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重任在肩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檐牙高啄;这里,青墙绿柳;这里,青青翠竹;这里,健康、向上、宁静、幸福;这里还有教育带来的自由飞翔……
  七年级学生跻身全区前200名34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八年级学生跻身全区前200名35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九年级跻身全区前10名2人,前200名7人,全区第二,单设初中第一。也许会质疑九年级的成绩,但,别忘了当年这些学生入校的时候第一名的成绩只能是全区并列第300名。
  教育的变化是静悄悄的,然而回头看孩子们,变化却又是如此的具体和精彩。
  调皮的孩子学会了礼让讲文明、缺乏自信的孩子勇敢地站上了舞台、孤僻的孩子和同学快乐的玩耍在一起、不爱学习的孩子取得了高分……每一个孩子的变化都是南川区书院中学教育质量不断向上的“缩影”。
  厚重的文化融汇德育,健康的教育追逐幸福,现实的成就铭记了书院中学的探索,彰显了书院中学的巨大魅力。乘城市发展新区之东风,书院中学已然翻开了饱含教育智慧的“幸福指南”。
  一、立德树人,书院文化铸就文明符号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已成为书院中学的共识。书院中学立足于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和十二个指标,融汇两千多年的儒学教育精华,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的构建了“书院十二品”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坚持“书院文脉,润泽后生”的文化主题和“明德弘道,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书院文化体系,有德、有才、有风采的书院学子正成为南川区创文明城区的文明元素。重庆市政府谭家玲副市长,原副市长吴刚,南川区委历任区委书记与区长等,都先后莅临该校指导,对其德育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1)书香校园,营造氛围——环境文化養德
  走进书院中学,你能感受到精美雅致的校园,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促学净思的氛围,伴随着学生们的朗朗书声。孩子们三三两两散落在校园中,围坐在亭台上、大厅桌椅旁,或投入地读书,或轻声的讨论。校园内有上百年的皂角树,种植了绿竹和玉兰,建造了亭台和红墙,配上了丝丝垂柳。这些细节和元素,都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文化符号。学生在石的身上明白君子的沉稳厚重,在竹的身上明白君子的坚贞不屈,在小草的身上明白君子的百折不挠。精心设计的文化环境,旨在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文化品味和道德修养。
  学校的“忠孝仁义理智信勇”文化墙,楼道墙壁悬挂的书画作品,栏杆处镌刻的经典诗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打上书院烙印。各班级的文化栏,展示的不仅是学生的风采,更多的是学生的思考。开放式书架和漂书架,楼层图书角和班级寝室图书角,开展的是诚信借阅,散发的是浓浓书卷气息。康乾流芳道,添香径,溢满的是文化,飘散的是书香;琴棋书画茶,亭台楼阁轩,书院的梦想已具雏形。“树百年人,仁义礼智信德明养正气;纳万卷益,雅趣实活精教善凝文风。”这是书院中学校长的办学对联,也是对书院人这两年来对文化追求的最好诠释。
  (2)课程引领,课堂加力——课程文化育德
  “书重古今圣贤,院造中外英雄”,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的核心。书院中学依托学校的百年皂角树,用课程诠释树干、树枝与树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树文化,打造出基于标准的五味书香课堂,得到了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领导与专家的一致认可。课程方案中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顺利实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撑起了一片浓荫,也为课程育德提供了主阵地。
  基础型课程主要从课堂加力,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创新等核心素养。2010年,书院中学提出了“导·学·练、互助教学法”,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为南川区首批课改先锋学校。2015年又创造性的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雅、趣、实、活、精”的“五味”书香课堂,力争每堂课都是精品,每个学生都独具书院味道。2014年,学校作为教育部课改试验区实验学校,在全区率先启动了“深度学习(英语)项目”,并代表南川课改试验区在全国交流,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15年,该校在七年级新生中开设两个网络学习实验班,让学生感受互联网 带来的学习乐趣,传统的书院中学走在了信息化浪潮的前列,创造性地发挥了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作用。
  开设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超市,用校本课程育德。学校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知书达礼、学识渊博、身体健康、一技之长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进入课程超市,确定每周三和周四下午作为特色课程的开设时间。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教科处审定的程序开设书法、阅读、体艺与体健等四类39门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在“课程超市”中,每期选定2门课程进行学习,实施真正意义的“走班制”和“选班制”。学校聘请有一技之长、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学校特色课程教师,并引进一批有专业特长的社会爱心人士进入校园。南川电视台、南川日报等报道了该校学生参与特色课程的盛况。学校在已开发校本教材《书院脉香》的基础上,开发《书苑墨香》《书院致知》等阅读与书法校本教材,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利用课程的力量让学生的品行在特色课程中体验、感悟和升华,立鸿鹄之志,修鸿渐之仪。
  (3)德育活动,精彩纷呈——活动文化促德
  学校开展系列活动抓好学生行为的养成化、系列化、层次化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及思想认识上的特点,采取活动内容分层次、活动形式分层次,有的放矢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明习惯。并通过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系列化地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和道德修养,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文明礼貌月、安全法制周等活动已形成常态化,以重大节日为节点的教育活动构建了书院德育活动的主体。
  学校大力开展书院特色读书活动。以“国学经典课程”为切入点,开展“三读”与“三共读”活动。启动书院中学“书香书院”全员阅读、亲子共读活动,定期开展“书香月”活动,通过图书漂书活动、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征文大赛、故事大王评选、阅读指导课评选、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对阅读活动进行展示交流和总结表彰。成立“书苑”文学社和演讲主持社,定期开展活动,定期出版校报《书院中学报》,定期开展汇报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提升展示平台。
其他文献
秋风、秋菊,晚风、晚霞,忙碌的大学校园开始寂静下来。年轻的妈妈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年轻的情侣相拥着漫步林间小道,步履稳健的金婚夫妇相伴缓行,好一首舒缓的小夜曲。  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旁边,我停下了脚步。只见年轻的妈妈放开学步的孩子,在几步之遥处蹬下来,拍着双手,面带微笑望着颤巍巍的孩子说:“宝宝,过来!”孩子面露惧色,双腿发颤,双手打开,试着迈开脚步,却又难以挪动。年轻的妈妈没有上去搀扶,依然在原处
“县一中要以新校区启用为新的起点, 努力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底蕴丰厚、颇具影响’的鄂西北名校。”县委书记佘立柱的殷切希望, 为我们创新办学理念指明了方向。于是, 我们在多方听取意见、广泛讨论、高度提炼后, 确立“以人为本, 立德修身, 知行合一,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践行“明理笃学, 自强不息”的校训、“诚信友善, 合作进取”校风、“敬业乐教, 以身示范”的教风、“尊师乐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深感到抓素质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幼儿期是人终身发展的最初奠基时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所以必须在这一重要时期奠定初步的素质基础。家庭又是幼儿的第一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品德、个性、习惯等方面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对
文化治校的落脚点在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而学校文化是历代师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的具有学校自身独特气质的精神内涵及文化形态。分析和发挥文化治校的作用对和美校园建设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美校园建设中文化治校的作用  1向心作用  在和美校园建设中,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文化治校的核心,它确立了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目标,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并以此指引全校师生的价值方向和行为指向,保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一线教师,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适时、合理的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笔者在分小组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的一点认识体会:  合理分组,优良搭配  分小组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学习好、中、差各两位成员组成,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組。每一组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针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提上日程,但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却往往对幼儿秩序感的养成重视不足,这也变相地将幼儿园成为提升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阵地。为此,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通过开展角色游戏,积极实践探索出了提升幼儿秩序感的有效方法。  一、关于从角色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秩序感养成策略的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秩序感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规则,针对正处
当前,教育科研的热潮在各地学校兴起,大有持续升温之势。然而,我们也感受到,在教育科研热的背后,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与实践的误区,影响了学校内涵发展,拖了高质量办学的后腿。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高质量办学呼唤教育科研“守正”,立足于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立足于教师提升,真正达成于学生成长的目的,找准和建构科学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方向。  一、 学校教育科研误区剖析  (一
如果一门课程能有力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能推动教师的迅速成长,能在家校之间凝心聚力,这样的课程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做下去。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小学在办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思政课建设,逐步探索出小学思政课的三级课程模式。  对思政课的重视,既解决了我们这所新学校办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也抓住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找到思政课这个凝聚人心的重要抓手  江
南站小学1940年创建至今,占地14082.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384平方米。目前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38人。教职工140人,专任教师128人,区级以上学科帶头人、骨干教师48人。学校一直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心灵成长为本,以教师专业提升为根,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源的办学思想,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  坚持“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人才、创一流学校”的发展目标,在学生培养上体现
建一所幸福学校,不仅是出于对教育目的和终极追求的思索,更是源于学校具体的历史积淀和师生需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尊重为核心,关注师生的主体体验;以行动为途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更秉承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让学生担当社会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999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期间,学校初二