相互纠正,这样可以使练习动作的协调性得到提升,还可以改变枯燥的练习氛围,使得各个小组组员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进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掌握也会更加熟练。运用这样小组合作演绎的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曲目,还可以将肢体语言融入进去,使得课堂展现出生机。
(三)强调基于乐感的器乐合奏过程的管理
器乐合奏也是实现音乐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之一。开展乐曲伴奏实践活动,大家齐心参与其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表演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练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乐感,因此器乐合奏也成为实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优化的重要节点。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锣鼓歌》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就高度重视基于乐感的器乐合奏过程的管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首先要求学生4人一个小组,可以选择的乐器有锣、鼓、钹。学生以自编自演的方式来进行,一开始是自主演练,接着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打击乐的合奏,也就是说自己选择乐器,然后与团队一起来呈现对应的音乐场景,由此塑造出热闹无比的情境,这与音乐作品的主题是吻合的。在小组组员进行打击乐合奏的过程中,组员会根据演奏的气氛,表现不同的强弱声,使用不同的演奏方法,然后融合起来,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依靠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使得课堂朝着更加热闹的方向发展,学生在编排中,乐感也会得到提高。 (四)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游戏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组游戏活动始终是其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音乐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设计的时候,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小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进去,整个音乐课堂的活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如果可以加入竞争机制,小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以更加热切的心态参与其中,在彼此交流中,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继而不斷完善自己。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猜谜谣》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导入的,以猜谜语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谜语的内容是:两个角,抱着头。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创设出趣味性的谜语情境,学生就会绞尽脑汁地思考这样的东西是什么,没过多久学生就可以答出:牛和羊。在思考的时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交流,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得出对应的答案。再者,教师将牛和羊呈现出来,让小组组员去观察两者的区别,在观察完毕之后,需要对于实际的结果进行总结,然后派小组代表来讲述,看看哪个小组讲述最为全面。或者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轮流说一个特点,然后循环下去,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找到最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小组游戏活动的效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小组游戏,关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此时小组成员往往带着小组的荣誉感去参与,这样就不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情况,继而使得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在步入改革的阶段,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索和研究,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以开展有效课堂互动为关键。当然小学音乐教师也要积极地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断进行有效教学的钻研和探索,从而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高,为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思考其中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联节点,在此基础上确保能够将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小组演绎、小组合奏环节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核心素养培育格局中。
参考文献:
[1]王青.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
[2]寿徐盈.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黄河之声,2020(12).
[3]刘亮为.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手段:核心素养下柯尔文手势和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艺术评鉴,2020(10).
[4]谢剑卿.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20(10).
作者简介:翁俊君,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合作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小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使用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交互性,继而创设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音乐学习氛围。但是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难以发挥出小组合作教学的效能。在新形势下,教师就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准,实现小学音乐合作教学模式的转变。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鉴赏音乐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为此,文章先论述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再论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有效策略。
一、 核心素养培育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要求
核心素养培育是旗帜,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策略,是引导教育朝着有效性方向发展的驱动力量。也就是说,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的主题,在相互倾听的过程中,进入对应的音乐情境中去,继而使得音乐体验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而这对于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而言,是重要的路径;再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可以使小学生成为音乐学习,音乐技能提升的行为主体,而不再是被动学习者,从而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好奇心,带着音乐探索的心理,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继而使得自主音乐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这将引导学生探究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框架中,学生会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来进行分析,
一起去分析问题,一起去解决问题,由此实现合作素质和能力的锻炼。相比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音乐教育模式,学生更加喜欢以小组的方式去探究学习,这样可使得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升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教师有效分析教学过程,在备课教学环节中落实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基于素质培养的小组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音乐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着对应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对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不同情感的交互,进入到思想碰撞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形成新的体验。对于发表观点的学生而言,其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小组在交互完毕之后进行总结,归纳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比如,在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茉莉花》学习过程中,教师就注重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首先设置了小组合作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去查询歌曲《茉莉花》的相关资料,然后假设自己是主持人,现在需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茉莉花》。一开始大家可以各自去寻找对应的資料,自己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抒己见,然后思考每个说法中存在哪些不足,继而实现多个版本的融合,最后生成一个大家都乐于接受的版本。如下为某小组的总结结果:《茉莉花》是中国的民歌,在全国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版本,风格也各不相同,比如江苏的比较委婉,河北的比较豪放。当然还有的小组还提及到2004雅典奥运会闭幕会上,中国作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国接过奥运圣火时,中国小女孩就站在大红灯笼式的舞台上演唱《茉莉花》。最后大家可以对各个小组的总结成果进行打分,然后选出最为理想的表述,对表述内容进行鉴赏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去。
(二)优化基于能力提升的小组演唱环节
小组演唱也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一般情况是在分组的情况下来进行同一首歌曲的演唱,可以是齐声唱,可以是轮流唱,可以是分声唱,如果有才艺的组员,还可以使用乐器来进行伴奏,由此形成一个整体,展示出整体演绎的效果。很明显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级阶段,进入到演绎实践的环节,可以展现出小组的整体协作性,有时候甚至可以进行内部编排设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达到更深的状态,与此同时,学生的探究素质,想象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以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课程《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学习为例,教师就高度重视小组演唱过程的引导。在充分熟悉歌曲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给对应的歌曲进行配制身体打击乐。有的学生会以主歌旋律特点为基础来进行编排和设计,有的学生以副歌旋律特色为依据来进行设计。对于主歌而言,其中有很多简单节奏型的伴奏,但是在歌曲高潮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副歌,融入复杂节奏型的打击乐,歌曲的高潮可以营造出更加理想的氛围。在小组合作进行演绎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实际作品的整体性,可以给予小组成员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对应的动作,彼此之间相互纠正,这样可以使练习动作的协调性得到提升,还可以改变枯燥的练习氛围,使得各个小组组员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进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掌握也会更加熟练。运用这样小组合作演绎的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曲目,还可以将肢体语言融入进去,使得课堂展现出生机。
(三)强调基于乐感的器乐合奏过程的管理
器乐合奏也是实现音乐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之一。开展乐曲伴奏实践活动,大家齐心参与其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表演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练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乐感,因此器乐合奏也成为实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优化的重要节点。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锣鼓歌》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就高度重视基于乐感的器乐合奏过程的管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首先要求学生4人一个小组,可以选择的乐器有锣、鼓、钹。学生以自编自演的方式来进行,一开始是自主演练,接着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打击乐的合奏,也就是说自己选择乐器,然后与团队一起来呈现对应的音乐场景,由此塑造出热闹无比的情境,这与音乐作品的主题是吻合的。在小组组员进行打击乐合奏的过程中,组员会根据演奏的气氛,表现不同的强弱声,使用不同的演奏方法,然后融合起来,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依靠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使得课堂朝着更加热闹的方向发展,学生在编排中,乐感也会得到提高。 (四)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游戏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组游戏活动始终是其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音乐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设计的时候,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小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进去,整个音乐课堂的活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如果可以加入竞争机制,小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以更加热切的心态参与其中,在彼此交流中,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继而不斷完善自己。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猜谜谣》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导入的,以猜谜语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谜语的内容是:两个角,抱着头。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创设出趣味性的谜语情境,学生就会绞尽脑汁地思考这样的东西是什么,没过多久学生就可以答出:牛和羊。在思考的时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交流,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得出对应的答案。再者,教师将牛和羊呈现出来,让小组组员去观察两者的区别,在观察完毕之后,需要对于实际的结果进行总结,然后派小组代表来讲述,看看哪个小组讲述最为全面。或者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轮流说一个特点,然后循环下去,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找到最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小组游戏活动的效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小组游戏,关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此时小组成员往往带着小组的荣誉感去参与,这样就不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情况,继而使得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在步入改革的阶段,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索和研究,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以开展有效课堂互动为关键。当然小学音乐教师也要积极地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断进行有效教学的钻研和探索,从而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高,为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思考其中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联节点,在此基础上确保能够将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小组演绎、小组合奏环节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核心素养培育格局中。
参考文献:
[1]王青.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
[2]寿徐盈.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黄河之声,2020(12).
[3]刘亮为.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手段:核心素养下柯尔文手势和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艺术评鉴,2020(10).
[4]谢剑卿.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20(10).
作者简介:翁俊君,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