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设计方法例谈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起到统领整堂课的作用。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对导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满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神圣魅力。在本文中,笔者借助十来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实例,从解题导入、悬念导入、设问导入、名句导入、激情导入、情景导入六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导入 例谈 设问 情景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的导入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她,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入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引风鼓帆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轨道。笔者认为,导入设计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解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从解题入手,导入新课,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又可引发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和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新课导入均可用此法。但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也有教师在教八年级上册《老王》这一课时,老师故意把题目写成“王老”,学生立即指出:“老师,你错了。”然后,教师趁机点拨:“‘老王与王老’有什么不同?”然后明确:“王老”是一种尊称,而“老王”则是十分普通的称呼。从而让学生理解到文中人物“老王”的普通,很自然地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悬念导入法
  运用设悬念导入,可以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读课文前,教师有意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可以用悬念导入法:
  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寒冷,想到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浑和强劲,想到冰城冰雕艺术的雄伟和神奇,想到愁云惨淡、山川失色的压抑和郁闷……可是,济南的冬天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讓我们一起走进济南,去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好与可爱吧!
  三、设问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思考,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因而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如教七年级下册《行道树》时,教师:熊熊烈火,灼灼燃烧是火的骄傲;潺潺流水,惊涛拍岸这是水的骄傲,同学们,你认为“树”的骄傲是什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长在哪里?学生顿时纷纷发言。最后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晓枫的《行道树》,看看树长在哪里,树的骄傲又是什么?
  再如教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我们在七年级下学册《伤仲永》一文时,老师就想拟一副对联,老师的上联已经完成,可是下联至今未果。用多媒体出示对联:
  上联:仲永天资聪颖后天不学沦为众人;
  下联:宋濂。
  (宋濂家境贫寒勤奋嗜学终成鸿儒。)
  接着说:谁能结合本文内容帮老师把下联完成?学生一听说帮老师完成任务,热情顿时高涨,一下子进入到对课文的研读当中。
  四、名句导入法
  新的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注重审美、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入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灵与人格形成的孵化器。
  如在教九年级下册《乡愁》一文时,就可以引用古诗文名句来设计导语:
  描写乡愁,表现离情别绪,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主题。崔灏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范仲淹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们都是借助自然景物来直接抒发内心的愁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看作者是借助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乡愁这个主题的。
  五、激情导入法
  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胸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重要的一环。教七年级上册《山市》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智慧的人类,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生活情趣,如日月星辰、风云雨雪、江河山川,还有那带给人类灾难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更有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现象,给人以梦想和探索的原动力,如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有比海市蜃楼更虚无缥缈的山市,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它的神奇吧!
  六、情境导入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教师利用形象的描述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把某种情形、某种状态、某种景象表现出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诗情画意之中,使学生一开始接触新课文时,就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发生共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如在教九年级上册《渔家傲》一词时,先让学生观看电影《雄关漫道》的一个片段,播放插曲,让学生体会抗战将士的壮志愁情。接着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守边将士,想象自己当时的心理,并托鸿雁将自己的话捎给远方的亲人。这样的换位思考激发可学生的兴趣,一个个踊跃发言,整个课堂就动起来了。
  除上面列举的方法之外,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用活动导入,用音乐导入,甚至跨学科的用实验导入等等,有时还可以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讲课文的不同内容,发挥自己的特长,随机应变地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当然,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去开启课堂的宝库。
   (浙江上虞市道墟镇中学;312368)
  
其他文献
英国有一部家喻户晓的卡通片叫《玩具城》,其中的主人公诺迪每天开着他那辆红黄相间的小出租车,在玩具城里为他的好朋友们服务。如今,一款几乎和卡通片中小车一模一样的敞篷
根据过去工作的经验而整理出摩擦损失在发动机全部损失中所占的比例(见表1)。 表1是著名流体润滑理论学Pinkus和本、斯泰特大学的Klaus分别发表的摩擦损失比例数据,前者是EP
需要提高下属效率时,通常最没本事的领导才施压。  在经济滑坡时,为了应对削减成本的压力,管理者下意识的做法便是向员工施压,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这并不是你的最佳选择,而且弊大于利。一个更好的做法是,去了解员工在生活方面真正关心什么,从而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如果你真诚地去做,而不是仅仅摆摆样子,搞些虚情假意的福利项目,那么,你不仅会减少压力,而且也会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让员工信
日前发布的《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实施办法》称,中央企业各级领导人员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
习作要求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传统食品粽子糖的喜爱;充分体验,感受粽子糖的美味可口、历史悠久;丰富词汇,写出粽子糖的外形、味道、历史等。指导理念将“有趣、有情、有
本文分析了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This article analyzes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
一、目标引路,提前规划要提高习作复习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加强习作复习的目标性和计划性。确定习作复习的目标与计划依据有二:一 First, the goal of leading the way, ahead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比赛项目,它将运动、舞蹈和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参赛的运动员穿着漂亮的服装,犹如精灵一般翩(piān)然起舞,给人们带来的除了激动与热情以外,还
针对“生本课堂”的要求,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可以从:专家看课堂;行政看课堂;家长看课堂;同事看课堂;自己看课堂这五个方面进行过程监控。最终达到坚持精细,重在过程,关键在落实
背景:以往报道的玻璃离子封闭剂耐磨性能差,抗折强度低,合面封闭剂很容易脱落。目的:观察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下高强度玻璃离子应用于幼儿乳牙窝沟封闭的效果。方法:按自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