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迪许为何是怪叔叔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卡文迪许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家,除了卓越的科研成就,他还顶着“科学怪人”的外号驰名科学界,他的“怪”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731年,卡文迪许出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受父亲影响,他对科学非常感兴趣,22岁从剑桥大学结业后,就开始了科研之路。他从化学领域人手,实验出空气的组成,分离出氢气,发现二氧化碳,第一个用氢和氧化合生成水,还发现了硝酸……他的第一篇论文《论人工空气》就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奖、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奖项。
  后来,他的研究渐渐转向物理学,最著名的莫过于通过扭秤实验证明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成功推算出地球密度与质量,成为称量地球第一人。几十年后,后人根据他的实验数据,轻而易举推算出引力常数。同样地,卡文迪许通过电学实验做出的许多结论,都极富前瞻性——比如最早提出电势概念,超越那个时代,引领了物理学潮流,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话说就是:“卡文迪许几乎预料到电学上所有的伟大事实。”我们物理课本中学到的欧姆定律、库仑定律,卡文迪许都已经实验得出。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卡文迪许还把家里富丽堂皇的装饰全部拆去,将客厅改成实验室,在卧室的床边放上许多观察仪器,以便随时观察天象;甚至在草地上竖起一个架子,方便攀上大树去观测星象,至于花园里那些名贵的花草有没有被践踏,他毫不在乎。对于科学研究,卡文迪许简直像着了魔一样。
  当时,有一位名叫班克斯的博物学家每周都举办一次科学界名流的聚会,卡文迪许也是座上宾,但他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静静地听别人发表见解,有不同意见时才讲两句,但别人要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不要看他、不要插话,只要听就行。有一次,一个从奥地利远道而来的科学家對此毫不知情,因特别仰慕卡文迪许,特意跑到他面前称赞了几句,没想到卡文迪许听后面红耳赤,从忸怩不安到手足无措,最后竟然一路尖叫夺门而出,跳上马车落荒而逃,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不只是不愿与陌生人接触,甚至与管家沟通时,卡文迪许都要以书信方式交流,不然他会浑身不自在。不过,他还有更怪的事:钱财、名利这些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在卡文迪许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卡文迪许从事科学研究半个多世纪,实验做了无数个,笔记足足有20捆,都被散落在实验室里,直到近一个世纪后,才被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并整理。随便一份笔记拿出来都可以轰动科学界,获得一些头衔,卡文迪许却没有一本专著,发表的论文也屈指可数,在他的眼里,荣誉同样一文不值。卡文迪许对名利的无视,显得不合时宜的“怪”,但他并不在乎周围人对自己行为的不解和唏嘘,因为对他而言,没有比把自己的全部热情与精力都放到科学研究上更重要的事情了。
  1810年2月,卡文迪许去世。有人说卡文迪许是继牛顿之后,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也有人说“没有一个活到快80岁的人,一生讲的话像卡文迪许那样少了”。是的,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卡文迪许的确很怪,不过是因为他热爱、专注于科研实验,除此以外,别无理由。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才的重要性,无人不知。春秋战国,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几乎成为一种规律。然而,进入帝制时代后,只有在争天下时,人主才礼贤下士,一旦做了皇帝,这个热情基本消失了。  这个缘故其实很简单,因为形势变了。对皇帝来说,天下的人才要想出人头地,非通过他不可。经商可以致富,但不仅得不到做官拜爵的尊贵,连人身财产都不太能保住。做学问,如果没有一官半职,学问也不太能够被社会认可。做隐士,如果做不出名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从她上任第一天起,她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关系就受到了公众的密切关注。照理说,撒切尔夫人与女王是同辈人,且同为女性,两人应该有更多的良性互动,但事实上,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并不友好。首先,两人的性情截然不同。伊丽莎白二世性情随和,不失幽默,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则一向特立独行,甚至有些高冷。其次,二人的家庭背景差异巨大,造成了二人不同的处世观。伊丽莎白二世生来
据《西湖游览志余》载,南宋宁宗年间,作为首善之区的临安府也出过一位类似“燕子李三”的“义盗”,只偷富豪,不扰百姓,且作案后有留名的怪癖——每干完一票,必在人家的大门或墙上留下“我来也”三个醒目的大字。慢慢地,“我来也”就成了他的专属,每一出现,必然道路流布,很让官府头痛,高官巨贾也心惊肉跳。  在上级的催逼之下,时任临安府尹的赵师睾急得火烧火燎,对捕快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限期破案。重赏之下
1766年夏天,乾隆突然颁布谕旨下达了两个指示:第一,官方史书今后在叙述南明诸王及他们的几个“小朝廷”时,不再需要冠以“伪”的前缀;第二,对于抗清的明朝大臣,也不应因为他们的反清政治立场而视他们为“叛逆”。  将南明政权及其抗清臣子分别视为伪政权与叛逆乃大清立国以来的一贯立场,乾隆此次政治表态意味着公告天下,正式结束官方对南明史长达100年的否定立场。但由于所涉领域过于敏感,直到1775年年底乾隆
美国海军上将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是二战中美军人气最高的将领之一,他率领的美国海军第三舰队血战太平洋,打得日本人闻风丧胆。1942年4月,他指挥轰炸机群成功空袭了日本首都东京;1943年4月,他又组织舰载航空兵一举击落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山本五十六就此殒命,给日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精神打击。就是这样一个打得日本满地找牙的骁将,却败给了一场台风,并由此催生现代台风预警。  19
1942年6月,民国女作家、翻译家沉樱打包好行李,带着两个女儿站在了位于重庆北碚的家门口,这天,是她决定离开第二任丈夫梁宗岱的日子。这年,沉樱35岁。长女梁思薇5岁,次女梁思清年仅一岁。  这一年,也是沉樱与同为作家、翻译家的梁宗岱婚后的第七年。  沉樱再次数了数行李,又看了看两个年幼的女儿,良久,她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长叹了一口气……  一  七年前,决定和梁宗岱在一起时,沉樱只带了些许衣物和书稿
19世纪末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移民大量涌进的同时,移民聚集地贫民窟也成为社会的毒瘤。垃圾遍地、疫病流行、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国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有一个人例外——赫尔宫协会(开展社会福利活动)创办人劳拉·简·亚当斯。  受热心公益的父亲的影响,亚当斯从小就很有爱心,长大后,她同情穷人和服务他人、乐于助人的思想更是在心底扎了根。然而那时的社会对中产阶级女子的期待是当贤妻良母,因此从女子学院毕业后,她找
北宋有个官员叫祖无择,颇负文采,为人仗义,就是长得有点磕碜。他很有自知之明,心想:只要我温柔似水,再略施薄计,照样可以抱得美人归。  《高斋诗话》中载,祖无择晚年时看上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徐姓美人。议亲时,徐美人留了个心眼,任凭媒人将祖无择吹得天花乱坠,仍坚持先“验货”,眼见为实。  祖无择对着铜镜左看右看,恨不得给镜中人两个大耳光——你长这副模样,如果被徐美人瞧见,铁定鸡飞蛋打!薅掉N根头发后,祖无
张仲景  夜已深,终将《伤寒杂病论》写完,聊以欣慰。  王粲,刘备,华佗,黄忠  华佗:这是医学界划时代的大事件啊!  刘表:仲景弟,你将时间用来写医书,这让我很为难啊,记住,你的本分是太守啊!  张仲景回复刘表:其实我觉得这本书能造福更多生灵以及子孙后代。  劉表:这样下去,我很难再推荐你升职了!  张仲景回复刘表:若不能为民造福,这官不做也罢!  王粲:虽然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不过还是恭喜一下
楊国栋原籍湖南桃源,和曾国藩算半个老乡。他从小喜欢书画,因仰慕曾国藩的学问和理学成就,二十多岁时千里迢迢地进京,谒见当时已名冠京师的曾国藩。  几天接触下来,同样对书画痴迷的曾国藩便和杨国栋惺惺相惜,认定他是可造之材,将他收入门下,闲暇时一起探讨书画。曾国藩多次在朋友面前夸赞杨国栋悟性高、学问好、功底深厚。  杨国栋听到老师夸赞,非但没有沾沾自喜,还低调地表示:自己是来求学问、长见识的,不是来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