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弥:为何很少写中篇小说?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云南大理读者叶倩倩,读了贵刊第4期叶弥的中篇小说《文家的帽子》,既亲切又感慨。亲切是因为我一直喜欢叶弥的小说,像她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香炉山》和之前的《成长如蜕》《天鹅绒》等一系列短篇,可以说篇篇独特精致,我都很喜欢;感慨是因为她的中篇新作《文家的帽子》,通过一顶帽子的经历折射出数十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人物命运沉浮。印象中,叶弥擅写短篇而很少写中篇,我很想知道:叶弥老师为何更钟情于短篇创作而很少写中篇?
  叶 弥:谢谢叶倩倩。我这些年一直在写一部长篇,有时候把长篇搁下休息休息,就写一两个短篇小说过过瘾。中篇小说我也是喜欢写的,所谓的“成名作”,就是中篇小说《成长如蜕》,还写过中篇小说《小女人》《小男人》《云追月》《恨枇杷》《市民们》等。现在主要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写,等我的长篇小说《风流图卷》上、下卷都写完,还是想写点中篇小说,包括写《成长如蜕》的续集。《文家的帽子》是当短篇写的,但写着写着,觉得这个小说的内涵很大,短篇的字数不够,只好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还是不算尽了兴,因为这篇小说写到反右结束,还有“文革”中,主人公文觉和老方双双戴帽相逢的内容,展开写的话实在没有时间,留作以后写《文家的帽子》续篇吧。短篇小说是灵感,是叶上露珠,从露珠中看叶子。长篇小说是整株植物,有花有叶有露珠。中篇小说,是那片有露珠的叶子,从露珠中看叶子,从一叶看世界。
其他文献
都说“乱世果腹,盛世文物”,而今这文物收藏界已然进入了“乱世”。“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说的就是假冒伪劣的“收藏品”遍地横流,这假货实在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在收藏领域最需要鉴识真伪、判别正邪、匡扶正义的时候,学者李飞编著的一本《别让收藏玩死你》横空出世,真可谓正当其时!  《别让收藏玩死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四十多万字,作者历时三年完成。这部揭露
时下出版界,从某种程度上看,民国史写作已渐趋热潮,各类论著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章太炎的“疯”、刘文典的“狂”、辜鸿铭的“怪”、傅斯年的“猛”、蒋廷黻的“犟”、陈布雷的“悲”、胡适的“雅”……其人其事被后世拿来把玩议论,自然证明民国这一代知识人有其特立独行、异于别代之处。不过,换个角度,此种“民国热”恰又反映出当下社会缺乏的正是这一口底气。寻思起来,不免让人心生今不如昔之感慨。  那所谓的“民国底气
[摘要]多学科整合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思路。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在多学科的整合下,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全局面貌。基于此,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适当整合一些所需的内容,形成比较简约的、普遍适舍课堂实践的多学科整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48—02  一、引言  课程整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一、探索新知,引发思考  师(出示例1):
我是一名除妖师,名叫夭夭,确切地说,我是一名除妖实习生,跟随师父学习还不到半年。我的师父是当地闻名遐迩的除妖师,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请他去除过妖。  每一次除妖,师父都不让我靠近,只叫我远远地在一旁观摩学习。师父除妖时,会穿一身黑衣服,只见他打开腰间的葫芦,喝一口烈酒,“噗——”一声啐在长剑上,那柄剑寒光闪闪。剑闪之下,一只雄鸡身首异处,鸡血淋漓。师父用剑挑起写有字符的纸钱,抹上一把鸡血,点燃纸钱,在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组织和改造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使之适合当前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造潜能是每个大脑健全的学生都具备的,要使这种潜能变成一种创造能力,关键在于引导、激发、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表现为学生灵活多变地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固有模式
七夕是一个美好的意境,夫妻团圆,母子重逢,星熠鸟欢,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只可惜恩恩爱爱的日子落入故事里,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话。  世间流传的曾经只是星斗符号。“织女”、“牵牛”见诸文字,最早是《诗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两者指的都是神化的星斗,虽然他们初具拟人化的形象,彼此却无情感关系,而且作为统治阶级的成员,织女不会
一、教前思考  这学期要为年级组老师上一节教研课——“认识平行”。这课的教学难点是用直尺和三角板来画平行线,以往教学中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小结为四步,即一画、二靠、三移、四画。很多学生学习后还是无法正确地组合使用这两种工具,作业时直接用直尺往下一推来画。究其原因,教师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没有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把创造平行线和画平行线这两部分学习内容生生地割裂开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
昌平女法官被枪杀一案,引起网上热议司法公正这一老话题。言论大体如其他社会热点问题一样,分成两派争执不休。尤凤伟中篇小说新作《命悬一丝》引发我们同样的思考。小说主线是庄小伟因买不起一张回家车票,偷窃时令卜老太太滚落扶梯意外死亡。本也罪不至死,不过是政法委领导一句话,就把合议庭的死缓变成了立即执行。庄小伟生死命悬一线。陈律师整天放歌中国,对案件心不在焉。法官汤建出于人道主义,希望能够帮助庄小伟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