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亡到归来r——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生态儿童文学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不满现实儿童生活的“偏枯”,儿童文学中曾有一次被称为“野出去”的表现空间的转移,用“自然”“荒野”对异化了的学校题材予以校正.在这一过程中,自然成了真正的主体、他者,儿童文学也因此获得了生态文学的视角.以此视角反观现实,便有了对世纪之交儿童生活的许多新的理解和表现.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点传授的时间、空间倒置,推动师生从“二元论”走向“主体间性”,推倒课堂内外藩篱,作为创新模式引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方向不谋而合.翻转课堂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两个关键点:一是课题内容的选择,可以从应用性、趣味性和综合性三个角度把握;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需要教师充分介入课堂内外全过程.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培育的高技能人才在支撑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年龄小、就业需求度高且职业规划不清晰的特点.本文以平度市技师学院为例,就德育教育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的引导作用进行分析.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快英语教学改革步伐,是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中职英语教育体系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文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进多元化、开放性、实践性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提升三个阶段,就如何将中职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融合并学以致用进行阐述.
“题画诗”未能统摄杜甫创作有关绘画的所有诗歌,借用诗人所用“绘事”一词或更惬当.考诸史实,杜诗中的“绘事”源于其艺术交游、观画体验以及家学传统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其“画马不画骨”之论,前人多曲解和误会.究其实质,他所批评的是齐梁以来重形不重义的画风和诗风,是其“尚义”思想在画论与诗学中的统一.杜甫以“沧洲趣”来评论山水画,是其山水美学的精义,对画论发展作了重要贡献.但将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则发现“沧洲趣”隐含着诗人出仕不得隐、无仕则无隐的尴尬心理,是其仕隐矛盾在画论中的反映.研究杜诗“绘事”现象具有多重意义
列宁是20世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在他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开创性地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俄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脚踏实地地研究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灵活地分析俄国现实,形成了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和解决苏维埃俄国实际问题的方针政策,把科学社会主义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是列宁的两大思想遗产,它们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当代价值.
佛禅是美国当代作家彼得·马修森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接触佛禅直到2014年去世,马修森的文学创作乃至日常生活实践都见证了佛禅的存在.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屈指可数.基于此,论文以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作品奖的自然文学《雪豹》(1978)为考察对象,并辅之以1969年至1982年间写作的禅修日记《九条龙河:1969—1982的禅宗日志》(1985),从佛禅的视角,论述作品中体现的宇宙一体观和不修之修的顿悟修行方式,呈现马修森对西方文明和生存状态的反思并以此呼吁人们学习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心理互动、言行互动,师生共同发展,可以形成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陈纪滢的小说《荻村传》一直被视为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战斗文艺”运动的代表作.小说以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作为类比,试图通过叙述“傻常顺儿”在荻村一生的坎坷遭遇,来展现新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态.但细读文本,会发现“傻常顺儿”及荻村人的种种生存状态所反映的,是时代变革过程中旧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民族国家体制转换与国民精神难以达成良性互动的问题.本质上是辛亥革命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中国农村历史问题.陈纪滢以此来响应蒋介石国共对立的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充分暴露出冷战思维下国民党“家国”叙事的虚幻,另一方面也从文艺实践的
在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以前,亚洲西端已经存在若干条远程贸易通道,其中以青金之路最为著名.这条连接阿富汗、伊朗高原、两河流域、东地中海世界的国际贸易大动脉,是上古时期中西亚贸易商路的主要代表,包括海上青金之路和陆上青金之路.从上古时期的青金之路,到今天的“青金石走廊”,青金石这种产自阿富汗的蓝色宝石成为沟通亚洲、非洲和欧洲跨区域贸易的重要媒介.探析青金之路的起源与贸易路线演变,对于今天深刻认识“青金石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