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 不能商业的只有价值观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echa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小院
左起:刘江 吴泓 张波

  熊晓鸽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说,最终选择 《时尚》,因为看中了他们的团队,虽然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时尚圈中人,也没有太多的办时尚类杂志的经验,但有创业和改变现状的干劲,愿意学习国外全新的出版理念和知识,容易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在沟通中有许多一致的出版理念。   有评论说,吴、刘、熊三人的合作,是“时尚”能够成功的关键,吴泓和刘江出身传统媒体,但相对国内其他媒体人,更早接受了到了国际化和商业化脉络,视野更具国际性,在国内外打拼多年的熊晓鸽则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IDG的资金和人脉帮助下,《时尚》 从1998年开始同美国赫斯特(Hearst) 出版集团进行版权合作,陆续出版了最重要的3本刊物:《时尚COSMO》、《时尚芭莎》 和 《时尚先生》。尽管在2009年,吴泓因病去世,但时尚的运作模式和理念也已基本成型,刘江整合了之前的许多理念,希望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他请来专业公司为“时尚”做管理咨询,制定管理战略,建立了财务中心和战略研发中心,投资数字化媒体。集团的杂志数量也增加到19本,包括了《时尚置业》、《时尚旅游》、《罗博报告》、《芭莎珠宝》 等多个品牌,除了时装、健康、旅游、家居、钟表、汽车,还涉足到婚尚、珠宝、艺术等领域。

“对于窝头来讲,馒头就是时尚”


  传媒人如何用商业运作将时尚做好?
  在苏芒眼中,刘江身上有着浓厚的文人气。“他觉得自己是服务于时尚,不需要把自己弄得多时尚,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说服他,告诉他‘出去就是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后来他才慢慢变得‘讲究’一些。”瘦马则认为,从衣着看,刘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时髦,但如果将时尚定义为“对经典的致敬”,这位老板就是一个非常时尚的人。
  2007年,瘦马作为执行出版人,创立了《罗博报告》 中文版,这份最早由美国CurtCo Media出版集团设立的刊物,目标读者为最顶级富豪,内容是向他们介绍和推荐最顶级的生活方式。经常有人问刘江,一群“屌丝”薪酬的记者,如何去满足富豪们的品味。
  “从经济基础上看,中产阶级最容易追求时尚,但下层阶级和高端人士其实也都在追随,比如说穷人的黑白电视变成了彩色电视,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他来说就是时尚。富豪花钱去太空旅行,同样是时尚。对于窝头来讲,馒头就是时尚。”在刘江的理解中,时尚与金钱无关,物质只是载体。
  认识刘江的人,都会调侃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人的价值是他创造的价值。刘江认为,时尚媒体的市场在于,社会不仅仅是要得到一种经济发展的认可,更要有一种文明程度的认可。如果没有追求新鲜美好事物的力量,价值观就会混乱,特别是在经济环境起伏的时候。
  “时尚传媒的产品,形态上是杂志。时尚在形态上是物化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人们追求的梦想,我可以说我是一个出售梦想的公司,我的产品就是梦想,因为它和普通人的生活永远有距离,人们可能已经接受了某种观念,得到了某种物质,但肯定还没得到下一个,时尚就是‘下一个’。”刘江说。
  对时尚传媒集团来说,这是传媒、商业和时尚的契合点。“时尚其实就是科技、思想、文化进步,最后集中在物化上。有人会觉得时尚就是表面光鲜,就是吃穿玩,其实不是这样的。永远向上、不断进取才是时尚,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创新的过程和审美的释放,是尊严和好奇心的问题。中国人恰恰缺少这些东西,我们是一个没有创意的国家,中国需要形成时尚,有更多的人对极致的东西、对美的东西,有深刻的认识。如果说只是纯粹的安贫乐道或者享受物质,一个国家不可能有迸发能量。”
  刘江的方式,是用传媒作载体,解释时尚,再以商品形式出售给大众。

文化企业家


  今年6月,时尚传媒集团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法国时尚学院 (IFM)、巴黎HEC商学院 (HEC Paris) 合作,在国内设立了AMP高级时尚与奢侈品管理课程。这是刘江打造时尚传媒产业链最新的一次动作,传统媒体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让他感到不安,他想摸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收入结构。
  “对于盈利模式,我现在没有满意的答卷,只能说还在探索,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肯定会成为过去。新的赢利点,需要基于一些新模式和新领域,这次四家联手创办的时尚课程,我们就又有了新的收入,刚开始可能会比较小,但只要模式对了,就有增长的空间。”刘江信心很足。
  去年,在全媒体上投入了4年的“时尚”,有一亿元的收入来自电视媒体。尽管仍然是广告,但客户群体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分类运营商合作的手机产品,也开始有了下载和订阅收入。
  此外,“时尚”还在从公关活动中扩大受益。2006年,“时尚”联合IDG共同投资了互联网创业公司YOKA网,一家从事网络高端品牌电子商务和时尚消费指南的垂直门户网站。投资时尚领域,是刘江做出的长线投资,媒体生存状态的恶化,反而让他看到了并购的机会。他坚持,除了价值观,其他东西都可以放手,形式、组织、流程,都可以改变。
  2000年,为了避免出现文人办刊“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时尚”引入国外传媒集团的出版人制。“出版人”为杂志的收益负全部责任,需要形成经营意识,去了解市场和读者,为业务部门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刘江从总编辑成为了出版人。
  在瘦马印象中,刘江是个有坚持的商人,目标清晰、意志坚定、行事踏实。YOKA网总裁周俊评价董事会中的刘江,“当然有文人气,但更多时候体现出的是在商言商。”
  刘江自己更认可传媒人的身份,他把自己在商业上的能力归结于成长环境的自然形成。他记得插队的时候,有一年多时间,每天在河滩上搬石头、填土、种东西,其实根本长不出什么,他靠读书和写诗来慰藉。后来下海,也是因为无法忍受机关单位平庸的生活,总想做出些别人没有干过的新鲜事。
  “他首先还是一个有媒体理想的人,这点和很多从其他行业进入传媒业的老板有本质区别。他还有很正确的媒体理想,从创刊之初到现在,他关注媒体价值要胜于市场价值,关注传递的价值观,要胜于关注市场份额。”苏芒说。
  张波曾回忆,创业早期,包括刘江、吴泓,大家经常会在业务和经营上产生矛盾冲突,但最后还是为了公司发展和解。
  刘江经常加班到深夜,他承认这会给自己的团队带来压力,但“时尚”的员工并不会看见他就紧张和害怕。“业绩出现下滑时,他会跟我们分析到底是市场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如果是市场原因,他会比平时对员工更好。”苏芒评价,刘江亦文亦商的性格保证了“时尚”的稳定发展,也让企业文化一直健康。
  “我是记者出身,喜欢写稿和一些文艺的东西,后来逐渐转变,必须学习新东西,适应新角色,成了广告人,后来成了出版人,但我肯定还是个传媒人,觉得自己是文化人,文化企业家是我对自己的定位。”
  他的生存秘诀,或许就是不断地适应和改变。
其他文献
干露露引子  男人们三三两两进了包厢。各自将宝马、奔驰或别的什么豪车泊好,在江南水乡这座农家乐的小路上彼此寒暄的当儿,他们已经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从头至脚将眼前的干露露扫了一遍:不到1米6的个子,身材匀称,手与前臂尚有婴儿肥;劣质的黑色毛衣与皮裤之上,搭配一件纯白色皮草——在与母亲雷炳侠的对话中,她管它叫“貂”而管羽绒服叫“袄子”;长发从黑色棒球帽里披挂下来,及腰,但被旅途中的风尘粘成一缕一缕;巨
接了个任务,去法院采访。第一次迈进法院,很新奇,四处打量。拿到方案后,才知这是在本地影响很大的案子。来自四川的工头和当地一个大企业签订劳资合同,但工头完成任务后,企业没按合同按时付款。工头带领一班工人堵在企业门口,连着把国道、省道都给堵了,持续好几天。工头和几个带头工人被抓,今天宣判。市里要求市属新闻部门要下大力气报道,全方位采访。当地媒体都来了。  按方案安排,我们要采访当事人家属,要他们谈谈感
我被眷顾得太多了  人物周刊:最近几年,你拍戏的数量减少了很多?  陈坤:我曾经有两年时间什么都没拍,去年拍了《鬼吹灯之寻龙决》,今年拍了《火锅英雄》,现在基本上一年一部电影。  我觉得人生到了一定阶段,应该保有一点好奇心、一点童心、一点任性。因为我们这个年纪很容易务实,很容易就把自己架起来了——我要拍多少戏、我片酬比较高、我们要占有市场的关注度……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的话,我只是所有演员的一个翻版
郭美美事件,是中国红十字会这个脓疮涌出的一滴污血    作为一种公共事业的中国慈善,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者说,公众对于垄断经营中国慈善事业的中国红十字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我觉得我都不忍心说出这个答案。说实在的,答案就在网络上,也在传统媒体上,公众的意见是一致的:愤怒,伤感,甚至悲情。中国红十字会应该知道:“公众的慈善之心伤不起”(语出《人民日报》)。  回想十多天前,中国红十字会的脓疮以郭
故事是从演员宋丹丹的一句话开始的:“演戏不是拍剧本,国外往往有个故事梗概和大纲就开始拍戏了。”可能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这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引发了一场刀光剑影的激烈讨论。到目前为止,与之合作过《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挑起大旗发表多篇回应,内容抽象到编剧、导演、演员在局内外的主次关系,具体到宋丹丹本人对剧本的修改方式以及几十年如一日的表演风格、与该剧导演的合作看法。几乎能看到的所有编剧都倒向了宋方金一边
黄昏时分,海岸线上有倾斜的日光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剪影洒落海面每年5至9月,晒太阳的人会在五渔村喧嚣整个夏季  意属里维埃拉以港口城市热亚那为中心,向西南和东南延伸。细分下去,它们有不同的名字:西南方向的部分叫作“Riviera di Ponente”,暮光海岸。黄昏时分,这段海岸线有倾斜的日光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剪影洒落海面,一片金黄。东南方向叫作“Riviera di Levante”,晨曦海岸,日出
阿诺恩·米尔坎 以色列籍犹太人。现年68岁的米尔坎是好莱坞的知名制片人,与制作了超过120部电影,主要作品有《史密斯夫妇》、《麻雀变凤凰》、《斗阵俱乐部》、《铁面特警队》等。《福布斯》杂志估计他身价高达42亿美元。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近日,他在以色列电视访谈节目《事实》中,首次公开承认自己是间谍。  阿诺恩·米尔坎曾监制多部好莱坞经典电影(如《史密斯夫妇》、《搏击俱乐部》、《潜龙轰天》)。这些电影
我妈说我在牙牙学语时,不会叫二舅,只说“二”。这是我能在脑海中搜索出来,最早和最具体与他发生关联的事情。他是庞大而模糊的亲戚群体中不那么亲密的一枚。  童年记忆里,二舅一直是出国状态,在科威特。那个年代劳工输出并不太流行,二舅是被所在的建筑队派去的,国内厂里工资照发,在科威特的钱另算。回国后,他成了亲戚里最富裕的人,后来在村里建了两层小楼。  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假期,和表妹一起去看二舅
二十几岁的县处级“火箭干部”不断涌现。年轻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凭什么这么年轻?我也有为公众服务的理想,我也想去竞选个县长来当,行吗?恐怕不行。因为现行的“火箭干部”,一般有一位父亲或舅舅是厅局级领导,这不是用个人的努力所能決定的。  官员的任免升迁,是官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敏感,不过,我们只谈小官的裙带关系,目前来说已经脱敏了。报纸、电视、网络都做了“火箭干部”的专题。基层小官确实
郑亚旗的岳父母也许会有点后悔女儿结婚时给了女婿改口费。这位看来温和有礼的小伙子,在拿了改口费后,不仅没改叫他们爸爸妈妈,甚至开始直呼他们的名字。  “因为叫名字在我们家才是高级职称啊。”郑亚旗笑着解释。确实,他从会说话开始就应爸爸郑渊洁的要求,直呼其名,连“爸爸”这个词都没学过。  童话大王郑渊洁用二十多年做了两件事:一是每月独自写一整本《童话大王》,他的书累计卖出上亿册;二是培养儿子郑亚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