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内涵与实施方法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探究;内涵;内容;方法
  目前,在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人们普遍从操作层面去理解探究学习的内涵,往往把探究学习当成一种方法或教学模式去实施,而没有注意其中的深含的教学思想,在教学目标方面,很多人也认为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一样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窄化了学习内涵,造成形似而神不似的探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探究学习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结合探究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探究学习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强调一点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者。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1.作为一种教学目标的探究。教学目標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所谓指向作用,指目标 能把师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与目标有关的教学现象上,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激励作用,指目标作为预期结果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标准作用,指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对教学起反馈调节作用,以考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当然,作为探究的教学目标能否起到上述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课程内容制订合适的探究目标,即行为目标。这种目标不能像教学目的那样笼统,而应当明确、清晰、具体,应满足学生是行为主体、采用行为动作、限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四个条件,即便是生成性探究目标,教师也应当按照行为目标的要求来引导生的探究活动,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作为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作为方法的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开展的学习活动。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不是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与真实的科学探究也不是一码事,因此不能认为文献中所描述的科学探究程序就是探究方法采用的程序。教育者就根据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对科学探究程序 加以改造,设计适合的探究教学程序或模式,使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既“形似”又“神似”。教学方法的探究还应避免唯理论与经验论,还应考虑其本身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作为方法的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精神,它更选用于可以引出多种假设的学科内容,尤其是在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论,找出现象的因果联系时更有效。但太简单、太复杂或事实性知识不宜采用探究方法,所以,教师应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发展水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采用以及怎样采用探究方法。
  3.作为教学原则的探究。作为教学原则的探究,是指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先不把现成结论直接呈现化开学生,而是尽量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使他们养成主动、自主的学习习惯。将探究定位成学科教学原则、看做是学科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意义。它既可表明探究高于方法,又避免理解上混乱。方法层面的探究强调操作性,运用时关键在于遵循探究的基本程序,原则层面的探究强调指导性,运用时关键在于把握探究的基本精神。此外,它还有助于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当然,探究性原则的确立并不是出于理解上的方便,学习不是从教师或书本上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个体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必须由学习者本人来完成,不能由他人所取代。将探究确立为教学原则,要求学生不是接受现成知识,而是尽量通过探究获得结论。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2.深入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3.善于质疑、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适时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贯穿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学习阶段。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對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自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重视起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时,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逐渐展现出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利用提问艺术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为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 要:中职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既是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美、感受美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宗旨。本文从感知、想象、情感等角度探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美感体验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既是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文本。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让学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給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能够为很多课程的教学发挥很积极的辅助功效。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良好营造,还能够有效的多样化课堂教学,并且丰富知
摘 要: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加深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数学的标志,数学文化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切实促进数学文化的渗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与大家分享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应用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开设近百年却始终不断进步的学科,拥有着其极为绚丽的文化色彩。在历史的潮流下,数学文化非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不乏精彩之处,在新课改号召下,广大数学教师也在积极配合探究新式教学策略,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精彩课堂的呈现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等待;游戏  近些年,小学数学教学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如何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增强数学课堂的快乐氛围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的第一重任。我在数学课堂上也尝试通过等待、游戏和动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教学阶段为周期的、培养小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基础学科,小学科学本身是一门极具探索性与活动性的学科。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容易对新颖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现代信息化也使得小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相关的多媒体、游戏等具有浓厚兴趣。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将二者之间联系起来,利用好近年来广泛普及的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信息
摘 要:通过构建有效教学课堂,多元评价学生个性发展,以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模式,全面发掘学生潜能,让他们在互助与互动中学习成长。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会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会只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使教学变得有效、生机、活力和灵活。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合作探究;多元评价  在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的今天,数学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英语作文的形式有说明文,议论文,叙述文和描写文四种。不论写哪一种作文,你都必须首先选词,造句,然后组段,成文。因此,同学们学习用英语写作文,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忙于追究说明文怎么个写法,议论文怎么个写法等等,而应该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练习写作文的基本功,也就是学习和获取选词、造句、组段、谋篇的知识和能力。  一、选词  词是选句的原料。选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分辨语体。英语词有书面语体和口语体之分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幼儿园时期存在明显额的差别,所以在今后的很长一段发展时间下,学生的发展都和书写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所以小学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实现有效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对书写进行更有效的规范与训练。为此本文就将针对小学生的书写习惯养成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