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生本教学”,强调学生“体验”的重要性,体验属于心理层面的概念,“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多体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活动;过程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验包含了经历、情感、认识这三层意思,体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视角就“体验”这一话题进行探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体验”的重要性
  新课程指出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除了传统教学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
  有学生自主体验的参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会更具可持续性,例如,对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在自然界有哪些常见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电现象,以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等,这些教学目标要有效的达成,缺失了学生的体验无异于搭建空中楼阁,是无效的。另外,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实验方法的学习无一不依赖于学生的自主体验。
  有了学生自主体验的参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才能有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物理知识的获取有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复杂探究过程,如果我们只考虑知识目标,强行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就算记住了结论,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之所以然,无法实现物理方法的有效迁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只有学生亲自体验了获知过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动机,体验到学生物理的快乐,提升学习情感。
  二、基于学生“体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让学生自己尝试和体验,进行科学猜想和提出问题
  没有情境,学生的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当然我们物理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是轻松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并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提供了素材和条件。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提出了体验“任务”: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手掌放在桌子上,先后“轻轻地”和“重重地”按着桌面拉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让学生自己体验两次拉手掌感觉上的差异,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次拉手掌,感觉会不一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将关注点引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的大小有关的猜想。接着再提出问题:“如果把桌面挫毛了,大家还像刚才那样重重地压着拉动手掌,会怎样?”学生都不由自主地惊愕了:“会流血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问题虽然学生没有尝试,但是学生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再将两个问题的分析有效联系到一块,自然地意识到手掌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不一样,在这种猜测的前提下,可以将教学互动引向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具体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都充满了探究味。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现新、旧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连接,体验尽可能完整的物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提升。比如在“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中,就没有必要一定得准备教材上的实验器材,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对于有些同学准备的一个带水茶杯和一块海绵,教师就应该大加赞赏,因为学生在设计实验、找寻实验器材的过程中,积极地调动了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验经验,并有机地融合到了新的问题探究中来,思维的序列也是井然有序的。
  再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和学生一起复习二力平衡条件下,物体如何运动,接着抛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外力,那么又将如何运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由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抛出问题:“有没有办法进行实验验证?”这个问题把学生给难住了,因为找不到不受外力的物体,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了,在此时引入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从伽利略理想斜面的实验中受到启发,就当前的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再交流讨论,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学生不仅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步骤,而且体验了理想实验、逻辑推理的重要实验方法,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
  当然,有些实验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那么我们教师也可以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之上,提出新的任务,引导学生将方法和经验迁移到新的实验方案设计中来。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结束以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运用原有实验器材,我们还可以探究什么问题?”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以后,得出我们还可以运用这些实验器材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阅读教学建议是“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更要透过优秀的文化给学生的熏陶感染以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而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思想的积淀,审美情趣的培育,须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诚如钱理群教授在张文质主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