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入壶,壶以载道r——浅析文人与紫砂壶的关系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新石器时代,宜兴就产生了制陶业,自此以后宜兴窑火生生不息,本文从时代更替的变迁、历代饮茶方式的改变以及文人美学思想的核心等角度出发,分析历代文人与宜兴紫砂茶器之间的联系.
其他文献
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底蕴厚重,一向以学术引领业界而著称的中央美术学院在陶溪川——景德镇当代艺术的重要策源地,举办一个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国当代瓷画学术展,展览着眼于绘画的独立性与纯粹性,以境界高远、素朴凝练的青花入手,努力进行具有实验性与开拓性的当代艺术创作.本文借此从当代和传统青花的发展入手,探讨现代青花和传统青花的碰撞.
釉下五彩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闻名天下,首创于清代,是我国湖南醴陵的传统名瓷.我校作为釉下五彩非遗传承基地之一,利用非遗醴陵釉下五彩艺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设计创作、专业理论研修能力,而且通过醴陵釉下五彩的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科学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宜兴紫砂壶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不仅以独特的原矿材质而闻名,其工艺也不断丰富完善,金石书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之相互交融,为紫砂壶锦上添花,为之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今,紫砂壶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以兼具观赏性和文化性而闻名的艺术品,在艺术收藏类市场独占鳌头、声名远扬,深受国内外大众喜爱.本文以紫砂作品“坦然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紫砂造型的千变万化、紫砂陶刻装饰的丰富多彩,都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紫砂艺术的独特气质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之中往往会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紫砂壶遵循着历史规律不断成长,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由盛转衰又衰复转胜,最终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以高雅的姿态耸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如今,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它更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文人态度和诗意情怀,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能偶尔拥有悠闲从容的时光,于忙里偷闲中返璞归真,感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本文以紫砂套组作品“茶当酒”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以质朴为美,紫砂材质朴素而略显幽光,可谓是中国本色美的代表,再加上紫砂壶泡茶的优越性,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演变出的完善的造型体系,使得紫砂壶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很多高雅人士的日常必备或案头清供,被文人雅士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增加了紫砂壶高雅不俗的韵味,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在世界艺苑中绽放异彩.本文以紫砂壶“幽居”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人文意境.
紫砂壶凝结了多种艺术形式,以超越其它传统手工艺品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它集功能美和艺术美于一体,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当代艺术文化之林绽放出独特的光彩.紫砂壶“了悟提梁”通过泥料、造型与装饰的相互搭配,使其呈现出庄重吉祥、优雅古典的韵味,于简约中流露无限的幽静禅意,耐人寻味.静坐品茗,把玩这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禅意,于袅袅的茶香氤氲中、于独处中思考人生的真谛,幸福感由心而生.
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互交融,在各类实践活动、文化活动中汲取茶文化的精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工艺美术形式,展现现代美学,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工艺品形式,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
紫砂壶由原矿紫砂泥制作,刚制作出来的成品看似朴素,可经过爱茶人的悉心泡养,逐渐散发出温润如玉的光泽感,让人心生亲近愉悦之感.紫砂壶有别于现代机器批量复制生产的产品,它体现着手工温度和人文情怀,一把好壶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包含着作者个性的表现和风格、气质的体现.本文以紫砂壶“桃珠”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自然意趣.
紫砂文化起源于宋朝,盛于明清,距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紫砂壶造型特征丰富,成形技法独特,深受大众的喜爱,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体现在出色的实用性上,还能让人在欣赏之余能够领会到其中蕴含的独特艺术韵味,这是紫砂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的繁荣景象,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紫砂壶对于文化的包容性是突出的,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也正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