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转“白”的山西综改一号工程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梁市及汾阳市领导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提出让 “煤”资本改姓“酒”,被誉为富有远见的创意。
  唱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离不开“杏花村里开杏花”。产于汾阳市北杏花村的“杏花村汾酒”是山西的名片,杏花村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杏花村曾发现有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从出土器物可以判断当时就有酿酒的活动。1400多年前,《北齐书》中就记载有“汾清” 的酒名。汾阳当地至今仍保有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古井、石碑、牌匾、老街…… 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优胜金质奖。
  杏花村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近年来,汾酒与国内名酒相比,差距明显拉大,建设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保护杏花村汾酒千年品牌,成为吕梁及山西重大的经济、文化课题。
  2010年9月28日开工建设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根据山西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而规划的,既是山西省重点项目,又是吕梁市经济发展由黑转白、由地下转地上、由污染转清洁的“一号工程”。发展区上连酿酒高粱种植,下延酒糟养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龙头项目,体现了重大工程建设的“汾阳速度”和“杏花效率”。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遵循“品牌共享,集中发展,统一管理,创优环境,多元投资”的2O字方针,按照“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 的两权分离模式,建设集生产、营销、旅游度假、文化为一体,酒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发展区的近期规划概括为“35111”,即用3年时间,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投资126亿元,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远期规划概括为“22155”, 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100万亩高粱种植,实现利税50亿元,安排5万劳动力就业。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基础工程、是重振汾酒雄风的品牌保护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惠民工程。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已确定的投资建设主体有汾酒集团、中汾酒业投资公司等1O余家企业。中汾公司是由从汾阳市煤炭领域退出的企业家投资设立的,是发展区最大的投资主体。
  吕梁市市长丁雪峰指出,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呈现出“快、稳、好”的局面,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优化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体现了政府引导“煤”资本改姓“酒”的思路。在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风暴之后,一大批退出行业的资本在各种投资领域前歧路徘徊,各地政府也都希望将资金尽可能地留在本地,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山西汾酒恰在此刻为钱发愁。五粮液在1984年,它的总量及销售收入只占汾酒的十分之一,到2009年就达到了汾酒的10倍。业内人士认为,汾酒发展滞后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不足。
  而今,恰恰是政府作了煤和酒、黑与白的“大媒”,手握重金、亟待寻找投资出路的“煤老板”在政府的引导下转投“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模式是“煤老板们出银子,汾酒集团出品牌技术、托管经营”。
  白酒、煤炭,一白一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在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中,吕梁有百余个煤矿退出煤焦行业,大笔资金闲置。吕梁市及汾阳市领导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提出让 “煤”资本改姓“酒”,被誉为富有远见的创意。
  相比于耗能巨大的煤炭行业,白酒是典型的低碳产业,万元产值能耗仅几分钱。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整个发展区将实现循环经济,酒厂剩余的酒糟将用于动物饲料,动物的排泄物将成为酿酒高粱的肥料。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将是集生产、经营、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以此推动吕梁市及汾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汾酒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业界老大。但时过境迁,放眼全国,酒业市场早已形成贵酒茅台、川酒五粮液及泸州老窖三雄争霸的局面。多年来,汾酒集团也一直想扩大规模,增加产能,但总会面对企业自己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如今,省、市、县三级政府鼎力支持,一批从煤焦领域转型而出的民营资本正在摩拳擦掌,这一切,对汾酒集团来讲不啻是天赐良机。
  杏花村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表示,只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千年汾酒跨越发展、再展雄风不会是梦。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诞生过程中,没有政府的强拉硬拽,只有牵线搭桥和协调服务;运行的体制不是拉郎配和强迫参与,而是股份合作、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等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下的互利共赢。
  一位投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的煤老板表示,搞煤矿的发家致富靠的是政策机遇和大胆冒险,这只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特有现象,低科技含量的生产方式退出市场那是早晚的事。所以,把赚的钱转变成新的生产力去发展经济,将积累的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为民造福,应该是每一位有良心企业家的责任。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觉得投资杏花村酒业是明智的选择,托管经营这一全新的模式,以及汾酒集团目前的发展势头也为他所认可:“就好比是待嫁女找到了如意郎”。
其他文献
On Feb 25th, SAC published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guidelines. Securities firms have to meet
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地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全旗13个乡镇苏木121个村嘎查,总人口24万人,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6元,是国家级贫困旗县。农行四子王旗支行客户经理在农牧区受理贷款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四子王旗支行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以
相对穷的人补贴相对富的人,造成的问题不仅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是寻租腐败的普遍。  收入问题  为何高速增长带来收入分配和腐败问题?  古语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过去3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每个人都得到好处。我是研究农村经济开始的,中国各地城乡我跑得比较多。不管是穷乡还是僻壤,现在的生活都比30多年前好多了。  上世纪80年代,我去宁夏调研,有些农民家里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穿,大姑娘看到生人往
中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对于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来说,20%的节能目标标志着政府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而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数字是:中国政府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郑重承诺。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
这是一位可敬老人与和中外记者在人民大会堂的第10次相约!   这是一位70岁长者与在场的“记者朋友”聊了整整3个小时的真心话。  这是温家宝总理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两会”记者会,许多老记者称这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次记者会”  14家媒体的提问涉及各方关注热点不乏诸多敏感尖锐问题。温家宝不仅不回避,而且还在期间与大会发言人低声商议延时,精彩回答不断。同往年紧扣记者问题作答不同的是,他这次说了很多感慨和
城乡一体化要通过城镇化实现  “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什么是城镇化。要讨论得先把概念厘清。”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以介绍让不少人困惑的基础概念作为采访的开始。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根本是因为我国是由城乡二元结构组成。肖金成表示,农民与城镇居民在户籍、土地、(住房)社保、电力制度、甚至在生命价值的体现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如:车祸理赔),中国要和谐发展“以人为本”面临的不
2008年1月16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2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  2008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是国家对云南的期望,也是云南省省长陈豪在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一再强调的重要内容。  陈豪指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要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而从现有实践可以看到,在生态保护方面有着惨痛教训的云南近年来的确在举全省之力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但如何向排头兵这一更高的目标
水是生命之源。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均与水息息相关。中华文明史上的大禹治水、  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无不显示出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水资源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引黄入晋工程成功实践向世界昭示:中国人  有能力、有信心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将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也是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山西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创客”、“众创空间”等新鲜词一度成为今年上半年的热词。各地方政府积极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的有利举措屡见报端;各行业也积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