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Linux操作系統应用》课程教学中的“Shell编程”为例,讲述了在理实一体实践条件下的课堂设计。本文对开展理实一体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理实一体;课堂设计
近年来,以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高职学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实践条件进行了改造,例如,我院在于2012年暑期对传统机房和教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建设了理实一体教室、软件开发室和“校企联合开发室”等实训场地,为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被分院确定为理实一体课程。那么,什么是理实一体课程呢?理实一体课程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文献论述较多的是课程体系设计。而对于课程开发中的微观设计—课堂设计论述较少。本文以“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的“Shell脚本”教学单元为例,探讨理实一体的课堂设计。
一、课堂设计中的一些理念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训课,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是学生操练为主。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要求,主要原因是理论课与实训课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理论课上了然、实训课上茫然的现象。相当多数学生即使在理论课上听讲了,也不会深入思考,更缺少主动学习和拓展训练。因此,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实施理实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认识到以下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点。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每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教、学、做、测”等教学环节。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做起来、动起来”。有些高职教师认为课堂设计就是用PowerPoint、WPS等工具软件做电子课件,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幻灯片上,把原先在理论课中讲授的课件搬到理实一体教室讲。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高职教师要改变这些阵旧理念和传统教法,把原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设计,转变为“以练为主”的课堂设计。
最后,要认识到需做好师生两个角色的教学活动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我为主,只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除了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
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在讲授“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时,在理论课中应首先介绍“Shell脚本”的学习目标,然后讲授脚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在实践课中让学生设计调试一些的“Shell脚本”。实践表明,由于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枯燥的概念与语法,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
首先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自己做”。如何让学生跟老师做呢?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情境教学中的载体。载体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单元的载体可以是案例或项目。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Shell脚本”,笔者精心挑选、设计了一些脚本。Shell脚本是Linux网络管理的范畴,案例一定要具有实际意义。然后,教师把脚本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编辑运行这些脚本,即所谓的“跟我做”。这里不是先教脚本的概念与语法,而是让学生直接应用脚本,使学生首先建立起对脚本的整体认识。脚本与脚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部分,运行产生了结果,对比引发了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的实践性比较强,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下所示:这些脚本文件有哪些共同之处?bin/bash有什么作用?echo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read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Shell脚本的变量需要先定义才能用吗?如何定义用户自己的变量?如何读出变量的值?等等。这些问题由老师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实践表明,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提炼。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操作、上网查询、团队讨论、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和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显得进度流畅、气氛活跃。可见,“问题驱动法”可以很好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
最后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己做”。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熟悉了“Shell脚本”,那么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编写脚本了。首先,教师可以给小组布置一些编程任务,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讨论,一起商量、共同编写脚本。教师要适时分析、引导和点评。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随后,教师再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些编程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脚本编写,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做”。教师也需要做好巡查、指导和点评的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多数学生学会了通过编写脚本来解决网络管理问题。
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由于对“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问题做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跟着老师自己做、带着问题自己学、带着任务自己做”,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弱化“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深入思考“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方法,不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陈辉.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实施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
[4]王慧.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1,(18).
[5]吴复宇.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1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高职计算机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G2011-30)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洪林(1971-),男,成都温江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张霞(1981-),女,重庆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技术。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课程;理实一体;课堂设计
近年来,以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高职学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实践条件进行了改造,例如,我院在于2012年暑期对传统机房和教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建设了理实一体教室、软件开发室和“校企联合开发室”等实训场地,为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被分院确定为理实一体课程。那么,什么是理实一体课程呢?理实一体课程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文献论述较多的是课程体系设计。而对于课程开发中的微观设计—课堂设计论述较少。本文以“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的“Shell脚本”教学单元为例,探讨理实一体的课堂设计。
一、课堂设计中的一些理念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训课,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是学生操练为主。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要求,主要原因是理论课与实训课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理论课上了然、实训课上茫然的现象。相当多数学生即使在理论课上听讲了,也不会深入思考,更缺少主动学习和拓展训练。因此,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实施理实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认识到以下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点。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每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教、学、做、测”等教学环节。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做起来、动起来”。有些高职教师认为课堂设计就是用PowerPoint、WPS等工具软件做电子课件,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幻灯片上,把原先在理论课中讲授的课件搬到理实一体教室讲。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高职教师要改变这些阵旧理念和传统教法,把原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设计,转变为“以练为主”的课堂设计。
最后,要认识到需做好师生两个角色的教学活动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我为主,只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除了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
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在讲授“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时,在理论课中应首先介绍“Shell脚本”的学习目标,然后讲授脚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在实践课中让学生设计调试一些的“Shell脚本”。实践表明,由于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枯燥的概念与语法,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
首先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自己做”。如何让学生跟老师做呢?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情境教学中的载体。载体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单元的载体可以是案例或项目。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Shell脚本”,笔者精心挑选、设计了一些脚本。Shell脚本是Linux网络管理的范畴,案例一定要具有实际意义。然后,教师把脚本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编辑运行这些脚本,即所谓的“跟我做”。这里不是先教脚本的概念与语法,而是让学生直接应用脚本,使学生首先建立起对脚本的整体认识。脚本与脚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部分,运行产生了结果,对比引发了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的实践性比较强,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下所示:这些脚本文件有哪些共同之处?bin/bash有什么作用?echo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read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Shell脚本的变量需要先定义才能用吗?如何定义用户自己的变量?如何读出变量的值?等等。这些问题由老师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实践表明,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提炼。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操作、上网查询、团队讨论、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和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显得进度流畅、气氛活跃。可见,“问题驱动法”可以很好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
最后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己做”。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熟悉了“Shell脚本”,那么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编写脚本了。首先,教师可以给小组布置一些编程任务,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讨论,一起商量、共同编写脚本。教师要适时分析、引导和点评。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随后,教师再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些编程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脚本编写,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做”。教师也需要做好巡查、指导和点评的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多数学生学会了通过编写脚本来解决网络管理问题。
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由于对“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问题做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跟着老师自己做、带着问题自己学、带着任务自己做”,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弱化“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深入思考“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方法,不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陈辉.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实施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
[4]王慧.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1,(18).
[5]吴复宇.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1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高职计算机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G2011-30)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洪林(1971-),男,成都温江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张霞(1981-),女,重庆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