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时代的食堂菜谱(二)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办公共食堂?办公共食堂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是倡导者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
  经过全党动员和全民讨论,全国上下很快达成共识:公共食堂好处多。
  
  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办好公共食堂》的社论。社论认为,办好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实现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和生活集体化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农民集体生活习惯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一个关键问题。社论提出,公共食堂要在农村和城市普遍建立起来,成为我国人民的新的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各地给中央有关公共食堂的报告,都竭力鼓吹社员们的积极拥护和食堂的无比优越性。譬如,贵州省委在《关于目前农村公共食堂情况的报告》中这样称赞食堂:“人民公社真正好,办好食堂有依靠,饭热菜香吃得饱,生产劲头高又高。”
  河南鲁山县红旗人民公社总结公共食堂有20个好:解放妇女好、节省劳力好、改善伙食好、节省烧柴好、节省灯油好、节省粮食好、节省家具好、妯娌婆媳关系好、出工整齐好、学习文化好、开会方便好、批评表扬好、布置生产任务方便好、政治教育好、大伙团结友爱好、改造二流子好、监督敌人破坏好、对老人小孩好、对病人照顾好、生产搞得好。
  据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说,河南普及食堂后,每个社员每天可节省3个钟头,提高劳动生产率30%,同时使600万个妇女劳力从家务中解放出来。“这样庞大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难道还不是最主要的政治问题吗?”
  这是平江县正在田间劳动的青年男女对食堂的讴歌:
  阳春三月唱食堂,唱得心里乐洋洋;
  食堂之红赛杜鹃,我们住在天堂中;
  吃得饱来穿得暖,运肥战线逞英雄;
  育秧好比育婴儿,要夺增产第一功。
  共产党,像爹娘,共产主义是天堂。
  公社化,是桥梁,公共食堂大解放。
  丢掉火杈上战场,心花怒放闹生产,
  要与男子比高强。
  此外,舆论还一致认为,公共食堂可以改善生活,增进营养。据《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载,河南孟津县横水乡红旗人民公社,“办了三百多个人人称赞、个个叫好的公共食堂,从9月份起已经做到一个月90顿饭菜顿顿不重样。”湖北光化县则召集著名厨师和公社有经验的炊事员,共同研究出了“公社一星期饭菜谱。这个饭菜谱七天不重样,而且又富有营养”。且看其菜譜是如何安排的。
  看到这些五花八门的菜谱,那些世世代代啃着窝窝头的农民谁不垂涎欲滴?谁还愿自找麻烦自家开伙?
  农民群众参加公共食堂,最让他们兴奋的是那句“吃饭不要钱”的口号。对于祖祖辈辈为吃饭而发愁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吃饭不要钱”确实太有诱惑力了。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造成的经济危机中,农村公共食堂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几亿农民在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实现了集体劳动以后,一夜之间又改变了生活方式,吃上了大锅饭,过上了集体化的生活。这是开天辟地第一遭。实际上,“公共食堂”这一集体主义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农业生产作出的脱离实际的判断的结果,从根本上并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事实是无情的,它最终宣告了这种共产主义乌托邦的破产。(全文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膝痹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机理探讨。方法将60例膝痹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乡下的母亲识不了多少字但与老人家在一起她总有扯不完的话题谁家的儿子如何不争气
1925年,陈寅恪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一次,他在课堂上对同学说:“我有个对联送给你们: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同学们听罢,如坐春风、喜不自禁。因为当时国学院
<正>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长期用药,使这部分患者在用西药的时候十分注意阅读说明书,对具有明确肾损害的药物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在此情况下,一些
<正>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胡庆余堂"创业时禀承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药方,精选道地药材,精制丸散膏丹,因药效显著,
传统的东方审美观以白为美,所谓“一白遮三丑”,从古至今,人们对白皙肌肤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中药美白最受青睐的莫过于带“白”字的中药。使用这些中药,真的能美白吗?  内外因素致皮肤暗淡  美白的话题不分年龄,不管你是少女还是熟女,都会遇到色斑、皮肤暗淡的烦恼,太阳紫外线、电脑辐射、卸妆不够都是皮肤长斑、皮肤暗淡的根源。  外因:风吹日晒、污染辐射(比如卸妆不干净,化妆品中的色素和有害物质残留在皮
一碗拌粉,一碗瓦罐汤,对许多南昌人来说,一天的生活就是从一钵热腾腾的瓦罐汤开始的。寒冷的冬天,小罐煨汤端上桌,舀一勺浓汤,吹上一吹,喂入口中,就着爽滑的米粉,鲜美得让人直吞口水,既暖胃暖心又营养滋补。  瓦罐煨汤是江西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唐《煨汤记》中记载有“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汤,天下奇鲜”。瓦罐汤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当时南昌有一个才子与友人郊游,在野外烹制食物。剩下
农机深松整地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保护性的土壤耕作方式。近几年,随着拖拉机动力的增加及配套新技术新机具研发成功,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础和条件,是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