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信害自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7日,吉林建筑大学的二年级学生赵伦和潘家磊背着行李到达内蒙古自治区,计划从阿拉善右旗进入内蒙古西部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巴丹吉林沙漠,经过10天徒步穿行,27日走出沙漠。
  赵伦20岁,山东省青岛市人,没有户外旅行经历;潘家磊20岁,江苏省无锡市人,具有户外旅行经历。他们进入的路线,前85公里比较平坦,接下来的路线是沙山区,沙山之间的落差有400多米,翻越高耸的沙山,要消耗极大的体力。两人规划的路线大致为,由西往东偏南穿越沙漠,进入巴丹吉林景区,他们的旅途需要越过许多沙丘。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中午时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而在夜间最低温度只有10摄氏度。白天温度高,赵伦和潘家磊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路很吃力,在如同烈火的太阳下,他们劳累得汗水直流,眼花缭乱。
  汗水流得多,两人容易口渴,他们只能不断地喝水。只到24日,赵伦和潘家磊便把带着的水全部喝完,沙漠里面没有水,为了补充身体的水分,白天他们将自己埋进沙坑降温,夜间从沙子里出来勉强走路。人在极度脱水的情况下,在沙漠中极容易产生幻觉,出现意识不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体能有严峻考验。
  没有水喝以后,白天两个学生基本上是埋藏在沙子中。25日夜间赵伦起来准备走路时,潘家磊不想走,打算待在原地等待营救。巴丹吉林沙漠中没有通信信号,不能打手机,無法联系到任何人,赵伦的心里格外慌乱,赶快独自翻越身边大约45度角的沙丘继续前进,只走两公里的路途,他便再也没有力气。
  经过查干呼都格的时候,赵伦感觉到软弱无力,干脆抛弃一个背包、一个防潮垫、一个帐篷、手机、充电宝、两张银行卡,甚至于25元现金,挣扎着走3公里路。虽然最后他想把身体埋进沙坑中,可是由于脱水严重,体力过分透支,只得无奈地倒在沙漠里。
  5月27日,赵伦的哥哥多次联系,竟然都没有弟弟的丝毫信息,他只能向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救援培训人员马江龙求助。接到报案后,阿拉善右旗公安局安排3辆越野车,由15名警察、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首批救援队伍先期赶赴巴丹吉林沙漠,根据两人的GPS路线开展搜救。
  当天17时,救援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详细研究确定了搜救方式、搜救路线和10个搜救点,并根据搜救范围及搜救地点实际情况,又增加30辆搜救车辆,同时要求雅布赖镇发动巴丹吉林沙漠境内的群众展开搜救。
  救援队不知道赵伦、潘家磊是否偏离定位仪规划的路线,只能采取10辆车并排方式寻找,搜索的范围将有方圆100多公里。可惜救援队付出很大的努力,始终没有看到两个学生的踪影。
  28日21时,在距离巴丹吉林镇200多公里的位置,阿拉善右旗的牧民发现两名失联游客的行踪,立刻把情况告诉指挥部。接到消息后,指挥部马上组织搜救队伍和医疗队,救援队克服困难,连夜前往牧民提供线索的地方。
  经过9个小时的奔波,29日6时救援队分别到达两个发现地,终于找到两名失联游客。当时赵伦已经没有任何生命体征,确认死亡,潘家磊意识清醒、身体虚弱,随车医护人员立即对他组织实施救援,然后将他送到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救治。
  从24日开始到被搜救队找到,潘家磊已经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坚持4天多,彻底达到他的生理极限,如果再晚几个小时发现,就会有生命危险。通过医生治疗,他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很好,各项指标十分平稳。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三大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在没有当地向导,没有后勤保障及医护队的情况下,徒步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是极其危险的。
  过分劳累的时候,潘家磊选择躺在沙漠里,最终等到救援队,让自己幸运地活下来;赵伦选择继续前进,结果体力全部消失,生命在沙漠里结束。赵伦属于不了解沙漠的危险性而拼命前进,认为能够走出沙漠,盲目的自信导致发生悲剧。
  并非所有的自信,都是值得称赞的灵丹妙药。有时自信不仅无法带来好处,反而会对自己造成严重事故。与其在自信中失去生命,不如在作出决定前谨慎考虑,自己的行动是否会遭遇厄运。
  (图/刘刚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齐白石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提起大师的艺术道路,可谓幸运有加,一路上贵人不断。  周之美师傅应算作其中一位分量不轻的“贵人”。因家境贫困,年仅九岁的齐白石便辍学,每日帮家里挑水、种菜、砍柴、放牛。十五岁那年,家人担心一向体弱的他难以承受田里的重活,遂让他拜本家叔祖学习木器制作,不料,本家叔祖嫌他体力不济,很快便把他打发回家。后来又跟了另一位性情温和的木匠师傅学习房屋大件、桌椅、农田工具等粗木器活。没学
前些时候,我出差到意大利的古老小城维罗纳,在那里,我见识到了一座特别的图书馆——乞丐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位于维罗纳的市中心。那天一早,我从那里经过,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座古老的石砌大楼是图书馆,门口站着不少人,有的扛着脏兮兮的大麻袋,有的挑着黑乎乎的被褥,一个个衣衫褴褛,肮脏不堪,应该都是些流浪汉或拾荒者。我好奇地走过去问他们是不是来这里接受布施,其中的一个年纪稍大点的流浪者摇了摇头说:“不!我们是
德国驻中国大使施明贤,在一次宴会上问了莫言一个问题:“莫言先生,根据中国政府的设想,到2050年,中国基本上可以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变成摧毁这个社会的导火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莫言觉得施明贤问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应该由一个作家回答。不过既然他问了,莫言还是不急不缓以讲故事的方式回答道:“从现在退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每时每刻的生活。生活如此重要,我们就不得不需要一点“安妮精神”来对抗生活中的无能为力。  安妮·雪莉自幼便成了孤儿,靠街坊邻居的好心收养过活。然而辗转的生活并没有使安妮灰心丧气。几经周折来到绿山墙农舍后,她仍然热爱生活,继续乐观地成长。对收养人,她乖巧孝顺;对知心朋友,她掏心掏肺;对老师,她满怀敬意;对世界,她热情澎湃;对未来,她斗志昂扬。在安妮看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妙而又有趣的世
初中二年级,刘启智喜欢上了网络游戏,上高中后更加痴迷了,天天上网上通宵。他喜欢玩群战游戏,好多游戏都玩到了100级。网络游戏为了吸引玩家,无一不是血腥残忍的,以大吃小,恃强凌弱。对刘启智来说,最初上网的原因只是贪玩,后来他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刘启智个子小,在外面被别的孩子欺负的时候,他从来不敢反抗,然而在游戏中他却是强悍的霸主,能够打败无数人。所以刘启智不愿意走出网吧,他想永远生活在游戏
名声、威望谁都要,只是当官的要格外注意。  求治养名,“名,自命也”。一个官员除了恪守职责、精通本职外,还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不能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更不能像上海集体嫖娼的法官、山西奢靡娱乐的检察官一样,与庸俗之人混为一谈,或像重庆雷政富之流一样,因为不雅视频留下笑柄。这样的官即使不倒台,不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审判,请问有几个人能尊之敬之服之爱之呢?  名,怎么立?望,如何树?  崔烈是东汉末期
朋友打电话来,说快被烦死了。我问她烦什么,她说:“老人有病住院了,孩子不好好念书早恋了,工作不顺心被上司找岔了,爱人不省心酒驾被抓了,买股票被套牢了,去早市买菜又涨价了……”她抱怨了一大堆,我说:“七层锅台八层炕,家家户户都一样,谁家都有烦心事,生活就是一串沾满烟火的念珠,慢慢数吧!慢慢修炼!”她不解其意,大呼小叫地问:“什么念珠?数什么念珠?”  生活里,我们从来都是看着人家幸福,看人家衣着光鲜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而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了西南联大极大的支持。一天,龙云主席因为孩子没有考取西南联大附中,特地来拜访梅贻琦,希望能通过梅贻琦走个后门,破例录取他的儿子。梅贻琦得知龙主席的来意后,有意先和他大谈时事、治学之事,以及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情。  直到中午,梅贻琦留下龙云主席吃饭。席间,梅贻琦借机谈起龙云儿子的事情,他对身旁的教务长潘光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而他平日的行为方式,个性品格,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若无其事”的从容和达观态度,同样让人津津乐道。  1940年5月初的一天,重庆遭遇日寇轰炸,正在重庆的梁漱溟赶上了。空袭警报响起之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向防空洞。此时的梁先生,平静地把一张藤圈椅搬到学校的操场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阅读,仿佛一切如常。当其他人躲警报回来,发现操场上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长袍马褂
“哇——”她的声音从病房中传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她不是哑巴。于是,她的名字从此定下了:小音。  小音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家庭。父母、奶奶都是哑巴,医生说这种病能遗传,小音是极其幸运的一个。然而不幸接踵而至。母亲在生下她后不久因产后疾病去世了。父亲则在工地上打工时,被一个八吨重的水泥块砸断了脊椎,也离开了人世。从此小音与奶奶相依为命。  没有人教三岁的小音说话,虽然小音拥有能发出声音的声带。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