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管理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存在教师对课堂互动秩序管理不严谨,对学生整体均衡发展关注不足,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不符合当下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互动式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的新课程适应能力,建立新课程教学适用的学生考评体系.通过多种措施强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管理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落实好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
  1 物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管理中的问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不同视角的创新和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课程教学的深入.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问题.研究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管理中的问题并探索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1.1 对课堂互动秩序管理不严谨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后,大部分教师本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大量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环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课堂秩序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师对互动时间把握不准.高中生本身自制力差 ,调查显示小组讨论过程超过三分钟,部分小组讨论的内容就会脱离课堂.部分教师对物理新课程要求理解不准,机械地认为小组讨论时间越长,问题探讨的更深入.其二,教师对学生自主发言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并不等同于在课堂上采取放羊式管理模式,对学生意见的尊重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毫无点评的肯定与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讨应建立在教师正确引导的基础之上,如果以放任式管理代替开放式学习难免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1.2 对学生整体均衡发展关注不足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法、实验论证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形式毫无疑问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础差异化表现的管理.对物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新课程教学无异于如虎添翼,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但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而言,如果缺乏教师必要的知识引导和基础铺垫,往往对新课程教学方式不知所云,适应性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没有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忽视了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不足.另一方面对物理实验现象缺乏必要的总结和理论解释,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特别是涉及到天体运动、磁场、电场等方面的知识时,如果死板地强调自主学习,可能会导致南辕北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1.3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不科学
  物理新课程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大形势下的产物,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有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虽然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但对学生素质的测评仍以卷面成绩为主.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物理实验、现实应用的要求也很高.然而在现有的学生素质测评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对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核.从总体上讲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考核内容必将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重点.考核单一就会导致物理教学的单一.用新瓶装旧药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只是流于形式化的新课程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路径的改革.
  2 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路径
  物理教学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因此,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正确引导学生逐渐喜欢上物理课.
  2.1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开展互动式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的塑造.在新课程教学下,高中物理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鼓励学生互动讨论、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应负责好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对讨论学习过程的监督.一方面,小组互动应在教师既定的问题下开展,并由教师限定时间,要求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主观意见,以此督促小组讨论集中于课堂问题上.另一方面,对自主学习下学生给出的意见进行有区别的点评.对有创新、有思想的观点予以表扬,对无关问题,漫无边际的观点予以否定.从而构建鲜明的课堂评价体系.有助于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带着问题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的新课程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发掘个别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学习潜力,更要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而言面临的是不同的挑战,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可以按照学生的物理基础分为A、B、C三类,A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对知识应用灵活的学生;B类是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拓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C类是物理基础差,难以跟上自主教学步伐的学生.在设立课堂讨论小组时应将三类学生合理搭配,实现以优带劣,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总结或课堂知识讲解时应全面考量班级整体的接受能力,避免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
  2.3 建立新课程教学适用的学生考评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不仅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体现在学生考评系统中.只有建立真正的素质至上的测评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新课程的教学意义.其一,高中物理理论知识的得出很大一部分都基于物理实验,因此应将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考察纳入测评体系当中.以此提高学生和教师对高中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二,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纳入期中考核范畴.例如新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思考问题的创新度等都应作为综合评价学生素质的要素.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成熟,解决好当前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好、定位好自身在学生学习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既要当好引导者,也要当好管理者,进而保证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他文献
摘要 河北省石家庄市金马小学教育集团探索“三维四级”新型校本研修模式,打造适应集团化办学要求的优质师资队伍。第一级为“专家引领,导航笃行”,旨在引领教师明晰专业发展的方向,系统积淀学科专业素养。第二级为“骨干辐射,全面提升”,主要通过成立“三室一团”、实施“青蓝有约”等方式,建立层级导师“带教”网络,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持系统。第三级为“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同伴互助运行机制。第四
创客(Mak-er)“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行为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悄然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这样的行为启发了笔者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再思考和再实践.  现代化教育要求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传递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行为的开展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努力通过学校和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行为去培养学生如何去学
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我的认知里一直觉得真正的村庄除了炊烟、小路、狗吠、院落以及纯朴的村民外,还应有一位带着旧味陈品的老人和一棵庇人以阴凉的老树。而回忆起我的老家,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比较,通过比较事物相异或相同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物理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许多知识点和规律都具有可比
1因藻类造油勇夺英特尔科学奖的美国女孩  2013年3月12日,17岁的女孩因利用藻类植物制造生物燃料油的成就战胜另外39名决赛选手,勇夺当年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的第一名.Sara Volz在自己的实验室用人工方式培育出含油量极高的藻类细胞,这一创新有望解决人类的能源困境.经过核算,同样产出一桶油,实际成本价格竟然不到2美元.因为这一重大成就,美国
2015年6月,我们以“教师的因素对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影响”为题,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年级84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有了明晰的指向.  1 加强理想教育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这六科理科高考科目中,物理学科是最难学的,见表1.学生在回答“你自认为物理学得‘A很好’、‘B
1问题的提出  原始物理问题是自然界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能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做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  原始物理问题与传统的物理习题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物理习题“掐头去尾留中段”,只关注图中的“演算、推导”环节.而原始物理问题没有直接的已知量,学生需要根据真实的情境,通过假设、抽象等过程获得所需的变量及数据,建构理想的模型,犹如“剥丝抽茧”,结论最终“破茧而出”.根据自组织表
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不仅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还能向教师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疑惑,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我国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灌输式的教育较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养成了学生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十分不利,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我国高中物
近年来,很多中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不断推行多种教育改革,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阶段,物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服务,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通过何种方法进行物理实验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透彻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值得深思.实际上,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
发现是引起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源泉,即发现在先解决问题在后的逻辑哲理.评价是指对事物、思想及行为的优良可劣的价值认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对教材的发现与评价、对教法的发现与评价、对学习方法的发现与评价、对测试题及其测试效果的发现与评价、对学科思想方法的发现与评价及对师生间情感的发现与评价.只有发现及时评价到位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 对教材的发现与评价  现行教材是由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