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驱动下论高职校企业结合的模式创新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界”在可以理解为:学校和企业间在人才培养上的交互机制;而“驱动”则更为重要,只因其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态势。这样一来,就改变了以往企业作为教学承受方的单维度现状。双方在结合过程中都充分关注了对方的利益诉求,并在互利基础上逐渐走向了深度合作的进路。
  关键词:跨界驱动;高职;企业;模式创新
  在建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时,如何增强教学环节的工学结合成为了当前讨论的重点。之所以关注工学结合的实施途径,实则归因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在新一轮的课程体系设置上,高职院校普遍引入了校企结合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的具体操作包括:(1)在学院设置企业订单班,定向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2)学生的部分实训环节由企业生产一线来完成。前者在诸多高职院校已经创建,其中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例如我院设置的丰田班、苏宁班、柳工班等;而后者则更加常规,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企业建有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然而,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
  具体而言,毕竟有意愿在高职学院建立定点培养的企业还在少数;同时,企业在维持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下,难以将满足学生的顶岗要求。这样一来,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高职学院内便更体现为一种象征意义。为此,若要寻求更加合理的校企结合新模式,则依赖于跨界驱动下的创新机制。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思路
  “创新”一词,近年来大量出现在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讨论中。笔者认为,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从学校组织资源的内在限度上寻找根据。从而,这也构成了模式创新思路的逻辑。
  (一)渐进式创新思路
  渐进式创新思路是在时间纬度上所提出的。纵观当下高职院校的创新现状,诸多学院的管理者一味追求所谓的“德国模式”,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下绕圈。不仅在人才培养会议上大谈此理念,而且在人才培养报告上也高频率的出现以上语句。不难看出,管理者对于改变当前高职人才培养困局的心情是急切的。然而,在与学院自身组织资源限度相背离的前提下,一切理念模式探讨都将陷入空谈。因此,将长远规划与近景实现想结合,走渐进式创新之路才是正途。
  (二)局部的创新思路
  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应该承认,当前高职院校正在运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得到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相对正确的。为此,局部创新思路则要求在系统与要件之间建立起动态平衡关系。关于这一点还应指出,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创新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学院现有教学模式下形成局部创新途径则是关键问题。
  以上二种创新思路形成于对现状的分析之中,也将为跨界驱动的功能定位建立原则导向。
  二、思路指向下跨界驱动的功能定位
  “跨界”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学校和企业间在人才培养上的交互机制;而“驱动”则更为重要,只因其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态势。根据定义“共生”可界定为,两者之间的互利、不可或缺的现象,也就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由此可见,这就改变了以往企业作为教学承受方的单维度现状。
  具体而言,功能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提供实训资源
  随着产业结合的不断升级,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岗位的要求也将发生动态演变。而要迎合这一演变趋势,仅靠学院自身的实训设备采购方式,不仅在财力支撑上难以实现,从实际操作上也是没有必要的。正因如此,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便成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院所追求的。然而,针对部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却不允许顶岗,以及出现同工却不同酬的现状,学院方面应在合作机制约定基础上给予规避。
  (二)学院提供人力资源
  正如上文指出的,诸多校企合作仍然体现为单向度的利益诉求。即,学院寻求获得企业的实训资源,而却忽略企业的利益关切。从目前的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来看,都是以地方政府的行政主导为推手的。企业只是在利益权衡上,采取了妥协态度而已。不难知晓,这种结合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学院应充分了解企业方的利益诉求焦点。目前,各类型企业都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局面,以及在自身技术创新上缺乏外部智力支持的困境。从而,高职学院应切实协助解决企业这两大挑战,才能获得二者结合的共生效应。
  由此可见,“跨界驱动”的关键词应在“驱动”二字上。
  三、基于功能定位的校企结合模式构建
  在具体的模式构建上应遵循渐进式和局部创新思路。在面对目前校企结合的不足,模式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职方面的模式构建
  高职学院如何切实协助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困境,这是学院方面模式构建的出发点。正如上文指出的,惟有形成双赢的结局才能推动校企结合的可持续性。为此,可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学生方面。众所周知,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诸多中小企业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劳动力资源缺口。为此,建立将学生就业挡案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或者在常规实训环节建立其学生与企业方的联系机制,必然使得企业在稳定预期下切实履行实践操作培养职责。当然,在最后的就业去留上,学生应具有完全的选择自由。
  2.智力方面。之所以强调中小企业归因于,当前与高职进行结合的企业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就意味着,该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领域的需求较大,形成了与高职学院结合的利益驱动。为此,在学院在培养师资的途径上,同样也能发挥师资的智力优势,从而与企业间形成深度合作。
  (二)企业方面的模式构建
  不可否认,笔者是基于高职学院的视角来讨论本文主题的。因此,在涉及企业方面的模式构建上显得较为尴尬。然而,通过建立合作协议履行的监督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能:(1)确保学生实训期间的人生安全方面、适当的劳动强度以有合法的休息时间等;(2)双方合作合理构造校内的生产实训基地;(3)双方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4)结合师资培养,注重科研及创新交流等,为企业创造盈利机会。
  (三)二者共生机制的形成
  通过以上对高职和企业两方面的阐述,其中的共生机制已经显现。具体而言,双方在结合过程中都充分关注了对方的利益诉求,并在互利基础上逐渐走向了深度合作的进路。从而,跨界驱动也在此基础上成为了现实。最后还应指出,对于目前的企业订单班级的教学而言,应遵循学院的教学体系安排,这样一来才能防止因企业的功利特质,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碎片化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跨界”在可以理解为:学校和企业间在人才培养上的交互机制;而“驱动”则更为重要,只因其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态势。双方在结合过程中都充分关注了对方的利益诉求,并在互利基础上逐渐走向了深度合作的进路。具体包括:学院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学院提供实训资源,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和学院在技术方面的资源,谋求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5).
  [2]雷伟斌.推进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4).
  [3]陈燕飞.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J].交通职业教育,2010(1).
其他文献
由于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近年来普通高中扩招的原因,职业高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经多次筛选剩下的学生,他们入校时数学成绩普遍偏低。因而有较大面积的数学弱势群体,也给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32年,加重5d于2006年7月11日入解放军总医院。患者基础病较多,幼年曾患百日咳,高血压病史10余年,1980年9月行右肺中叶肺大疱切除术
校园标识导向具有空间指引、信息解读、特色凸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校园标识的作用分析,探讨校园标识导向视觉要素及设计的形式。避免校园形象雷同,借助校园标识导向设计提升
笔者在教授秘书实务课程中,发现学生对非专业课程非常不重视,甚至有学生提出没必要开的课程不要开的建议,大部分同学倾向于以应付和懈怠的态度对待该课程的学习。为提高会计
作者调查了基于门诊室的饮食和运动咨询方案对减轻体重和血脂水平的作用,该方案由现场咨询营养师和内科医师同时接待患者,二者可相互弥补以更好地完成调查。80例有≥1项心血
胸腔积液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数患儿通过常规检查可明确病因,但部分患儿还需要胸腔镜协助诊断。胸腔镜可于直视下观察胸膜和肺部病变的形态、部位、大小,并取活检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旨在鼓励人们在读书和学习上要不怕苦、能吃苦。所以,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
<正>编者按:"搬迁"二字,随着天津爆炸的一声巨响,再次拨动着人们的神经。近年来,部分省市政府陆续公开了化工企业搬迁的意愿,一些新颁的政策法规也有推动企业搬出城区的趋势
地基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是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实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地基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地基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控制是十分必
《手术》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医学学术电子期刊,由“医视界”承办,由《手术》电子杂志编辑部编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