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档案鉴定的若干思考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国档案鉴定的模式
  在我国,档案鉴定“采取的是档案人员、业务人员和有关领导三结合的办法”。整个鉴定过程可分:文书或业务部门鉴定,档案室鉴定,档案馆进馆鉴定和馆内鉴定三阶段。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前两个阶段大都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的同志依照档案馆进馆要求来完成。正是因为进馆档案是在档案业务指导部门指导下按照进馆要求鉴定的,档案馆进馆鉴定和馆内鉴定基本上就成为多余。在这种模式下,档案业务指导人员的素质成为档案鉴定的关键。
  2 档案鉴定面临的问题
  2.1 档案室工作人员变换频繁。由于各单位档案室的档案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素质低,有人做过统计:“从事档案工作5年以内的占到40%”,“1978年后任职时间明显比1978年前缩短。近几年,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一些单位差不多每一二年就换一任档案员”,大部分档案室的档案人员不能熟练地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表“正确地”划分档案保管期限。
  2.2 业务指导人员少任务重。2006年,新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将档案保管期限的具体划定由“备案制”正式改为“审批制”。由于每个单位的职能不同,工作流程不一样,产生的档案文件也不一样。要对各个单位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审批,必须对各个单位的三定方案、工作职能、工作流程和产生的档案文件了解熟知。但是,一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也只有三五人,这几个人要面对的是百余个单位,短时间内难以做到。
  2.3 鉴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贫乏。档案鉴定,要求鉴定者既要有档案鉴定知识,又要有很好的历史文化素养,还要有思想敏锐力、预见能力和相当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由于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最少要面对二三十个单位,所以,还必须至少熟悉掌握二三十门专业知识。这些素质要求对于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来说是可想而不可企及的奢望。
  2.4 档案馆的实际困难。从档案馆来讲,一是人员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历史知识、档案鉴定知识的训练和培训;二是基本上都没有设置档案鉴定工作机构;三是档案鉴定工作既具有高难度,又需要重新整理档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基于上述原因,使得档案馆很少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3 几点思考
  3.1 建立档案鉴定机构。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档案工作中最具挑战性、最有知识含量的工作,且有相当的工作量。然而,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档案馆既没有专门机构来做,也没有专人来管。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档案馆就应当建立档案鉴定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这是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和人员保证。
  3.2 开展档案鉴定培训。档案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历史知识、档案鉴定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是提高档案鉴定人员素质的必要措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鉴定培训工作。培训的人员是档案室档案人员、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和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重点是培训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
  3.3 改变档案鉴定方法。除了建立机构、开展培训外,还要改变现有的档案鉴定方法。在无法改变档案室的档案人员素质的情况下,只有从两方面来改变现有的档案鉴定方法。其一,在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没有能力做好档案鉴定的情况下,应该在参照档案保管期限表下,尽量多选留档案,才能为以后档案进馆留下挑选的余地。其二,在档案馆建立档案鉴定机构的情况下,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可协同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在每年一度的档案室整理档案中,对档案进行提前鉴定,最大限度地为未来选择真实完整全面的历史。
  3.4 开展馆际档案鉴定交流。在实施上述三种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馆际档案鉴定的交流,通过进行现场交流与观摩,提高档案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来稿日期:2011-12-10)
其他文献
李振华:“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理论被称作“我国经典的档案学理论”。新中国的档案工作就是伴随着这一理论成长起来的,这一理论为新中国档案工作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本人也是由这一理论武装起来的档案工作者。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理论观点。  一是档案和文件之间的转化关系是真的吗?档案和文件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假的。文字材料(信息记录)在归档前后其自身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是人们的视
摘 要:收集、保管、利用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为学术研究提供利用最能体现档案馆的文化事业机构性质。近年来采用文献研究方式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比例越来越高,进行文献研究就要大量利用档案资料,但事实是学术研究利用在档案馆档案利用总量中数量是最少的。本文从分析“专家学者不(少)来档案馆”现象入手,对档案馆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档案馆工作 档案利用 学术研究文献研究    1 利用档案进行
1、数字档案馆传统检索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字档案馆检索都是基于关键词匹配的全文检索(或其他关键字检索,如标题检索),只要文章中存在用户输人的词,该文章即被命中。这种传统的检索方式局限于表面形式,在普通的网络搜索引擎中尚可满足用户需求,但在数字档案馆这种对于查全率查准率要求极高的环境下却无法胜任。  首先,由于普通用户的专业知识不强,经常对检索词表达不清。用户在使用检索词时往往无法表达一个
随着采供血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内采供血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集中、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妥善管理无偿献血者的资料与档案尤其重要。  1 血站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血站档案种类较多,包括业务、人事、会计、设备、基建工程技术档案。其中,业务档案客观反映了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及所供血液的质量情况,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资料,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献血者档案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 保证无偿献血者的隐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是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他在哪里,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中尉接到信以后,什么也没问就出发了,在历经险阻后他终于把那封信送给了加西亚。  在我们档案人(这里所说的档案人,指的是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中,有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经常看到报刊报道优秀的档案人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