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语言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文就改革观念提到了以下需要更新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改变陈旧的英语评价方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教育改革与教学效果相统一,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现状;改革
近几年来通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手段的丰富,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他们的整体英语素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滞后,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目前的外语教学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评估方法都是“以结果为中心,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这已不符合社会对英语人才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
高校公共英语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语言基本素质不尽相同,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普遍存在着听不懂,不会说的现象,其症结就是国内的应试教育策略忽视了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就被陈旧的教学方法“扼杀”了,把英语当作了死记硬背的知识,把英语学习等同于四级证书。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上课时大量讲知识和语法,学生下课后主要是背单词,做习题,造成“哑巴英语”现象的产生。教师基本沿用黑板、书、粉笔、老师加课堂的方式,笔记加作业,学生缺少真正的语言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完全是传统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有些高校的英语教学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五步教学法上,其教与学的结果只停留在课本上语言点或语法项目的反复练习,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缺乏语言环境。中国学生往往是把英语分成词汇记忆,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把知识划分地零零散散,这样也很难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几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习一门外语所需要的语言环境,而我们却恰恰忽略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从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学生也很难意识到英语是“熏”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本人认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最终目的也是要满足这一需求。
一、改变填鸭式教学与以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课堂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常见的仍是以老师为中心,单纯的灌输知识,虽然有一些师生互动,但是更多的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比如,在听说课上,不只是有学生被动的来进行反复的听录音,读已经编好的对话,可以大胆尝试增添以语用为目的的社会热点辩论赛,演讲比赛,电影配音比赛等,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也可以是以任务型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实践任务,让他们在课堂外去进行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课上展示其成果。这样,学习既体现在了课堂上,也延伸到了课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二、改变英语教育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水平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强调考试成绩,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评价指标唯一,忽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要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差别的,所以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上,不能只用笔试的评价方法,而应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地评价,改变陈旧的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
三、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刺激,便于记忆,同时提高其学习兴趣。但与此同时我们要认清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全新的教学技术却无法取代替板书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借鉴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精华并配合新的教育技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互相辅助,有利于把知识最大程度地传递给学生。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地展开和完善。只要我们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只要我们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科学的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必然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李守京.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2]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
[3]邹婷,郜冬华.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英语教学研究,2007(9):28-3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现状;改革
近几年来通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手段的丰富,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他们的整体英语素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滞后,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目前的外语教学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评估方法都是“以结果为中心,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这已不符合社会对英语人才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
高校公共英语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语言基本素质不尽相同,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普遍存在着听不懂,不会说的现象,其症结就是国内的应试教育策略忽视了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就被陈旧的教学方法“扼杀”了,把英语当作了死记硬背的知识,把英语学习等同于四级证书。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上课时大量讲知识和语法,学生下课后主要是背单词,做习题,造成“哑巴英语”现象的产生。教师基本沿用黑板、书、粉笔、老师加课堂的方式,笔记加作业,学生缺少真正的语言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完全是传统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有些高校的英语教学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五步教学法上,其教与学的结果只停留在课本上语言点或语法项目的反复练习,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缺乏语言环境。中国学生往往是把英语分成词汇记忆,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把知识划分地零零散散,这样也很难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几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习一门外语所需要的语言环境,而我们却恰恰忽略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从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学生也很难意识到英语是“熏”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本人认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最终目的也是要满足这一需求。
一、改变填鸭式教学与以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课堂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常见的仍是以老师为中心,单纯的灌输知识,虽然有一些师生互动,但是更多的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比如,在听说课上,不只是有学生被动的来进行反复的听录音,读已经编好的对话,可以大胆尝试增添以语用为目的的社会热点辩论赛,演讲比赛,电影配音比赛等,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也可以是以任务型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实践任务,让他们在课堂外去进行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课上展示其成果。这样,学习既体现在了课堂上,也延伸到了课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二、改变英语教育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水平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强调考试成绩,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评价指标唯一,忽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要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差别的,所以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上,不能只用笔试的评价方法,而应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地评价,改变陈旧的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
三、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刺激,便于记忆,同时提高其学习兴趣。但与此同时我们要认清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全新的教学技术却无法取代替板书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借鉴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精华并配合新的教育技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互相辅助,有利于把知识最大程度地传递给学生。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地展开和完善。只要我们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只要我们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科学的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必然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李守京.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2]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
[3]邹婷,郜冬华.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英语教学研究,2007(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