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ku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恰当范读,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视。
  例如:《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语句流畅、优美、动人,情景交融,令人情不自禁想美美地赏读一番。课堂上,我觉得学生要么读得太空泛,要么读得放不开,压着嗓子太过轻幽了,所以我便索性范读了。由于我在范读中声情并茂,感染了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在朗读中也像我那样充满深情,女孩子的个人朗读也很成功,能打动人。满意之余,我又遗憾地发现,男生在带动下也极力向老师、向读得好的女生靠拢了,丢失了个性特色。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的感悟肯定不一样,读法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啊。于是,我立刻提示让他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朗读,同时出示辽阔的草原、漂亮的蒙古包、蒙古族摔跤等图片,并请感悟能力和朗读水平比较好的男生作示范,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来。并给予了他们自由个性练读的时间,这才有所好转。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范读要适时、适度,并非全盘示范、越多越好。充满情趣的内容,更多地应该让学生先品味到位,然后再由学生尝试、练习,甄选出满意的“范读”;同时重视男孩子朗读中的性别特色,鼓励孩子自主尝试,读出个人心中体验,呈现多种表达技巧。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采取: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边朗读边品味,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山的特点的那组排比句群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尝试读出特点,学生在练读时通过声音去诠释山峰的特点。再让学生逐句交流读,按照分句边读边评,引导学生读出山峰的不同形态,并通过听读去感觉山峰的不同形态。最后想象比较读,让学生边听同桌读边在心中想象山峰的特点。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多样性的读来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析句子中每个词语,并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某个特点的喜爱之情去读语句,且放开声尽情读。做到以声入情,读中赏析,读中领悟。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仰慕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久而久之就形成对美的言语的鉴赏能力。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白杨》一课的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是重点,表面上他是在介绍白杨,其实则是在表白自己的心愿,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重点段让学生领悟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思索和探究,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教师可指导学生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领读等等,要使学生读得多、读得深、读得巧,要让学生通过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其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确实,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朗读成为学生的快乐,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让朗读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影视艺术是当代名副其实的主体艺术,这种艺术是声画的有机结合。不同于其它体裁的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  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同于其它体裁的翻译,但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它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佳译能够为影片锦上添花,对丰富国内观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译名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译界的关注。众多学者对书名
在2011年12月21日召开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讲话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继续全面深化乡镇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是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却未见得提高多少。语文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中学的教学调查也显示: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满意率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都不高。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深思。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则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心理学
回顾2003至2008年以来教初三语文的经历,我认为初三语文复习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课外阅读,扩展视野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固然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  首先,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常发现,无论课本中的文章写得如何精彩,但不少学生对学习课文就是
摘要: 新一轮的课改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但因为全新,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
一、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有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句话明确了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实践,述说这项任务的内涵,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语文素养”虽只有四个字,但其容量之大,可谓无所不包。除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之外,天文地理、名人典故,诗词联画;情感意志、伦理道德、与人交际;敏捷思维、慧眼窥豹、伶俐口齿;发音纯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