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地缘政治分析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东亚地区的迅猛发展,东亚共同体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东亚共同体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东亚地缘政治方面的离散性和对抗性的存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主导力量的缺失以及东亚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的错位等方面,由于这些困境的存在,东亚共同体建设前景并不乐观,要最终实现东亚地区主义的目标,还需要东亚各国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期刊
王一帆,1988年3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09年素描作品《男人体》收藏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大学时代》获得中国时代杯青年写实大赛优秀奖;2010年作品《世界》入选嘉德国际拍卖会。
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内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坐忘论》与《天隐子》中,他以《老子》、《庄子》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炼方法,自称为“安心坐忘之法”,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对后来的道教理论和宋明理学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并为此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化具有德治的意蕴,德治是治国的一种方略;教化具有社会化的意蕴,是社会化的手段和过程。教化自从西用时起就一直成为社会实践的一项内容,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曾间断,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它在社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朝代,受重视的程度和实际效果有所不同:西周是社会教化雏形阶段,西汉是教化的成熟时期,宋朝是教化的发展时期,明朝是教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四个朝代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兴教化,这与各个王朝建立的背景有关;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四代兴教化也同样有各自的特殊原因。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开国帝王
文章以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三个没有变”的概括性提法为选题背景以及问题提出的原因,尝试对“四大考验”的概括性提法进行展开式分析阐释。就当今中国发展实质,提出中国下一步将要面临着以“中等收入陷阱”为集中表现的“能否调整发展心态、能否跨越发展阶段、能否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改善发展环境和能否突破发展瓶颈”等五个方面巨大挑战,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并积极正视这“五大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在经过艰苦卓绝探索后,逐步迈上康庄大道并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冷战对美国社会造成的诸多影响中,官智合流是最为深刻且最具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出于冷战需要。联邦政府大力扶助社会科学研究,客观铸就今日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出于保卫“自由”的观念,美国学术界积极投身于冷战的战略研究与政策实践,并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冷战的进程。冷战危机下形成的“政治一学术复合体”随形势发展而不断变迁,迄今仍是主导美国国家安全决策的主要力量。
文章从类型概念与作品数量全面性、类型数量、审美个性之间关系入手,揭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认识文学艺术领域特性的必要性。基于弗莱分类理论个案的批评分析,文章提出类型概念不可去除,类型研究必须不断地满足两项指令的要求:实践的和理论的、经验的和抽象的。类型的解释将会持续摇摆于现象描述与抽象理论之间。任何类型理论都是基于一个作品的概念,基于一个作品的想象;作品研究无法做到严格地证实或否定一种类型理论。“历史类型”是文学现象考察后的结果;“理论类型”是由一种文学理论演绎出来的结果,其又可以划分为:“简单类型”和“复
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一书中开篇指出,“物是什么”这一问题既是古老的,却又是根本没有被完全触及和回答的“新问题”。所以说是古老的,是因为这一问题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被提出来,并奠定了迄今一直作为主流哲学对此问题回答的基本理念。
韩社林,1970年生于甘肃。1990年毕业于平凉地区师范学校,1996年毕业于甘肃省教育学院,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刘巨德先生,2007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两周时代由孔子奠定的“正命”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人文趣向,也直接构塑了中国“悲”意识的特殊表现形态,即由“冤”而生“怨”,由“怨”而到“圆”。其中,“冤”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命”意识,“怨”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悲”意识,“圆”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