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生生物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悉生生物学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notobiology)已召开过六次。1981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七次国际悉生生物学讨论会。我国第一次派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本文仅就悉生生物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作一介绍。一、悉生生物学历史回顾悉生生物学以无菌隔离技术提供的各种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实验动物本身以及各种动物特别是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19世纪末,细菌学家巴斯德(Pasteur)根据生物在进化过程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notobiology) has been held six times.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ical Biology was held in Tokyo, Japan from June 29 to July 3, 1981. For the first time, China sent a deleg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o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article only on the history of the living creatures, status quo and prospects for an introduction. First, the history of biomolecular biology Review of bio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to provide aseptic isolation of various animals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itself and a variety of animals, especially animals and microorganisms interdependence and constraints.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bacteriologist Pasteur was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organism
其他文献
着火区域内温度及烟气层高度对被困人员的逃生具有重大的影响。运用CFAST软件对某机场一层一楼远离楼梯口的一个房间进行模拟,通过设置三种工况,得出温度、烟气层高度随时间
这本为今年暑假后初中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用的“世界历史”新课本是根据解放后几年来关于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并且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编写而成的。这是一
今天,全世界进步人民都在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照亮了光辉的前途。正因为如
动物生态学是动物学分科中一门较新的科学,但是关于海洋动物方面在我国古书中也有不少值得介绍的这类资料,虽然由于时代关系,还嫌“语焉不群”,但就尊重我国古代学者可贵的
高中《生物》课本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其意义。这部分知识中概念多、原理深,是全书的教学难点之一
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松原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统计,全市现有比较著名的旅游单体景点334个,涵盖了8个主类的全部,有28个亚类,63个基本类型。其中,五级旅游资源7个,四级旅游资源17个,三级旅游资源36个,二级旅游资源67个,一级旅游资源54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2.67%、6.69%、14.17%、26.38%和21.26%。
《人民教育》1963年10月号刊登了许宗实、王泰然、敢峰等同志批判超阶级的教育思想的文章。他们尖锐地揭示出“母爱”、“爱的教育”、“童心”等教育观点的错误性质。接着,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要求:“通过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并明确指出“化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静态的思维材料动态化,为化解教学难点提供有效帮助。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其
1883年,德国的一位生物学家英格曼(T.W.Englemann)进行了一次很巧妙的实验。他将一束丝状绿藻(水绵)和喜氧细菌一起放在显微镜下的载玻片上,并且从下方用通过稜镜分开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