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智慧的班主任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方面,具有复杂多变性,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握教育时机。我深信,凭着班主任的智慧,班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会 诊”
  
  我当班主任二十多年,所带的班连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我个人也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这与我长期坚持“会诊”是分不开的。
  每周星期三,我都会利用一点时间与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一起“会诊”,互通班上情况,交换意见。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一是有利于班主任全面、准确地掌握班上的情况,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成绩、表现、进步都比较了解,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帮助班主任“对症下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有利于调动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避免出现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状况;三是有利于树立任课老师的威信,培养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前段时间,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是,我与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会诊”后,大家分头行动:生物老师结合植物栽培讲粮食生产的艰辛,政治老师结合国情讲节约粮食的意义,数学老师指导学生算经济帐,学生干部建立“节粮监督岗”,班上召开“反浪费”主题班会。很快,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学法律,改班规
  
  有一次,小虎同学上课迟到,我便按照班规罚他沿操场跑两圈。事后小虎将我这个班主任告到了校领导处,指出“电视上说老师对学生实行体罚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考虑到班规是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通过的,因此,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一次“学法律,改班规”活动。
  星期一下午的班会时间,我请派出所的同志到班上给同学们进行法制知识讲座,然后又找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发动同学们对原有的班规逐条进行梳理、修改。最后,大家共修改了“违法”班规12条,如过去班规规定“学生故意损坏公物要罚款”,由于学校不具有罚款资格,现改为“责令其照价赔偿”;将过去“学生上课迟到、不专心听讲、打架骂人要被罚站、罚扫地、罚抄作业”改为“在班上唱一支歌、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向同学真诚道一声歉”。因为修改后的班规更富有人情味儿,所以同学们都欣然接受。同时,我还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师十禁语十禁事》张贴在教室里,督促教师接受学生监督。
  通过开展“学法律,改班规”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们遵守班规班纪的自觉性。因不接受体罚而向学校领导告状的小虎,现在像变了一个人,变得听老师的话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他在日记中写道:“原来老师总是把我当成坏孩子,我心里很别扭,我需要被尊重。现在,我在老师心里有地位了,我想,我该好好学习了。”
  
  小小礼物寄深情
  
  逢年过节,同学们都会给任课老师送一份礼物。为了防止同学们像往年一样互相攀比,大手大脚乱花钱,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改革”:要求同学们自制卡片,在上面写上心里话,然后赠送给任课老师。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星期一的课外活动,同学们带来剪刀、彩纸、蜡笔、糊精,自制了贺卡。卡片虽然不够精致,但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卡片上那些发自内心的话,不仅让我们感动,而且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老师像“母亲”,更应像“大哥”、“大姐”。
  ——老师,请您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对待我,您可知道您那鄙视的眼神,曾使我进取的火花一次次被泪水湮灭。
  ——老师,请不要用那样的话对我,那一句句伤我自尊的话,就像一把把利剑刺进我的心窝。
  ……
  收到学生们别具匠心的礼物,老师们都很欣慰。有的老师说:“这一份份小小的礼物,代表着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它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
  
  打开学生心中的结
  
  我在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个叫小婕的学生,品学兼优,活泼开朗。可进入高三下学期后,她却一反常态,总是郁郁寡欢,不大爱和其他同学交往,上课时也没有了往日的活泼。第一次模拟统考的成绩出来了,她的成绩下滑很快。她心中到底有什么“结”解不开呢?通过反复询问,她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她怀疑自己是父母抱养的,而亲生父母就是经常来看她的远房亲戚。她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弃儿,没有依靠,因此心里很痛苦。
  我一边开导她一边想妥善的解决办法。通过和她父母反复交谈,我证实了她的怀疑。但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向她说明真相,他们担心到头来会“鸡飞蛋打一场空”。做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颇费周折,我从三个方面来说服她的父母:一是纸包不住火,终有面对这件事的一天;二是高考迫在眉睫,心结不解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三是要充分相信18年来培养的感情不会白费。终于等到了“和平解决”的这一天,她的亲生父母、养父母和她坐在了一起,大家以诚相待、以情相待,那种场面,至今还让我感动。
  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她又回来了,她一脸幸福地告诉我:“谁也没有我幸福,因为我有两个家,有双倍的父母的爱。”那一刻,我深知如果没有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没有家长的理解配合,单靠老师的安慰和同情,也许会耽误了这个孩子。
  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在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时,班主任必须争取和依靠家长的紧密配合,携起手来,共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开学生心中的结,还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培养“小班主任”
  
  一次劳动课上,班上的“活跃分子”小明学着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样子“批评”一个偷懒的学生,引得周围的同学捧腹大笑。瞧他那神气劲,还真像一位班主任呢!事后我想,何不让他们学当“小班主任”,尝尝管理班级的滋味呢?
  “小班主任”制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跃跃欲试,都希望早点轮到自己当“小班主任”。有的同学提前几天就把班主任计划写好了;有的“小班主任”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的“小班主任”主动征求任课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
  这些“小班主任”恪尽职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小国看到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严重,便主动召开了“节约粮食”主题班会,并向全校师生发出了“珍惜粮食”的倡议书,在学校带了个好头。后来,他被同学们评为“最佳小班主任”。
  开展“小班主任”活动,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小明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认为当老师很容易,所以有时会故意给老师出难题。通过学当‘小班主任’,我知道了当老师既光荣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当一名真正的班主任。”
  
  赞美的力量
  
  小恒是班上的一名“问题生”,虽然经常被责令叫家长、写检查、做保证,可每次都是收效甚微。这不,今天我一进学校,就在板报栏里看到了他的违纪记录。原来,午休时他在寝室大声喧哗,不仅不听劝告,还和寝室管理员顶嘴。他的这些“恶习”让我忍无可忍。面对这样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再次的说教、训斥、写检查还会对他有作用吗?或许我应该尝试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嗯,就借鉴巴贝姆族人“赞美犯错之人”的办法吧。
  上课时,我索性不讲新课,而是把这个“惹事生非”的家伙叫到讲台上。小恒低着头,诚惶诚恐:他应该是在准备接受我的“电闪雷鸣”吧。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夸一夸小恒同学。请你们说说他的优点,要从不同方面客观地赞美他,看谁有一双善于捕捉他人优点的眼睛。”
  我的话一说完,同学们一片愕然,58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我。小恒也目瞪口呆地抬起头,似乎不相信我的话。
  “是的,同学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来说说看。”
  我用肯定的眼神给同学们以鼓励。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男同学举起了手:“老师,小恒同学很爱劳动,每天都给教室洒水。”
  第二个同学站起来:“老师,小恒同学拾到了一元钱的饭票,还给了失主。”我暗自欣喜。
  “老师,刚开学时,他还自告奋勇地帮您抬书呢!”一个女同学来不及举手就站起来大声说。“是吗?我应该谢谢你!”我不失时机地扭头对小恒说。他的脸一下红了。
  “老师,他还夸您课讲得好,知识丰富。”他的同桌也抢着说。
  “老师,他还主动给老师倒过垃圾。”
  “老师,我们值日时他帮我们扫过地。”
  ……
  同学们的赞美从四面八方涌来。再次看小恒,发现他的眼眶里亮晶晶的。这时,学习委员小珂走上讲台,对小恒说:“你看,你有这么多优点,我们都得向你学习呢!”
  这下,这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小男子汉”竟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哭出声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上前握住他的手:“小恒,同学们都在关注着你呢,你为班集体做过那么多好事,那你以后能不能继续发扬你的优点,改正错误呢?”
  他流着泪使劲地点点头:“老师,请相信我!”
  三个月过去了,小恒“脱胎换骨”,面貌全新,期末被评为学校“文明之星”。
  后来,我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上摘抄了一个哲学家的话: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种上庄稼;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
  责任编辑/李春娥
其他文献
教学伦理是指内化的应然价值,能够作为教学行为、教学目的的指引。按照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的过程就是“师道”的过程,教学伦理即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为师之道、求学之道。“道”犹如无形之手,把控着教与学全过程的正义与公平,明确了教与学的本质都是道法自然、遵循规律、保守本真;要求教师之“教”必须有人性的光辉,学生之“学”必须有成人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追寻
问: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一言堂”现象确实少了,课堂热闹很多。但在评课时,大家把“热闹”作为一个硬指标,难道热闹的课就是好课吗?    答:新课改以来,中小学课堂的确“热闹”了很多,但有些课堂一味追求“热闹”的形式,偏离了新课改的真正理念。要知道,“热闹”的课并非都是好课。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关键要看它是否把握住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课堂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无论什么形式
泉城济南,美丽潇洒。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之滨、泰山之阴。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这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济南的冬天
榜样教育不是一味铺陈榜样的伟大事迹,而是用榜样富有人情味的轶事、佳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榜样应该有丰富的故事,一个没有故事的榜样,犹如干枯了的动物样本,激发不起任何的生命激情。    榜样,是教育尤其是德育不可或缺的载体。没有榜样,就没有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就难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多年来,我们的榜样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动力不足的危机。  首先,榜样教育说教色彩过于浓重,大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普遍缺乏吸引力,同时还背负着“道德说教”“道德灌输”的恶名,教授课程的教师也因此不受欢迎。事实上,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想层面的内容,靠讲解、灌输是形成不了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认清传统学校德育的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德育观。以人为本,落实到教学中,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过有意义的生活,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深圳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提出“以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就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教育是直面人的成长的,德性的培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教育不应该是灌输、控制、否定,也不应是对个人的规范约束,应是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和提升,应体现为唤起学生成长的内需,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给予学生成长的助力。德育需要回归“生生之美”,回归生命之创造、生活之趣味、生态之和谐,用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引导学生成为规范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50号,现有初、高中教学班共58个,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260多人。学校以“培养三年,服务一生”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能自主发展的具
1973年,正值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十周年之际,北京雷锋小学的前身——双寺小学的老师们,决定借十周年这个东风,把雷锋叔叔“请回来”。老师们动情地给同学们讲了雷锋的故事,同学们听后感动极了,决定给雷锋班写一封信。可是,信写好了,雷锋班在哪里呢?大家并不知道。想来想去,同学们只好在收信地址一栏写下了“沈阳部队雷锋班收”。感谢邮局,感谢部队领导,感谢那些不知名的热心人,这封投寄地址不明的信,
长期以来,师专音乐教育专业为国家、地方的文艺建设,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音乐人才和音乐师资。但是,现行师专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与知识经
漫步在校园里,给你视觉冲击的可能是整洁的小路,也可能是走廊两侧“会说话的墙壁”,亦或是校内精彩纷呈的“文化一条街”,但是,在我看来,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个个举止大方、彬彬有礼的学生。如今,在我校每位教师的眼中,学生才是校园内真正的文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优秀品质具体化、育人工作全员化、社会问题校园化、德育工作日常化,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    优秀品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