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护理7大要点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声响亮啼哭,面对一个有着自己基因的小生命,新手父母顿觉无限喜悦,同时更多的是突然有责任感了,对宝宝的健康十分关注,宝宝的一个喷嚏、一声打嗝都可能成为非常话题。真可谓“一个孩子全家宝,照料孩子全家忙”。怎样照料新生儿,才能专业细致、不慌不忙呢?
  1.脐部护理
  分娩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变黑,一般于出生后3~7天在脐部皮肤与脐带交界处脱落。脐带脱落后1~2天,脐窝可稍潮湿,但其周围皮肤正常。新生宝宝的脐部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脐带脱落前
  ①干燥与清洁 干燥、清洁是新生宝宝脐带能尽快脱落的重要环节。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要保证宝宝脐部干燥。宝宝出汗或洗澡后,要用消毒卫生棉球或纱布擦去宝宝脐部水分,特别应注意脐带根部不能存水。
  ②不要让尿布遮住脐带 如果宝宝使用的尿布过长,遮住了脐带,势必会造成湿热环境,极易引起感染,并推迟脐带脱落时间。
  ③每日细致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脐带有无出血、红肿,脐带根部有无肉芽组织形成。
  ●脐带脱落后 臍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脐窝;在脐带脱落、创口未愈之前,应避免爽身粉的局部刺激,否则,脐部在异物刺激下易发生慢性炎症,形成脐肉芽肿,常表现为一小的樱桃红色肿物,表面有分泌物,经久不愈;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有红、肿、热时,常常提示脐部有感染,最好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治。有些宝宝,尤其是早产儿,脐带脱落后,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在哭闹、咳嗽、排便时更明显,这就是“脐疝”,需适时就医。
  2.皮肤护理
  新生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角质层很薄,皮下毛细血管特别丰富,而防御功能很差,很容易受汗液、大小便、灰尘、奶汁的刺激而发生炎症,一旦皮肤破损,细菌便会乘机而入,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新生宝宝的皮肤必须保持清洁,应勤给宝宝洗澡。宝宝用的毛巾、衣物、尿布、盖被等,最好用细软的棉布制作,并保持清洁,以免损伤和污染皮肤。
  3.眼、耳、鼻护理
  ●眼 新生宝宝的眼部一定要保持清洁,每次洗澡、洗脸时要先将眼睛部位擦洗干净,平时也应注意及时将宝宝眼睛内的分泌物擦去。如果眼部分泌物较多,可滴妥布霉素眼药水,每眼每次滴一小滴,每日3次,如滴药2~3天后仍有分泌物,就应请医生诊治。如果发现有睫毛倒向眼内,可用消过毒的手将眼皮轻轻拨开,使睫毛离开眼球即可。
  ●耳 新生宝宝耳道内会有污垢,主要是乳汁或眼泪流进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用卫生棉签轻轻探进宝宝耳内,然后慢慢旋转。这种方法一般能将污垢粘出来,但要注意不能将卫生棉签探入耳朵深部,操作时要将宝宝的头固定好。
  ●鼻 新生宝宝只用鼻子呼吸,鼻一旦被堵就会影响呼吸,所以要经常为宝宝取出鼻垢、鼻涕。可用卫生棉签在宝宝鼻内转动,以清除污垢,但不可过深,也要固定住宝宝的头以防乱动。
  4.臀部护理
  ●选好尿布 要选用细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布来制作尿布,最好用白色或浅色的布,以便观察大小便性状。不要用塑料布等不透气的材料包在尿布外面,也不要用卫生纸垫在尿布里面,否则会妨碍湿热散发、增加对皮肤的刺激。
  ●勤换尿布 宝宝尿湿后要尽快更换干净尿布,换下的尿布要用中性洗涤液清洗干净,并用开水烫或煮一下,在阳光下晒干再用。
  ●常洗屁股 宝宝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洗净屁股,宝宝腹泻时更应注意。洗净擦干后,可涂适量护肤油剂,保持宝宝屁股干爽。
  5.体温护理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较薄,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既可能因过冷造成体温过低,也可能因环境温度太高而体温升高。过度保暖,环境温度升高,会使新生儿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继而大量出汗,使体内液体大量丢失,出现脱水、酸中毒、缺氧、脑水肿等一系列表现。如果过热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新生儿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癫痫或死亡。可见,保暖不宜过度,否则危害极大。家长可根据室温、宝宝的状态等判断保暖是否恰当。
  ●保持适宜室温 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通风良好。
  ●衣被不宜太厚 原则上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热且全身无汗为宜。如果宝宝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5℃(无疾病时)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表示保暖过度,应减少衣被或松开包裹。如果宝宝手脚发冷、体温在36℃以下,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当升高室温,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措施。
  6. 减少吐奶
  新生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会慢慢好转,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其实,只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宝宝吐奶。
  ●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 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让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宝宝吐奶概率会比躺着吃奶小。
  ●喂奶完毕让宝宝打个嗝 喂完奶后,把宝宝竖直抱起,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7.预防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抵抗力低,细菌很容易从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新生儿体内而致感染。而且感染后不易局限,常扩散而发生败血症等,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预防新生儿感染非常重要,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新生宝宝居室必须有充足的阳光,容易通风,空气要新鲜,要温暖舒适。打扫房间时,最好先洒水或用湿拖布擦地,以免尘土飞扬。
  ●应尽量少让亲戚、朋友来探望新生宝宝,特别是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应接触新生儿。
  ●奶瓶、奶嘴等用具要每日消毒,每次使用后用开水清洗,奶嘴不要用手抓摸,吃剩的奶最好不要再给宝宝吃,必要时应再次煮沸。
  ●接触新生宝宝的人一定要保持手部洁净,接触前及换尿布后,要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千万不要在接触自己的鼻孔、口腔或面部后就用手去摸新生儿,这样做会把细菌带给宝宝。
  ●要避免面对新生宝宝谈笑、咳嗽,也不要亲吻宝宝面颊部,以防造成感染。
  ●给新生宝宝换尿布、穿衣服、洗澡时,均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其他文献
耳鸣虽小,病因众多  1.耳部疾病  耳鸣患者多有耳病史,夜间有加重趋势。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耳鸣分为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外耳有耵聍、异物、炎症肿胀导致阻塞,鼓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积液、感染,以及耳硬化症等,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内耳耳蜗是耳朵的感音部位,如内耳震荡、水肿、听神经瘤等可刺激内耳耳蜗产生感音性耳鸣。  2.鼻咽癌  约半数鼻咽癌患者有耳鸣现象。这是因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腔内的一层组织,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增生和脱落,从而形成月经。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宫腔里。有时候,子宫内膜会“出轨”,跑到不该去的地方,如卵巢表面、盆腔腹膜表面、直肠、膀胱或直肠阴道隔等,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流窜”到其他部位的内膜组织也会像月经那样周期性地剥脱出血,但这些血液不像子宫内的经血可以顺着宫颈排出,而是被“关”在体内,不断累积形成病灶,从而产
健康成长,体育运动至关重要  儿童青少年期(6~17岁)是身体发育、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身心发展不仅影响到成年后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认知能力,甚至与成年后所能取得的成就存在高度相关性。适宜的体育运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有益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还表明,适宜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步行数,反映运动量指标  步行数作为反映日常
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除了孕期和哺乳期,“大姨妈”将伴随她长达30多年。这个特殊的“亲戚”给女性带来的不仅仅是那几天的不方便,很多时候带给她们的可能是难以言喻的痛苦,甚至是“痛不欲生”的感觉。于是,在女生宿舍的“卧谈会”、闺蜜的悄悄话,甚至是网上论坛里,怎么对付“大姨妈”带来的疼痛,成了经久不息的话题。到底是忍着好,还是吃止痛药好?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痛经:原发、继发如何区别对待  大部分痛经从
69岁的尹秀文是上海市长宁区绿园一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成员。2015年3月,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创建无烟家庭活动,组员们都在控烟倡议书上签了字,唯独她没签,成了“落后分子”。  很多人认为,签字只不过是一种态度和形式,但尹秀文却不这么想。她说:“既然签字,就必须要做到,但我家有三杆‘大烟枪’——我的爱人和两个儿子,我实在没有创建无烟家庭的‘底气’。我爱人每天一包烟,碰到儿子来看我们的时候,吸烟量更
时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分会秘书兼听力学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眩晕专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声学学会生理学组主任委员。擅长耳科疾病诊治,精于面神经减压、内淋巴囊减压乳突腔分流、迷路切除、各型鼓室成形、电子耳蜗植入、颞骨切除、听骨链重建等手术。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生活实例:  刘女
专家简介  孙颖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在泌尿外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前列腺炎患者咨询:“医生,我为了看病已经花了几万元钱了,前列腺炎怎么还没有治好?到底应该怎么治疗?有没有特效的好药?”  目前,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不明确,治疗大多只限于对症治
从书房的镜框中拿出这副鞋垫的我,怎么也忘不了,孩子来复诊的那天,我看到病灶消失时自己眼角的一丝笑,还有他爸爸掏出这副鞋垫时涨红的脸。当时诊断之困难历历在目。  这名患者第一次来我院就诊时年仅17岁,他爸爸操着一口浓重的陕北口音,特别朴素、忠厚。仔细辨析听他叙述,我基本了解男孩的病情:某日早上,男孩出现发热、流黄鼻涕,中午看东西模糊、渴睡,晚上喊不醒,家里意识到问题严重,急忙送往县医院。可是经抗生素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绝大多数过敏性紫癜起病较急,孩子或家长首先看到的是皮肤出现红色、大小不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按之不会褪色,开始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逐步变成紫色,并可融合成片。紫癜多出現在四肢皮肤,如大腿、小腿、踝关节周围,呈对称性分布;少数患儿的紫癜可出现在上肢、胸背部等;部分患儿可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少数患儿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常发生血磷升高。那么,血磷过高对人体有何危害,高磷血症该如何防治呢?  高磷血症: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 叶志斌  高磷血症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见表现  磷是人体基本的组成物质之一,参与能量代谢及酸碱平衡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正常人每日磷摄入量约为1克,其中60%~70%由小肠吸收,其余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经肾脏排泄的磷约占每日总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