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琥珀酰胆碱与小剂量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120例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随机分为A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琥珀胆碱1.5 mg/kg;B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罗库溴铵0.3 mg/kg。麻醉医师待肌松监测显示到最大抑制后,通过气管插管条件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各组插管时间、
【机 构】
: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麻醉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肿瘤医院肿瘤科,610000,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琥珀酰胆碱与小剂量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120例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随机分为A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琥珀胆碱1.5 mg/kg;B组:麻醉诱导肌松药物为罗库溴铵0.3 mg/kg。麻醉医师待肌松监测显示到最大抑制后,通过气管插管条件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各组插管时间、等待时间;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电信号基础值;以及术中血压波动、术后咽痛、声音嘶哑、低氧血症、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外科医师通过神经肌电监测仪进行喉返神经刺激评估两组患者喉返神经监测情况。
结果A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优于B组,A组插管时间、肌松监测时间小于B组,两组手术监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首次神经监测信号值大于B组,A组首次监测例数多于B组,两组患者术中无体动,血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术后并发症,A组咽痛少于B组,A组有少量患者发生肌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5 mg/kg琥珀酰胆碱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可以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不影响外科医师术中行喉返神经监测,同时减少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
其他文献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是胸外科医师工作中的重要术式,目前对2野与3野淋巴结清扫的利弊与风险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两者的特点,我们提出食管2.5野淋巴结清扫的理念,其要点在于上纵隔超胸顶下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据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改良,我们提出食管悬吊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翻卷式"喉返神经保护、"多角度提拉法"经胸清扫下颈部淋巴结等操作方法,现将其操作技巧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评分—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 301例单纯行CABG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46例,女355例;年龄26~84岁,平均(63.0±8.3)岁。以术后院内全因死亡或自动出院为临床终点,分为生存组(1 281例)和死亡组(20例,包括死亡10例和自动出院10
目的探讨疑诊为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疑诊为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等。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为单发肺结节,4例为多发肺结节,其中高度怀疑恶性15例,术后病理明确为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性炎。14例患者术后行抗真菌治
目的分析梗阻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TAPVC患儿资料。入选标准:进行手术治疗的梗阻型TAPVC患儿。排除标准:(1)合并复杂畸形,包括单心室、内脏反位;(2)肺静脉最大流速小于1.2 m/s;(3)未接受过外科手术。共57例患儿入选,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2±1.7)个月,体质量(5.0±0.9)kg。依据Darli
1例53岁女性患者罹患缩窄性心包炎,心尖从心包薄弱处膨出,形成类似憩室结构。行心包剥脱术,术后予以强心及利尿治疗1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55,顺利出院。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的医生、护士、社工及家长对患儿疼痛管理、舒缓治疗的认知程度。方法设计5个关于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营养、生长发育、疼痛管理及舒缓治疗与疗效关系的问题,应用问卷星软件系统发布问卷,于2019年1月至6月随机对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患儿相关的158名医生、护士、社工及家长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58份问卷中157份为有效问卷。91.72%(144/157)认为营养与儿童
咽喉部肿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近年来窄带成像检查逐渐应用于耳鼻咽喉科,能够检测难以通过影像学发现的早期病变。本文主要综述窄带成像检查在咽喉部肿物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遗传性聋的遗传异质性是由几百个蛋白编码基因决定的。无论耳聋程度的轻还是重,不同遗传背景的耳聋患者中均发现相关基因突变。在许多文献报道中,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小鼠等动物模型可部分解释基因突变致聋的分子机制。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为一些可能伴有临床症状的耳聋病例提供诊断依据,也为耳聋家庭提供生育指导。其中,与毛细胞的退化(尤其是外毛细胞)相关的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耳聋的发生。本文选取DFNB28、DFNA5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发生与进展。本文就lncRNA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行腺叶切除时是否需要同期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叙述性别、年龄、多病灶、病灶大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等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总结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